APP下载

你知道意外胆囊癌么

2021-03-29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肝胆外科师稳再

保健医苑 2021年3期
关键词:胆囊癌癌变息肉

文/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肝胆外科 师稳再

最近一个月来,已经接连诊治了3 位胆囊癌的患者,并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因胆囊结石进行手术时,却意外发现胆囊恶变,为他们都进行了胆囊癌根治手术。所以,我觉得对于“意外”胆囊癌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科普。

以笔者的临床经验来看,胆囊癌基本可以算作腹部肿瘤中的王者了,不仅不易早期发现,而且治疗手段也很有限,除了手术以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也捉襟见肘。而且非常惋惜于很多患者本有机会防止这场意外不幸的发生,却生生将“意外”变成了“必然”。

到底什么是意外胆囊癌

意外胆囊癌,通俗理解就是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指手术前本以为是胆囊良性疾病,在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意外胆囊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2.8%。

绝大部分意外胆囊癌病例属于早期胆囊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外胆囊癌患者是幸运的,属于在胆囊癌的早期就被发现,手术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如果胆囊癌分期还在早期的话,根治性胆囊癌手术后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70%~90%。

胆囊癌与结石有关吗

先给大家看一些研究数据,自然就会明白胆囊结石和胆囊癌之间的联系了。

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囊癌的风险是无结石人群的14 倍左右,特别是胆囊结石大于3 厘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几率比结石小于1 厘米的患者也要高10 倍。

这么来说的话,难道胆囊癌成了胆囊结石的必经之路或者终极结局了吗?当然不是。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总体发病率在10%左右,多数是因为长期胆囊结石刺激、反复炎症导致的癌变,也有研究表明,病史在十年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得胆囊癌的风险更大。

哪一类胆囊结石最危险

由于术前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及特异的影像学改变,术前诊断早期胆囊癌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我们提倡在对长期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弥漫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等高危患者应该积极的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

哪些检查可以发现胆囊癌

首先要说的便是超声检查,具有非常便捷实惠的效果。所以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门诊医生都会首先让定期复查超声检查,一方面可以评估结石大小和数目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胆囊壁,能够及时发现胆囊壁中的肿瘤病变,提供非常及时的诊断资料。

另外,也推荐50 岁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定期复查肿瘤标记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肿瘤存在的可能。

在超声发现胆囊肿瘤病变之后,进一步就需要完善CT 或核磁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判断明确胆囊壁肿瘤的性质,并且详细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周围器官的侵犯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转移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

在此之外,PET-CT 也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对明确肿瘤性质、判断全身转移情况很有帮助,不过检查费用昂贵、操作不便等缺点使其不能成为普遍必需的检查。

有些胆囊良性疾病也要当心

除了胆囊结石会引发恶变以外,还有很多暂时良性的胆囊疾病也具有恶变的风险。比较常见的便是胆囊息肉,特别是其中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又称真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癌变风险很高。其中胆囊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

研究表明,当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 毫米时,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超过20 毫米时几乎可以直接认为就是恶性肿瘤。除了息肉大小,其他一些因素也和胆囊息肉的恶性潜能密切相关,如年龄超过60 岁、合并胆囊结石、基底宽大、病变快速增大等。

由以上介绍可见,胆囊疾病的发现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提升也在逐年上涨,而很多患者过分心大,并没有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这些良性疾病放在心上,也不进行规律科学的复查,久而久之导致“意外”出现胆囊的癌变,悔之晚矣。因此,对于胆囊良性疾病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并不一定必须手术,但每半年到一年的定期检查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比较推荐的复查方式便是超声检查。

猜你喜欢

胆囊癌癌变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副乳也会癌变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