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 Space的中国健身气功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2021-03-28刘明洋张云崖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内容分析知识图谱

刘明洋 张云崖

摘 要:目的:揭示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现状, 呈现研究进展与热点, 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铺垫。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 以2004—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收录的356篇中国健身气功文献为研究对象, 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图谱绘制与内容分析。结果:我国健身气功核心期刊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发文总量较低, 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 研究内容侧重于实验应用研究;研究机构合作少, 核心机构主要由高校组成, 跨学科合作不明显;研究作者中核心作者形成合作团体, 其他作者呈离散分布, 核心作者数量少且研究方向多样。研究热点呈现9个聚类, 主要聚焦在健身气功的传播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理论研究, 以及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的演变过程由生理改善到心理改善呈现单线式发展, 心理健康成为研究前沿。结论: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现状不容乐观。未来应加强跨学科合作, 扩大研究广度;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学历人才培养, 增强研究深度;避免单线研究, 注重研究内容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健身气功;知识图谱;Cite Space;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1-0071-08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eal the research status of Health Qigong in China and pres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hot spots,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ollow-up researches. Methods: Using bibliometrical method, Taking 356 documents of the Chinese Core Journal and CSSCI from CNKI database from 2004 to 2019 on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Qigo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the Cite Space software to draw related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s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Results: The annual publication of journal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but the total amount is low. The research method is mainly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focuses o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 The cooperation of institutions is rare, and most of the core institutions a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not obvious. Among the research authors, the core authors form a cooperative group, while the other authors are distributed discretely. The number of the core authors is small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diverse. There are 9 hot research clusters, inclu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ealth Qigong,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of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sports system, immune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single-line from physiology to psychology. Psychology health research is frontier.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Health Qigong in China is not optimistic now.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strengthen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strength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deepen the research depth. Single study should be avoided,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Health Qigong; knowledge map; Cite Space; content analysis

2019年7月, 中國政府网连续发布三份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 其中倡导注重“治未病”的发展策略, 大健康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 中医药诊疗成为研究热点[1]。作为中医传统养生运动的健身气功, 具有防病治病、身心兼修、柔和绵缓、老少皆宜的特点, 在疫情期间也备受媒体和国内外大众的关注。国内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浏览量达到170万人次;健身气功“气虚质”运动处方几日内浏览量就突破110万人次;国际健身气功协会“龙采全球健身气功时间”平台访问量同样突破百万;国家卫健委3月4日印发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方案(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189号)文件中将八段锦列为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健身气功已成为当下及未来大众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热门选择,因此对健身气功的理论研究必须加快步伐以适应项目的快速发展及大众健康的迫切需求。以往的相关文献回顾, 大多聚焦于传统文献分析方法, 缺乏局部分析和演变特征研究。基于此,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借助Cite Space软件, 通过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呈现出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进展和热点, 探析其演变脉络, 为后续研究推进提供理论铺垫。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中定义“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 选取广义的健身气功文献为研究对象。因国家体育总局在2003年将健身气功正式确立为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并进行推广, 故选取2004—2019年为检索时间。

布拉德福定律指出, 高质量研究往往聚焦于少数核心期刊[3]。故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为数据源, 以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马王堆导引术、大舞、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太极养生杖为主题词, 选取模糊匹配方式, 对2004至2019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 共得到456篇文献, 剔除教育、民族舞蹈、武术等无关文献99篇, 筛选并去重1篇后得到356篇文献, 以此作为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科学文献计量法, 运用基于JAVA编程语言的Cite Space V[版本号为5.6.R2(64 bit)]软件, 对2004至2019年中国健身气功研究的356篇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软件是美国陈超美教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 能够对学科内部演化的知识转折点和关键路径进行探寻[4]。本研究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 对健身气功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 使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 使用NoteExpress进行文献去重。

1.3 研究过程

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和筛选、利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去重后得到356篇文献, 在Cite space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并新建项目, 调整时间设置为2004至2019年、时间切片为2年、筛选标准选择“Top N%”为100%, 分别绘制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关键词的科学知识图谱。为体现机构、作者合作的完整性, 在机构、作者图谱中不设置剪裁;为使聚类清晰呈现, 在关键词图谱中设置寻径剪裁。结合Excel进行参数图表的绘制与分析, 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基本特征计量学描述

2.1.1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年发文量

由图2可知, 2004至2019年我国健身气功研究年发文量逐步上升, 根据普赖斯曲线原理[5], 未来我国健身气功发文量将成指数持续增长。但核心期刊年发文量较低, 最高仅达到38篇, 高质量研究成果匮乏。

2.1.2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關键文献专业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关键文献(被引数量高)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整体研究状况的理解[6]。由表1可知, 在被引前10的关键文献中, 8篇来自体育学, 2篇来自医学;从研究方法来看, 7篇文献选取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2篇选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现状或推广策略研究, 仅有1篇文献选取思辨研究方法进行健身气功理论探索;从研究内容来看, 6篇文献进行中老年人的健康影响研究, 1篇文献进行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2篇文献进行现状推广研究, 1篇文献进行历史研究。由此可知,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主要来自体育学科, 以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 健身气功的应用和实验研究内容较多, 理论研究较为单薄。

2.1.3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核心机构分析

核心机构在研究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 是知识创造中心以及集散中心[7], 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研究领域。将数据导入Cite Space软件中生成的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图谱共包含节点数44个, 节点连线16条, 节点密度为0.0169, 表明在研究范围内, 我国共有44个机构发表健身气功研究成果, 连线数量与节点密度低证明机构间合作少, 跨学科合作不明显。

由于数据中署名单位存在一级单位、二级单位两种方式, 为清晰显示各单位发文情况, 笔者以一级单位为标准。根据普赖斯定律的计算公式M=0.749(N max)1/2, 计算出M值为3.96并取整为4[8], 得出核心机构信息表2。由表2可知, 体育类高校和中医类高校是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主要力量, 所有核心机构对健身气功与健康促进均有较大的关注。中医类高校的研究成果多为实验应用研究, 体育类高校的研究成果全面, 理论与实践均有所涉及。

2.1.4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在学科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发文量是测评核心作者的重要指标[9]。将数据导入Cite Space软件中生成作者知识图谱(图4), 图谱共包含节点数97个, 节点连线219条, 节点密度为0.047, 表明在研究范围内, 我国共有97位作者发表研究成果, 并存在一定的合作聚类。由图4可以看出, 核心作者的分布和合作较为集中, 其他作者则呈离散分布, 序号1至5表示合作数量最多的5个团体。团体1的研究内容为不同种类功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影响;团体2侧重于健身气功的“调心”效应差异以及心理调控特异性研究;团体3的合作在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贯穿始终, 虞定海作为关键节点, 分别与崔永胜、王敬浩、司红玉、范铜钢等作者合作, 研究中对健身气功的实验应用和基础理论均有所涉及;团体4的研究内容以易筋经为主题, 包括功法编创、功法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研究;团体5关注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者的改善研究。由此可见, 主要合作团体大多进行健身气功的应用和实验研究。

同样根据普赖斯定律, 计算出M值为3.51并取整为4[10], 得出核心作者信息表3。由表3可知, 仅有虞定海、高亮两位研究者发表成果10篇以上, 其余研究者发文量均为个位数, 说明前两位研究者在国内健身气功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故对两位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

由图5可知, 虞定海的发文时期在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贯穿始终, 一直致力于健身气功相关研究, 对该领域有重要的影响。该作者的研究内容以对五禽戏的研究为主, 由最初的功法编创研究、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研究, 后逐渐增加历史文化、发展战略内容, 在健身气功普及5年后开始进行现状以及推广研究, 近期则加重对技术衍变与活化的关注。而高亮在该领域内发文时间较为集中, 在近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作者始终致力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研究, 并于2019年增加老年人血糖血脂以及历史文化的研究内容。由此可知,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呈现数量少且研究方向多样的特点。

2.2 我国健身气功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2.2.1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析

研究热点是在某时期, 呈现频次较多且内部存在关联的文献聚类所探讨的热门主题, 文献关键词词频可以用来探究研究热点[11]。将数据导入Cite Space软件中生成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 图谱中Q值为0.7998, S值为0.7956, 表明聚类的社团结构显著、聚类合理。高频关键词能够表明研究者的关注点, 而中介中心性是指图谱中经过一点同时连接另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占其最短路径总数之比[12],能够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 表4中分别列出了两种排序前10名的关键词。综合以上两方面可知, 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等方面, 涉及功法主要包括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三套功法, 研究对象以老年人居多。

2.2.2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的主题聚类分析

图6显示出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的9个聚类中热点研究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 具体分析如下:

2.2.2.1 健身气功的理论研究

聚类2(导引术)、聚类3(健身气功)、聚类4(导引)的研究内容主要与健身气功基础理论相关, 高频关键词为“健身气功”“导引”“群众体育”“养生”,研究内容包括传播发展、历史文化两方面。

在传播发展方面, 张云崖等进行了健身气功的现状调查, 发现其主体狭窄、内容有限、受众单一的问题, 建议大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创编新功法、扩大受众人群[13]。尹海立等关注山东省健身气功服务体系, 提出服务、管理、制度、人才、社区5个方面的完善建议[14]。童世敏等重视健身气功的海外推广, 提议加大对中国文化、中国健康理念和养生文化的宣传, 以老四套功法为主要推广内容[15]。张国明[16]、崔永胜[17]分别对健身气功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习练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宋亚佩等指出健身气功的发展存在创编功法、人员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阻碍因素[18]。

在历史文化方面, 王震等认为《导引图》为养生功法之源, 具有健身氣功之三调特征[19]。刘国良认为马王堆《导引图》是华佗五禽戏形成的重要基础[20]。司红玉认为健身气功·五禽戏融合中医和西医理论, 同时涵盖体育的学科内容[21]。刘革结合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 认为五禽戏中每个动作均能加强脏腑功能, 强调在练习时要身心合一[22]。陈剑通过“象、气、道”三个范畴对《导引图》进行解读, 论证了西汉时期传统体育和艺术精神的融合发展[23]。还有学者进行养生古籍的考证研究, 王愿等认为2卷本《易筋经》及后续增订本首次归纳了中医导引经验[24]。梁恩贵等通过文献考证, 认为五禽戏已有约1800年的历史, 道教人士对其流传做出重要贡献[25]。范铜钢对1277册养生古籍的功法技术进行挖掘, 总结出动作姿势、次数、结构、方位、时辰等的技术规律[26]。

2.2.2.2 健身气功的实验研究

聚类0(八段锦)、聚类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聚类5(五禽戏)、聚类6(易筋经)、聚类7(中老年人)、聚类8(“调心”效应)的研究内容以实验研究为主。对其中代表性节点以及文献信息进行分析, 可归纳出以下方面:

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 代表节点为“血脂”“高血压”“心血管功能”“2型糖尿病”等, 此类研究内容丰富。其中主要包括血液机能和心脏功能两方面的影响。在血液机能方面, 体现在对血脂[27]、血糖[28]等血液成分的改善, 同时也包括对血压[29]、脉搏[30]、血管内皮功能[31]等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在心脏功能方面, 主要包括心泵力代偿性、心肌收缩力、搏血量、每搏心输出量[32]的提高。研究对象多为中老年人, 并逐渐运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健身气功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研究, 代表节点为“骨代谢”“骨密度”“骨质疏松”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骨密度[33]、骨代谢[34]、骨骼肌[35]状况的改善, 表现在增强人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36]、体质体能[37]等。研究对象以老年人为主, 深入到骨质疏松症[38]、腰椎间盘突出症[39]、颈椎病[40]、关节炎[41]等运动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健身气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代表节点为“免疫调节”“T细胞”“衰老”等,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T细胞[42]、NK细胞[43]的变化研究健身气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对象以中老年人为主, 后期逐渐涉及到大学生人群。此类研究内容较为单一, 有待进一步拓展。

健身气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代表节点为“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境状态[44]、注意力[45]、压力[46]等, 近期涉及到认知功能[47]方面。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和大学生, 并逐步应用到对抑郁症、焦虑、心理亚健康等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中。

2.3 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前沿主题

研究前沿对于辨析研究方向意义重大, 是突现的动态概念以及潜在的研究问题[2]。本研究结合关键词时区视图7以及关键词突现信息图8, 利用Cite Space软件中的突现词侦查(burst detection)功能, 通过考察词频的变动时间和趋势, 来确定该领域的前沿主题[48]。经分析图7、图8可知, 关键词“‘调心效应”“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焦虑”变化频率较高、频次增多并位于近期, 可见心理健康成为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前沿主题,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证明健身气功锻炼对认知[49]、焦虑[50]、情绪[51]、心境状态[52]的改善。随着近年来医学的模式由“传统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身心医学的发展如火如荼[53],加之当今社会人们对个人幸福以及社会和谐的追求, 心理健康愈发得到重视。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結论

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2004至2019年我国健身气功研究作了可视化分析, 结果发现我国健身气功领域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

1)2004至2019年我国健身气功核心期刊年发文量逐步上升但数量较低, 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体育学科;研究方法单一, 以定量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以健身气功的实验应用为主, 理论研究单薄, 不利于研究的广泛发展。

2)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机构与作者均未形成研究体系。核心机构合作少, 跨学科合作不明显;核心机构主要由高校组成, 其研究内容呈现中医类高校多实验应用研究, 体育类高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核心作者形成主要研究团体, 其他作者呈离散分布;核心作者数量少且研究方向多样, 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发展。

3)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关键词呈现9个聚类, 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健身气功的传播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理论研究, 以及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4)我国健身气功领域的实验研究内容数量较多, 理论研究持续单薄;研究热点主要呈单线式发展, 由健身气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改善演变为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成为研究前沿。

3.2 建议

1)加强跨学科合作, 扩大研究广度。健身气功作为中医疗法与体育运动的融合体, 其本身拥有学科的交叉性以及语境的多样性特征, 应促进研究机构间的体系化合作, 引进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 促进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2)加强学科建设以及高学历人才培养, 明确研究方向, 增强研究深度。打破现阶段我国健身气功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数量少且研究方向多样的局限, 促进健身气功研究的深入进展。

3)避免单线研究, 注重研究内容的全面发展。健身气功作为体医融合的中医传统养生术及运动疗法之一, 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能够有效促进人体的身心全面健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 应注重健身气功发展的全面性,既要加大健身气功的基础理论研究, 又要注重全方位应用性研究。在后续研究中, 建议加强健身气功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各类疾病人群的运动干预研究, 注重健身气功运动处方的研发, 使健身气功以更加完美的姿态为当代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鲍丙豪,王彬,王继升,等.基于CiteSpace软件的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研究状况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OL].[2020-04-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699.r.20200407.1036.012.html.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四) 第四讲 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4).

[4]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 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2.

[5]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6-48.

[6]龚伯韬.儿童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3):6-13.

[7]高明,段卉,韩尚洁.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1):4-12.

[8]赵彩霞.我国大学文化研究主题、热点演进及理论基础的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7(8):18-23.

[9]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10]姜春林.普赖斯与科学计量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9):20-22.

[11]李杰,陈超美.Cite 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194.

[12]陈超美.CiteSpace∥: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6):405.

[13]张云崖,王林,虞定海.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6):29-32.

[14]尹海立,颜辉,邱建国.山东省健身气功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21-24.

[15]童世敏,虞定海,王美娟.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24-28.

[16]张国明.影响健身气功锻炼效果的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4):51-54.

[17]崔永胜,杨慧馨.健身气功习练人群特征调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6):42-46.

[18]宋亚佩,范铜钢.健身气功发展审视及改革思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9(3):53-57.

[19]王震,邱丕相,李志明.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J].体育科学,2005(7):49-52.

[20]刘国良.导引图·华佗·五禽戏[J].历史教学,2006(12):71.

[21]司红玉.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养生之道[J].中国临床康复,2006(47):145-147.

[22]刘革.论东汉华佗五禽戏的养生机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74-177.

[23]陈剑.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4):18-21.

[24]王愿,劉理想.试论《易筋经》对中医学的理论贡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11-113.

[25]梁恩贵,魏燕利.五禽戏之文献传存与功法流变新考[J].宗教学研究,2012(2):84-89.

[26]范铜钢.基于养生古籍进行功法技术规律挖掘整理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2):158-168.

[27]孙革,潮芳,王安利.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老年男性血脂及生理机能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8(2):81-84.

[28]吴云川,韦庆波.八段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218-5219.

[29]林红,黄世均.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45-1647.

[30]蔡艳芳,商亚丽,马丽欣,等.八段锦联合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干预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6):795-796.

[31]陈群,沈嫱,谢晓燕,等.八段锦对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299-301.

[32]卞伯高,潘华山,冯毅翀.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6-29.

[33]李晶晶.三种健身气功练习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3):339-342.

[34]沈茂荣,冯彦江,韦文武,等.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895-897.

[35]杨慧馨,刘晓蕾.太极拳和八段锦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101-106.

[36]程其练,杜少武,章文春,等.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516-1517.

[37]代金刚,张聪,廖艳,等.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者基本体质体能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2):186-188.

[38]李静伟,潘定权,何康宏,等.改良五禽戏防治原发Ⅰ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8):920-923.

[39]朱毅,李凝,金宏柱.2周易筋经锻炼和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3):288-290.

[40]张鹏程,兰崴,唐巍.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763-2764.

[41]汪春,郭知学,陈志刚.4周八段锦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3):285-287.

[42]吴京梅,虞定海.“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1074-1075.

[43]虞定海,王敬浩.中老年人五禽戏锻炼3个月前后NK细胞活性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5):602-603.

[44]莫概能,王宾.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锻炼对老年女性心境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401-5403.

[45]陈秀英,李为民.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人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62-1363.

[46]刘洪福,赵利明,安海燕.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148.

[47]王莉华,高亮.健身气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0):4955-4957.

[48]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60-68.

[49]傅经明,孙寿丹,潘玉焕,等.八段锦对天津市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3):632-634.

[50]肖留根,高亮.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焦虑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56-4857.

[51]韩娟娟,张新安.八段锦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9):1084-1088.

[52]马振磊,王宾,席饼嗣.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境状态及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48-3249.

[53]曹凤娇,于化君,袁尚华,等.以形调神在治未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421-5423.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内容分析知识图谱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