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深挖潜力

2021-03-28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编辑部胡俊康

广东饲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编辑部 胡俊康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同时,基于养殖技术的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在我国水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种业过度依赖进口等问题。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政府、行业企业、行业专家学者、水产养殖户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由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主办的“2020年广东省饲料行业年会”上特设水产线高端访谈,围绕2020年水产业这些关键词:产业链、环保、食品安全等等,展开了话题讨论。此次访谈有幸邀请到了广东海大集团副总裁江谢武先生、粤海集团常务副总裁郑会芳先生、恒兴股份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涛先生,并由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杨慧荣教授担任访谈主持人,华南农业大学李远友教授作为专业指导。本文摘录了访谈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影响水产养殖养户养殖效益的因素

相比于鸡和猪而言,水产品的价格稳定很多,近几年行情也比较好,但是就整个养殖环节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养殖户来说,一是养殖的模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下,养殖品种的搭配模式有所不同,常见的模式有套养,高密度,低密度等。二是养殖的规划,一年之中,行情随时间线波动,因此提前做好规划很重要,合理的养殖规划会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种苗的选择,没带病毒的优质种苗基本上可以保证养殖的成功。四是病害防控、控制,这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影响上市时间、产量等。五是自然灾害,它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是致命的,特别是台风、水灾,能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六是终端需求的拉动,现在消费终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很高,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本而言,养殖户的管理技术需要提高,而把好的模式,好的方法快速地推广给终端的养殖户,行业企业应当起到关键地推动作用。

水产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与机遇

全产业链在水产养殖业提了很多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种苗,育苗的技术影响比较大。像南美白对虾绝大部分种苗都是依靠进口,自身研发的种苗比较少。实际上,与南美白对虾这样成功的品种对比,我们现在还有很大差距。但像草这些品种国内就能自给自足,只是能够推广的良种少。

目前国内加工端的发展日趋成熟,冻厂广泛分布于全国,但是这更多的是初级加工,深加工比较缺少。水产产业链走到终端的条件已经具备,这在疫情期间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像恒兴集团的酸菜鱼、免加工生鱼片、虾等产品,在疫情开始至今需求很大,但主要还是偏向于中高端的消费者,直接对接普通消费者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冷链输送的费用相对高一些,低端消费者更多是倾向于菜市场鲜活的水产品。未来的社区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次疫情可能会完全或者很大程度改变国内的消费习惯。

在食品安全和环保大趋势下的水产养殖业

2016年,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从饲料源头、从养殖的源头开始逐步加强对环保及无抗的普及;另外,这两年政府着力于农业产业园、农业品牌建设,大力推动规模化,创造环保安全的养殖环境。除此之外,政府规划也非常关键,应根据不同海域、不同陆地规划养殖品种、养殖产量,促进供需关系的良性循环。像挪威,其各个海域每个时间段的养殖品种及产量都有很细致的指导,这对整个海域的良性循环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政府对深海养殖也逐渐有一些规划,但还需要不断完善。

水产品是非常安全的产品。政府在十多年前就规定了水产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抗生素,而微生物的应用也进一步促使水产养殖更加绿色环保。此外,饲料颗粒形态的转变对环保也是利好。就珠三角草鱼养殖来说,以前70%~80%是颗粒料,现在70%~80%是膨化料,还有其他的品种,像石斑、大黄鱼,以前饲喂冰鲜,现在转变为饲喂饲料,这些转变都在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人才、文化、政治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很多水产类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探索国外市场,目前主要辐射于东南亚、南美洲、埃及等。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发现,由于国内市场竞争充分,使得我们产品在国外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无论在畜禽配方还是水产配方,在走出去的时候都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能获得不错的发展机会,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少国际化人才。

除此之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当地的文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环境相协调。东南亚很多都是穆斯林国家,有当地传统的饮食习惯、风俗习惯,我们的行为举止、产品理念都要符合当地的要求。除了人才,文化这两个因素,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视。已经在国外发展的企业可能都会有意无意尝到一些苦头,因此在和当地的政府及民众和谐处理好关系尤为重要。此外,这次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在国际原材料运输及职员进出受限的情况下如何维护我们的海外利益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国内水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有近14亿人口,目前国内水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只有12公斤,潜在的市场空间很大。此外我国的水产养殖面积全球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近70%。供给与需求都非常巨大,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没办法比拟的先决条件。因此拉动内需引导消费就变得尤为关键。现在的龙虾非常红火,它涉及到一个品牌农业的问题。如果每个品种都能做到小龙虾这种品牌影响力,水产品的需求量及价格都会有进一步提升。三文鱼开始仅限于高端的桌面,所以它的地位、身价的自然就高,而金昌鱼上如果上不了高端桌面,它的价格也永远起不来。因此未来我们要从养殖大国到养殖强国、品牌强国转变。

因地制宜引导、规划水产养殖业发展

国外一些国家普遍是几千亩上万亩的集约化养殖,各方面趋向标准化,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的模式。而国内还是一家一户比较多,可能大部分养户都是一户十亩八亩,而且普遍的鱼塘承包期为五到十年。养殖面积小及鱼塘承包期短不利于现代化设备的投入,阻碍行业的革新发展。因此政府需要在前面引导,对不同的区域的品种养殖及产量做一些引导性规划。中国人比较传统,在没有受到引导或者直接的刺激的情况下,传统的养殖户会持续养殖某几个品种长达10年、20年,这对养殖来说是不合适的。现在植物种植会轮作,轮养对病害的防控会有很大的作用,水产养殖也是如此,这种引导以政府层面推行会更好。此外,现在的养殖品种繁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这意味着对单品投入的科研力量是不足的。投资回报率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投入太多资源到单一的品种,除非某个单一品种相对比较聚焦,企业投入的压力不会很大。

现在大部分水产养殖户都是靠天吃饭,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养殖的保险很有必要。虽然我们国家层面做了一定工作,但是普及远远不够,国家对养殖的政策法规的保障力度还有所欠缺,提升空间还很大。像买车保险已经很普遍了,什么保险公司都可以做,而且抢着做。而在水产保险这块,存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保险公司不敢深入去做。因此关于水产这方面的保险,我们国家政府层面必须要扶持,要有相应的一些政策,给投资人一些保障性的东西。

猜你喜欢

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