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应用

2021-03-28邱燕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知识点高职教学模式

邱燕玲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云浮 5272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得以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实现了利用“合适的技术”应用于“合适的时间”针对于“合适的人”,创建更加“合适的教学风格”,向受教育者传递“合适的技能”,因此可以提升教学成果。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1 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可行性

传统教学采用了亲身参与式的教学,而在网络条件下,教学不会受到地点和时间的局限,教学变得便捷、快速、优化。由于网络教育平台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教学信息,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教学也易于互动交流。特别是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实现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在多种教学模式、方法、途径的共同作用,教学更加高效、科学和完善。针对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应用混合式教学,教师的指导、监督、反馈可以实现同步、高效,学生易于掌握知识、技能,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创新探索。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加以简单结合,而是在信息条件下,依据既定任务和目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加以有机、合理、高效的处理,应用了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种理论,结合认知主义、行为主义、构建主义等,实现了课堂与网络、教师与学生、资源与多媒体、传统课堂教学与虚拟情境创设的重新衔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平面设计类课题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可以更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的需求,学生不仅易于掌握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升实践技能。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选择网络教学平台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要科学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平台。教学平台不仅要保证其功能适用于平面设计类课程,还要保证学生的易用性,方便学生的使用,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方便获取到平面设计的相关资源。

2.2 教学要素分析

2.2.1 学生特征

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主体特点,掌握学习者的特征是保证教学设计效果的基础,保证学生获取知识具有主体作用,保证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我校应用混合式教学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教育是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平面设计类课题来说,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知识要点,掌握技术。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2.2 教学环境分析

我校教学楼设有计算机中心,教室内有高配置的计算机,并接入了网络,方便学生们可以随时使用。教师电脑、学生电脑安装了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软件有电脑PC端,还具有移动客户端APP。学生可借助网页版或APP学习,应用混合式教学有了保障条件。

2.2.3 教学目标分析

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教学目标

2.2.4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数字图形图像软件的能力和艺术创作修养,为学生的计算机网页设计、多媒体应用等其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具有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讲,教学方式如下安排:

案例综述:明确学习目标,如作品要具有什么样的效果、达到什么目的以及考验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技能。

实例演示:采用启发式引导,介绍实用性、启发性的案例,涉及新知识点标注“友情提示”,针对概念性的知识点标注出“常识”。任务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渐提高。

案例分析:案例的特点、操作规范与要求、重点与难点等,图形图像类图书会进行创意、进行构图风格的分析等。

经验总结:对案例使用经验技巧简要总结,学生受启发后会举一反三。

技巧点拨:对于案例中的重要知识点加以简单的点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考与实践: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学习后,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和拓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让学生借助探求式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并掌握技能,完成个性化的特色任务。

2.3 教学模式的设计

2.3.1 课前活动

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加以分解,分为若干小的教学内容,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资源(教师自制视频、网络视频)、知识点预习文档等。

教师发布任务:课前1周上传课件、微课和测试题至平台;学生通过APP自主学习,在讨论区提出疑惑。教师依据课前测试效果确定课堂教学的要点,保证了教学更有针对性。由于平面设计类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好软件的应用方法才能进行设计,课前任务多针对软件工具的学习。学生课前依据教师分配的具体任务自主进行学习。

2.3.2 课中活动

考虑到本课程是实践类课程,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知识的讲解与具体的实践,可以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合作小组等不同的方法,同时结合学生课前在线上的学习反馈情况强化教学重点,对于学生疑惑给予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演练。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采用再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结合实际项目的完成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带动设计思维的形成。

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教师的项目,完成相关的任务,学生通过演练理解知识点,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多样化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分析了学生的特点;结合了课程教学的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选择易被学生接受的案例素材,内容设计分出梯度,既保证“学优生”的高难度,还照顾到“学困生”的实际。

2.3.3 课后活动

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与任务的完成效果,对教学资源加以充实完善,设计学生课后任务,完成课后学习任务的准备;教师对课前和课中加以总结,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与汇总后通过平台发布课后的任务、学习资源,并对知识加以拓展,布置后续的预习内容。学生在课后要独立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后任务。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平面设计类课程取得的效果

学生的艺术感知与认知能力的形成是逐渐积累的。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视觉上的美感为学生建立了认知基础,对学生的艺术素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各类教学资料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范围,线上平台扩充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消除传统模式下“教师—学生”单向交流的局限性,建立起基于“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不同的交流模式,信息交流多样化,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可以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积累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4 结束语

我校的教学实践表明,混合教育模式引入应用于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具有可行性。由于混合教育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完善个人的理论知识框架,可以增强和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对于教师来说,由于混合教育模式的应用,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内容体系加以全面整合,教学向着系统化、整体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点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