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辨治体会*

2021-03-27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查体川崎心动图

嘉兴市中医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笔者收治1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患儿,男,3月龄。2019年12月16日因“发热5天”入院。入院前5天出现发热,热峰最高38.5℃,予口服“美林”退热后,体温4~6h复升,稍有咳嗽,无气喘。外院胸片:两肺纹理增粗。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外院予“头孢噻肟针”抗感染治疗4天,体温未退,故转至我院。入院查体:体重6kg,体温38.3℃,心率170次/分,呼吸52次/分,神志清,精神软,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前囟平软,结膜无充血,杨梅舌,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音中等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足底、阴囊及腹股沟皮肤潮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中医查体:杨梅舌,乳蛾红肿,苔薄黄,指纹紫。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7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1.6%,淋巴细胞比例30.8%,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500×109/L,C反应蛋白:96.86mg/L;血沉:44mm/h;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脑利钠肽(BNP):5629pg/ml,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9898pg/ml;尿常规:白细胞51.1/μl;结核杆菌抗体阴性,肺炎病原体阴性,病毒系列阴性;血培养阴性;胸部CT:支气管肺炎改变;超声心动图:双侧冠状动脉主干扩张,双侧冠状动脉主干内径2.7mm,三尖瓣轻度返流。中医诊断:温病(气营两燔);西医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支气管肺炎。中医查体及诊断分析:患儿外感温热时邪,毒热炽盛,故见发热,温热之邪循经上犯于咽喉,故见乳蛾红肿,热毒内迫营血,流注络脉,见足底、阴囊、腹股沟潮红,热邪伤津,见口唇樱红干裂,杨梅舌、苔薄黄,指纹紫为温热之象,本病病位在肺胃,常侵犯五脏,多侵犯营血。入院后予“头孢曲松针”抗感染治疗,清营汤加减口服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在入院第2天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2g/kg×1d治疗,IVIG输注24h后体温恢复正常,并出现手足指(趾)末端脱皮。48h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6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1.9%,淋巴细胞比例22.5%,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367×109/L;C反应蛋白:43.00mg/L;血沉26mm/h。72h后复查BNP:326pg/ml,NT-proBNP:2584pg/ml。患儿体温正常3天,咳嗽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多次门诊随访,1周后血常规、CRP、血沉恢复正常,1月后复查BNP、NT-proBNP恢复正常,3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正常。

按:小婴儿CRP、血沉、BNP、NT-proBNP等指标升高,临床未找到明确感染灶,抗感染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不完全性川崎病,应多次检查超声心动图。小于6月龄婴儿的川崎病多表现为不典型、不完全,冠状动脉受累更多,未及时诊断导致预后更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川崎病是小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川崎病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病因为外感温热毒邪,分为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阴两伤3个证型。该患儿属于气营两燔证型,方药用清营汤加减。方中水牛角咸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主药;玄参、生地、麦冬甘寒,清热养阴,共为辅药;佐以黄连、竹叶、银花、连翘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猜你喜欢

查体川崎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