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27李晶晶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张氏罗氏阴阳

李晶晶 周 英

1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45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发端于罗棣华,其擅温病与女科病;罗元恺,罗氏妇科代表人物,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罗颂平,集家学、院校、海外经历之优势,将该派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扬;张玉珍,罗氏妇科继承人之一,传承之中对许多女科病治疗形成独到见解。罗氏妇科治疗妇科常见病时根据当地妇女体质遣方用药,重视岭南温热病与妇科病的关系,擅长以南药、海药治病,在全国妇科学术流派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用药特色[1]。罗氏妇科作为国内主流妇科学派之一,历重古法传承,尤崇《景岳全书·妇人规》(简称《妇人规》)中的女科病调治思想,重视脾肾在经孕胎产中之作用,创立了颇具岭南特色的学说,用于调经助孕安胎,疗效显著。因其主要思想源于《妇人规》,故本文将据此探讨罗氏妇科对其的传承与发展。

1 罗氏妇科对《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的传承

1.1 女子调经,首重脾肾气血:《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张介宾谓之:“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通,是即所为月经也。”[2]1339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乃人身中流砥柱。冲为血海,通阳明,能调十二经脉气血。张氏以月水乃五脏六腑气血所化,注冲脉而成,而气血生化重在胃气,故以冲脉作月经之本,阳明胃气为其本源。如:“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其他如七情六淫,饮食起居之失宜者,无非皆心脾胃气之贼。”[2]1340提出调经重在心脾胃气,重在治病求本。另,诸多女科病起病虽在他脏,但随病程迁延,无疑是久病必归脾肾。如其言:“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以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2]1340故张氏常从脾肾着眼,从先后天充养关系论治。罗氏妇科的重要观点就是治女科病需重本培源,这一学术思想在调经中得到充分继承体现。现笔者通过具体疾病进行论述。

1.1.1 崩漏调治需固脾肾气血:崩漏好发于天癸将断之年。张氏谓:“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2]1344并因病程长短,治疗难易也因之变化。起病急、病程短则易治;病程久,正气损则难治。对此类反复绵延终致阴阳俱损、真元亏耗之疾,其强调从脾肾入手,重用人参、熟地、当归、白术等甘温之品以峻培本源。

罗氏妇科充分继承了张氏调经当重脾肾的观点,罗元恺教授以崩漏的病机虽言阴虚阳搏,但更多缘于阴虚,阴虚则亢阳失于维护。阴损及阳,或病久正气耗伤致肾阳虚衰,不能暖土,脾失统血亦可致经乱无期而成崩漏,此其另一病机。罗元恺教授认为脾肾虚是致病之本,血热、血瘀则为诱发因素。罗颂平教授亦指出肾藏真阴元阳,统摄全身阴阳,其核心作用在于保持肾阴阳的动态平衡。若肾阴不足,则肾水亏虚,无以涵木而肝阳亢动,肝失藏血导致经血妄行,经血失于约束而发为崩漏[3]。

罗元恺教授从脾肾气血立论治疗崩漏,创立了急性期以补肾固脾、固摄止血为主的“二稔汤”及病势渐缓以滋阴补气、补肾健脾的“滋阴固气汤”。如张氏言:“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气血,养肾气以安血之室。”[2]1341在崩漏出血渐轻后,若要建立正常周期,还要在复旧过程中补肾健脾,以期阴平阳秘。罗元恺教授自创的“补肾调经汤”就是针对崩漏复旧阶段以调补脾肾,益气养血。张玉珍教授亦认为若仅采用补脾摄血法治疗妇科血证,在出血期只可取效一时,临床若想长期取效,应在血势渐缓后补肾固肾以治本,兼顾扶脾调肝,理气和血,调整月经周期[4]。

1.1.2 闭经当重肾气,不可专事通利:治疗闭经,时医多有用活血化瘀、开导之药以求速功,不问寒热虚实、病因病机的流弊。然张氏则提出先充填营血,慎用攻破开导、峻烈之品以伤气血。如“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2]1347。张氏以肾为人立命之本,五脏损伤终会致肾气损伤,故强调:“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极肾……而专当固本。”[2]1340

罗元恺教授承张氏之论,以闭经虽分虚实两端,但仍以虚为多。除瘀滞和肿瘤,更多由脾肾不足、气血虚弱致冲任失调而经闭。故当遵张氏养营充盈气血之说,宜先充盈气血,旺盛脾肾功能,后再引血下行。切忌上手便用开导,肆意攻伐。对顽固闭经,可用中药周期疗法先补后攻,使气血充盈再适时导其下行,经三周期常可建立规律月经。对于卵巢早衰导致的闭经,张玉珍教授强调病以肾虚为主,是肝脾、气血、冲任、胞宫的先后失养而早衰,病程日久,常致虚实夹杂[5]。

1.2 女科调经,情志因素不可忽:女子象坤,易于怫郁,多有情怀失畅之症。张氏开篇即指出女科病区别于男子者,惟经水胎产而已,乃生理属性使然,言:“盖以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而治之有不易耳,此其情之使然也。”[2]1339

气与血相辅相成,生理病理互为因果,气之病伤及血,七情过激,脏腑功能及气血失和[6]。罗元恺教授临证非常重视情志因素,遣方常配疏调情志之品。女性以血为用,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故月经将来潮之时,阴血下达血海,阴血相对匮乏,阴虚则亢阳无制而阴阳气血失衡,故生理功能易失调。罗元恺教授擅长通过滋养来调经解郁,因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宜柔不宜伐[7]。其常于经前1~2周用药,连调3~6个月经周期以期气血平和。然情志因素所致之疾,不能专恃疏肝调肝之药,还当开怀心胸才是长久之道。故罗元恺教授极重视对患者心理疏导,常借沟通解除其思想负担,畅达情志,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罗颂平教授认为调肝乃妇科重要治法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的压力更大,临证中大部分患者都兼有肝郁症状,善用合欢花、素馨花以养心安神、行气解郁[8]。张玉珍教授针对卵巢早衰的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压力大,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烦躁,甚至丧失生活信心的情况,除临床用药干预外,进行日常生活宣教时亦注重情志方面的疏导,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9]。

2 罗氏妇科对《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的发展

2.1 创立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罗元恺教授尤推崇张氏重脾肾、重命门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认为四者虽皆是月事如期的要素,而以肾气最为关键,其盛衰关乎天癸充盈消长。彼此协调则经孕正常,若有一环紊乱则成病。女子肾气充盛,则天癸如期,冲脉盛,任脉通,经水可按时下泄外排。如若肾气匮乏,天癸失其消长,加之冲任虚乏,就会出现经闭不育。这一概念的提出除强调了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更有助医生快速定位、审因论治。

2.2 补肝肾以调冲任,理气血切忌郁滞:叶桂言八脉隶乎肝肾,并以治奇脉之虚损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调和气血。叶氏认为草木药饵,总属无情,不能治精血之惫,当以血肉有情之品充养通补奇经[10]。临证喜用鹿茸、鹿角霜、锁阳、枸杞等调治。罗元恺教授承八脉隶乎肝肾之观点,对冲任虚损之疾,常以调补肝肾为切入点,谓调肝肾即调冲任,自创的滋阴固气汤、补肾调经汤就多用菟丝子、熟地、首乌等补肝肾药物来调补冲任。因八脉隶乎肝肾,奇经肝肾主司为多,罗颂平教授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亦强调通过补益肝肾、调补冲任来预防病势反复缠绵[11]。

然补肝肾之药偏腻滞,多妨碍脾胃运化、气血流行。女子以血为用,气血失于畅达,则补肝肾、调冲任以调经的初衷亦难奏效。故罗元恺教授在调治女科病时,谓理气血贵畅通而恶郁滞,强调补血不腻滞,如用熟地,多伍砂仁、陈皮健运脾胃化其滋腻。因陈皮、砂仁亦属岭南道地药材,克岭南湿热气候特性而生,其芳香之性为调理脾胃佳品,既防补药滋腻碍脾,又祛内湿而健运脾胃,气为血帅,气行而血运[12],由此窥见一斑。

2.3 调经当应月之盈亏,结合阴阳气血转化规律:罗氏妇科流派认为阴阳是万物之本,调经离不开阴阳,调经之法,须顺应月经周期性的阴阳消长[13]。罗元恺教授认为月事如月之盈缺、潮之涨落,调经除需据性周期轴以定其位外,还需将月经不同时段纳入临证用药的考量以定其时。如经期阴血下泄,阳气偏旺,宜和气血或引血归经,大寒大热之剂当慎,以免滞血动血;经后血室空虚,如月之晦,宜充填滋养以助阴生;阴极则阳生,到达“真机期”时,当酌加温阳之品以促阴阳转化;经前血室充盈,如月之盈,宜予疏导,不再以大队补药堆砌。

罗颂平教授在调经助孕时,也多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以及患者的寒热虚实来因时制宜,增生期宜滋阴养血为主;排卵期加入温阳之品,助阴阳转化,稍佐通窍活血调肝之品;排卵后宜阴阳气血双补[14]。治疗月经过少,亦强调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分期论治,经后期血海空虚,子宫藏而不泻,此期宜补益肝脾肾三脏之阴阳,调理冲任气血;经前期子宫泻而不藏,重在活血通经[15]。

2.4 活用化瘀之法,适时顾护正气: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血失常道成瘀血,碍气血正常化生而成疼痛、出血、癥瘕。罗元恺教授根据不同妇科血瘀病症,进行不同立方用药。如痛经,罗元恺教授认为病机多由瘀滞寒凝,自创田七痛经胶囊,以田七、灵脂、蒲黄祛瘀活血止痛,茴香散寒止痛,木香行气醒脾止痛,川芎、延胡索则活血行气;冰片辅诸药以达病所。张玉珍教授在治疗卵巢早衰时,亦认为肝郁血瘀是重要的兼夹证,临证用药需要配合疏肝活血药物进行协同治疗[16]。

另,活血化瘀也当顾正气。罗元恺教授认为癥瘕初起多属瘀血内停,但随病程推进而出现因瘀致虚的情况。既要行气化瘀以消肿块或祛痰燥湿散结等攻法以治其标,也要益气养血、健脾化湿等补法以固其本,总宜攻补兼施[17]。罗颂平教授以子宫腺肌症虽为瘀血内阻,但随病程迁延,瘀血阻内影响新血化生,终致气血亏耗,衍变为虚实夹杂之症。自拟以软坚散结、行气活血为主,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兼顾的散结养血膏方治疗该病,疗效显著[18]。

2.5 治崩当多用静药,治本必求诸安肾:医家治崩多喜归、芎,谓其能养血和血。但罗元恺教授赞张氏观点:“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其认为出血一般不宜用归、芎此类辛温动药,以免加重症状,而宜用南药岗稔、地稔。二稔汤乃其自创崩漏止血方,方中重用岗稔、地稔以止血固崩,熟地、首乌、寄生、续断补肾填精以复其藏,党参、白术、甘草以助脾统血,并伍棕榈炭、赤石脂加强止血。当出血势缓则以滋阴固气汤固本培元,以菟丝子、萸肉、续断滋肾固精,首乌、白芍、阿胶养血柔肝,鹿角霜固涩止血。另,罗元恺教授多结合患者寒热虚实酌加旱莲草、蒲黄、益母草、炮姜以止血。观罗元恺教授治崩之药,多选守而不走、药性偏静之品,补气亦不过于升散,旨在使血海宁静,以复其藏。

历代医家治崩多强调脾之作用,立方多从“脾统血”。然罗元恺教授认为崩漏的病程往往较长,血热或血瘀只是其中某一阶段的证侯,肾的阴虚或气虚、阳虚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19]。在崩漏复旧中始终将“肾”放在重要位置,若单重脾气,只能显效于一时,因未培补肾气,天癸不能如期消长,根本未立则不能建立规律周期而易反复。罗元恺教授认为肾为冲任之本,月经至止取决于肾气盛衰。故根治崩漏,必当求诸于安肾,其创立的滋阴固气汤就充分体现这一思想。

3 结语

岭南妇科的学科文化一方面包含岭南文化的基因,即兼容、开放、务实、创新;另一方面也包含岭南医学的基因,即中原医学与地方医学交融,南药与海药并用,擅长食疗及中西汇通[20]。我辈当努力传承发扬其思想,弘扬祖国传统医学。

猜你喜欢

张氏罗氏阴阳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罗氏诊断新品(上海)有限公司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法于阴阳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