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POA)”教学理论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2016-2021)

2021-03-27叶恩贤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1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学习者汉语

叶恩贤

(盐城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盐城)

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必定有较为成熟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法作为支撑。“理念”的形成,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再进行高度概括和诠释的一个过程。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汉语国际教育是一种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理念是一种信念,即教育者相信,针对某种教学目的或学习目标,如何能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外语。(鲁健骥2020)正确有效的汉语国际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学好汉语,更可以促使汉语教育向外良性传播,进而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一 关于“产出导向(POA)”教学体系

传统的“课文中心”教学方式很难实现从知识到表达的由内而外的转化过程,而“任务中心”的教学方式又对输入的重视不够。由此,为了克服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产出导向教学体系(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应运而生。2017年6月开始,文秋芳团队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青年教师团队合作,开始将POA应用于汉语国际教学中。在此之前,2016年已有学者对POA应用于汉语国际教学有过探索。进入2020年,相关研究的学位论文大量增加,各类实证研究频出,POA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二 产出导向教学体系(POA)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概况

本文将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以“产出导向”和“对外汉语”(包括“国际汉语”)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计得到58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

图1 POA应用于汉语国际教学相关学术论文概况

POA和汉语国际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集中于应用研究的层面。迄今为止的相关应用研究涉及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行为研究、教学材料研究以及教学有效性研究等。从教学本身来看,POA理论应用于汉语国际教学又可从教学课型、教学对象和教学形式来分类整理。教学课型上,相关研究涉及汉语中级口语和高级口语的教学、写作教学,汉语听说课教学、汉语综合课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对象上,研究大多选取集体学习者作为教学研究对象,也有个别研究以单一的学习者作为调研对象。教学形式上,相关研究基本上都考察了传统的线下教学,选取了面对面课堂形式的教学场景。但也有近期的研究开始选取线上教学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下面选取有一定数据支撑和认可度的研究成果做一个考察。

(二)从研究内容看研究现况

研究内容上主要从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教学材料研究三方面进行考察。

1.教学模式的探索。POA教学模式的探索可以说是POA在汉语国际教学的应用研究中最先开始的。在POA理论雏形的指导下,栾著(2016)对POA应用于汉语国际教学时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进行了具体阐述。驱动环节要建立预习内容和学习场景,明确产出目标及任务。促成环节中教学者为学习者讲解产出任务步骤,学习者参与到产出任务的制定过程中。评价环节最关键,及时评价在课堂内完成,延时评价通常是在一章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

许希阳等人(2016)则将POA理论应用于独立的汉语写作课程的教学中,认为“产出”不是学习者最后的写作产物,而是参与的各种产出活动。文章给出的写作教学模式示例中包括了结构安排、重点段落内容、个人写作、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讲评作业并学习范文、课堂作业、课后布置作业、课后作业讲评、作业修改9个教学环节。

2.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产出导向教学理论(POA)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有效性也是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李代鹏(2019)考察POA能否促进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实验结果显示,由于POA理论强调的是输出导向和输入促成,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语篇意识、句法能力、话语分析能力和语用能力,所以POA教学理论的有效性特别体现在了写作教学的部分。朱勇等人(2019)考察POA教学对学习者的参与度、获得感和产品质量三项指标上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OA课堂中学习者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出练习,学习者的篇章结构意识更强,知识储备更多,输出的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刘露蔓等人(2020)对POA在海外汉语教学中能否提高汉语总体水平,对听力、阅读、写作哪种技能的提高最有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OA理论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上的优势明显,尤其利于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但对听力技能的影响不大,这和POA理论更关注输出有直接的关系。汤玲等人(2021)将中级口语教材进行了POA化处理,使用社会科学分析软件给出了科学直观的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学习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都有显著提高,在课文重点表达上,POA教学更具实效性。

总体来说,对于POA理论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大部分的结论都具有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研究结果都显示学习者的参与度提高,获得感增强,POA理论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是有效的,特别是学习者在汉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上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对于目的语教学内容的把握也明显好于从前,但对听力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同时,在有效性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都对教学材料进行了POA化,让实验数据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教学材料的研究。桂靖等人(2018)借鉴大学英语教材的POA化编写经验,对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一课进行了POA化处理。改编后的POA教材由iPrepare、iExplore、iProduce三个板块构成,根据“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将生词按照层次和主次进行划分,将语言点更多地体现在练习中,将原有的练习围绕产出总任务按照“词语-词组-句子-语段-语篇”的顺序进行再编排。汤玲等人(2021)同样借鉴大学英语教材《新一代》的POA编写经验,将《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中的一篇课文进行POA化处理,并根据文秋芳(2018)在POA体系里的新增理念“关键能力说”,在iPrepare、iExplore、iProduce三个板块中增加了iExpand迁移板块。在驱动板块设置视频素材辩论和写作环节,在促成板块使用音频和视频材料营造学习背景,输入促成材料,在迁移板块考察学习者延时知识记忆效果,在评价板块采取师生合作共评的方式总结反思。

一种新的教学理论的实施必须要依托符合这个理论的教学材料来进行。POA教学理论提出至今,对教材的研究还不充分。在汉语国际教学领域,教学材料大多是原有材料被POA化改编后应用于研究或教学领域。汉语国际教学的教材的POA化改编一般是基于原有教材的内容,并一定程度打破原有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再整合,提高重点内容的复现率和学习者即学即用的概率。改编方法借鉴了大学英语教材的POA化编写经验。在改编过程中,研究者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或参照课文内容在教学材料中加入了多媒体素材,取得了较之文字素材更好的教学效果。2020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了由朱勇主编的汉语国际教学POA教材《新时代汉语口语(准高级·下)》试用版,翻开了这一理论在教材编写出版领域的新篇章。

(三)从教学本身看研究现况

1.教学课型分类研究。占据汉语国际教学课型主体的汉语技能课程中,POA教学理念被用于口语课、综合课和写作课的应用研究比较多,特别是在口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占了研究总量的近一半。在POA理论的有效性研究中,一部分课型已经被涉及,因此下面对课型的研究现况的考察将以教学设计为主。

季薇等人(2020)对中级汉语综合课的输入促成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内容-语言形式-话语结构”的输入促成方式帮助学习者有效产出。促成环节被分成了内容促成、语言形式促成和话语结构促成三个板块。内容促成环节通过文章1阅读、汉字故事、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来完成。语言形式促成环节通过说文解字、词语搭配和关键词完句来完成。话语结构促成环节通过文章2阅读、话语结构完型、结构导图和篇章复述来完成。

曹晓玉(2021)介绍了初级汉语口语课的输入促成环节,特别是促成有效标准之一的“渐进性”的实现方式。研究者将促成活动依据产出目标、产出单位、产出任务难度被分为语言、内容、结构三个横向维度,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五个纵向维度,按照识记、理解、复习性运动、迁移性运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来一一实现。主要设计活动包括识记词语、语义理解、在语境中运用词语、填空、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完成复习性练习和迁移性练习等。

鲁文霞等人(2021)对中高级汉语口语课的输出驱动环节进行了设计。驱动任务被设计为两个子任务,分别在课前和课上完成。课前任务要求学习者观看视频后完成成段表达并在线提交录音。课上任务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由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学者板书关键词并进行点评,最后介绍学习目标。

2.教学对象分类研究。POA理论在汉语国际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大多以集团学习者为教学研究对象。POA是否适用于单个学习者的研究在很少几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所体现。郑一凡(2021)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四位不同的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在驱动环节,针对一对一成人学习者缺少交流的问题,选择微视频作为间接驱动的实施方式。在促成环节,针对特定学习者成段输出不足的困难设定产出目标,并设计了包括列家务清单、列注意事项、列推荐理由在内的三项产出任务。在评价环节,研究者加上了学习者对教学者的评价,用以最小化师生感知失配的发生。马雯(2021)以一位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把握了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和情感特征之后根据个体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主题和已掌握知识的情况,选取了内容相关的教学材料并进行了POA化改编。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完成驱动环节。在促成环节,采用问答、替换、复述等练习形式完成输入产出的循环过程。

可以看出,一对一POA化汉语教学在教学初始即对个体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甚至情感特征进行把握。因为教学对象的特定性和个性化是一对一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大大影响着一对一教学的效果。在此基础上,POA化的教学方式让教学者将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融入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学用一体”的“学”和“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个体学习者的学习要求。这是和以集团学习者为教学对象的POA化教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3.教学形式分类研究。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汉语国际教学课程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但将产出导向教学理论(POA)和线上课程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胡竟宇(2020)对将POA理论用于线上HSK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流程进行了阐述。在驱动环节,教学者在线投放多种多媒体教学材料,学习者拍照或录音将自主学习成果包括问题在线上平台进行发布。在促成环节,教学者制作录播视频,设计学习者可控的课件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课后的习题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进行,完成复习性的产出任务。张轶薇(2021)对线上教学平台给予了分析推荐。她认为Classin在线教室的授课体验更便于产出导向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由于线上教学始于远程教学,从根本上来说解决的首先是距离问题,再加上汉语国际教学的受众特殊性,所以目前线上汉语教学的很多学习者都并非在中国国内学习,而是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交际练习的机会不足,学习过的内容不容易形成深度记忆,在课程之外的时间对学习效果的维持难度很大。这就要求线上教学的时间内,教学者除了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操练机会,更要为学习者提供语言构架,帮助其自主学习。

三 POA教学理论的局限性

POA教学理论被应用于汉语国际教学的时间不长,学者专家在应用研究领域不断地对这一教学理论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发现了POA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POA教学理论始于“输出驱动假设”,为的是解决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或者“重用轻学”的问题。不管是“输出驱动”还是“输入促成”都完全指向“产出”。因此,很多实验数据表明,POA教学理论更适用于语言应用类课型,如口语课和写作课,亦或是综合课中的口语或写作部分。而作为感官输入为主的听力课和阅读课以及用于知识储备的语法课,POA理论的应用优势并不凸显。

第二,从目标需求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标各不相同,以HSK考试为目的,或较为重视词汇和语法讲练的学习者在很多实证研究中都表现出了对POA教学法的质疑。

第三,POA教学假设里的“以评为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师生合作互评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个性和共性的全覆盖,也做到了让评讲改练相辅相成。但在课堂实际操作中,研究者们发现,这一板块的时间成本较高,影响了整个授课过程的效率。

第四,POA教学理念里的“学用一体说”与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观”一脉相承,强调课堂教学中输入和输出的一体化。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允许有很长时间的间隔,学用无缝对接。(文秋芳2018)这一理念让教学过程紧凑活泼,学习者参与度大大提高。但在受试之后一些学习者也表示课堂节奏过于紧张,学习过程比较疲劳。

四 结语

产出导向教学理论(POA)始于中国的外语教学界。汉语国际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分支在POA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很多启示和经验,在应用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实证研究。但到目前为止,经过学者们的探讨和研究,POA理论用于汉语国际教学领域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分课型教学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适用于POA理论的教学材料有待系统性编写,POA理论配套考试体系有待建立,POA国别化范畴内的研究还很不足,POA理论在初级阶段教学中的研究贫乏等等。一个有效的教学理论会是汉语国际教学的灯塔,是灵魂,亦是指挥棒。期待汉语国际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POA教学理论的发展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学习者汉语
学汉语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