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尿酸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2021-03-26李芝李堃宜钟志鹏李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布司高尿酸血尿酸

李芝,李堃宜,钟志鹏,李舸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佛山 528305)

0 引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其中2 型糖尿病所占比例最大,约占90%以上。众所周知,2 型糖尿病是典型的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中高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为糖尿病常见伴发疾病。2017 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降糖、调脂、降压的重要性,并对血脂、血压的要求做了明确规定。而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降尿酸治疗,目前研究甚少。笔者基于此点,对2 型糖尿病患者降尿酸后是否能从中受益,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患者106 例,男56 例,女50 例,平均年龄(52.12±6.47)岁;均符合1999 年WHO 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符合高血尿酸血症诊断[1]( 血清UA 水平男性>420μmol /L,女性>360μmol /L),未发作痛风者。两组患者目前经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稳定,均未使用影响尿酸水平的药物。两组年龄、病程、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个人资料完整;③自愿参与研究。

患者排除标准如下:①已发作痛风患者;②精神功能障碍;③临床资料不全对象;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单纯糖尿病患者;⑥意识紊乱;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对象。

1.2 方法

将2 型糖尿病合高尿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继续服用当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53 例)在当前降糖药物基础上予以生活方式教育,及加用降尿酸(非布司他)治疗3 个月,患者需要每日服用1 次非布司他,服药剂量为40mg。两组治疗前后均完善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及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在患者接受降糖药物以及非布司他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做好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医生需要暂停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为主。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UA 比较(表1)

对照组治疗前后UA 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经降尿酸治疗后UA 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表明降尿酸有效。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FPG、FINS、Homa-β 及Homa-IR 的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的FPG、FINS、Homa-β 及Homa-I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PG、FINS、Homa-β 及Homa-IR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治 疗 组FINS、Homa-IR 均 低 于 治 疗 前(P均<0.05),Homa-β 升 高(P<0.05),而FPG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 组FINS、Homa-IR 均低于观察组(P<0.05),Homa-β 高于观察组(P<0.05)。表明降尿酸治疗有改善FINS、Homa-IR 作用,提高胰岛素分泌指数。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UA 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FPG、FINS、Homa-β 及Homa-IR 的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加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胰岛素抵抗是其中重要的机制[1]。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而胰岛素可以增加患者肾脏对于尿酸的重吸收,并且减少肾脏组织对于尿酸的排泄。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患者肾脏功能会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导致肾脏组织对于尿酸的排泄能力不断下降,进而出现血尿酸水平上升的情况。此外,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之后,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情况更为严重,造成患者代谢紊乱不断加重。所以,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也需要重视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有效控制。因此从理论上讲,降低血尿酸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在动物试验中也证实了该点:给予小鼠口服果糖,使其高尿酸血症,再随机分为降低血尿酸组及非降低血尿酸组治疗,结果显示非降血尿组的小鼠易出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高三酰甘油、高血压、高血尿酸、肥胖)。而降低血尿酸组的小鼠能阻止或逆转上述情况的出现[2]。在本临床研究中也证实了降低血尿酸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一观点。

而降尿酸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其机理目前不明,笔者考虑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血尿酸在体内可成为抗氧化剂及强氧化剂;如为强氧化剂时,可通过抑制NO 的释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释放、上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通路的表达,促进炎症的反应,诱导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如为抗氧化剂,能减轻炎症反应;血尿酸在体内是为抗氧剂还是强氧化剂取决于其的化学微环境及其自身水平[3],在Wijnands 等[4]在进行横断面分析后,认为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尿酸水平可能与某些炎性因子(如CPP、TNF-α、IL-6、IL-8)等有关,可能伴有低度炎症,而血尿酸降低可解除对内皮一氧化氮(NO)的抑制,内皮NO 的升高及炎性因子减少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在此次研究的降尿酸治疗中,针对患者选择非布司他进行治疗,非布司他是一种对患者体内尿酸合成进程进行抑制的药物,从而降低患者体内尿酸的水平,也是一种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药物。患者服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后,药物常规剂量不会对其它参与嘧啶合成、代谢的酶成分进行抑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等。

在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的过程当中,医生也需要做好患者各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医生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一些关于2 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知识,并且帮助患者明确认识到降尿酸的必要性、重要性,医生可以为患者发放一些健康指导手册,让患者阅读,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为其播放一些视频等,帮助患者全面了解降尿酸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患者的认知得到提高之后,可以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避免患者出现不遵医嘱治疗、依从性下降等情况。

虽然降尿目前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但临床证实高尿酸血症在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非常普遍,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同时降低尿酸治疗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5],且高尿酸血症又是2 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6],可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故笔者认为在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目标中,不仅要有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达标要求,其尿酸的水平也应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如果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同时接受降糖药物与降尿酸药物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且可以弥补单一用药存在的不足之处,患者治疗的协同性较好,临床疗效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结合此次研究的结果也可看出,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后,总体效果会更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也更为明显,这也是降尿酸治疗的优势。

猜你喜欢

布司高尿酸血尿酸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