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实用针灸推拿技术》慕课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1-03-26赵志斌李伟红周庆辉尤艳利汤晓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腕踝针功法耳穴

赵志斌,李伟红,周庆辉,尤艳利,汤晓冬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 200433)

0 引言

大力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军事人员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为加快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逐步完善军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体系,促进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部队能力的全面提升,我校中医系《海军实用针灸推拿技术》慕课项目课题组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规划与设计了一套符合海军实战所需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医学类慕课在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慕课MOOC 指的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和学习模式。[1]正如其本身所代表的含义一样,慕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大规模、公开、在线以及内容为主。首先,学生数量规模大、师生互动规模大,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到学习情况、短板、焦点,进而对课程进行调整重塑;其次,开放共享,使学习全民化、社会化、自主化;第三,在线学习,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联网即可学习;最后,课程内容优质,一般由一流大学及顶级专家制作,数量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性。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的历史背景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总体目标下,中国海军正在经历从“近海防御”到“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的战略转型,海军走向深蓝已成为常态。如何适应长远航多样化非战争军事任务不断增多的新形势,提高海上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尤其是如何维护长远航任务官兵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我军卫生战线的时代课题[2]。传统中医的针灸和推拿技术因为其简单易学且疗效立竿见影的特点已被广泛认知,在远洋军事行动的后勤卫生保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设一门以中医传统针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面向海军全体在岗官兵,服务应用于海军部队训练伤防治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3]。

1.2 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军海上卫勤保障手段较为单一,诊疗手段也较为局限。以南海为例,平时海上卫勤保障方式为以下三种:

(1)自行保障 ,就地治疗。水面舰艇与守岛部队平时的卫勤保障均按各部队的编制、任务与防治范围以自行保障为主。对多发病、常见病、条件不允许后送的急危重伤病员原则上实行就地治疗, 因技术原因处理困难时, 通过电话会诊或飞机派专家就地救治。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普通官兵缺乏必要的医疗卫生知识,对疾病的认知和处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或者盲区,自行保障的效果较差。

(2)加强保障 ,后送途中救治。根据各部队任务特点从各医院抽调具有一定专长的医务人员加强到舰船和海岛协同完成部队卫勤保障工作。这种方式解决了救助效果差的问题,但由于目前各医院的人员配置还不到位,相关医疗岗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无法快速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上卫勤保障需求。

(3)巡诊保障,后方医院治疗。定期派遣有关专家巡诊,除对疑难病的诊治外 ,主要对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的调研和指导部队对有关疾病的预防工作[4]。该种方式的缺点是专家巡诊的周期过长,解决不了急需解决的困难。其次,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大部分还是以常见病的诊治为主,而专家巡诊的意义则更多在于解决疑难病和调研指导上。

因此,本次慕课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来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课程特色

不同于一般生长型军官的学历教育,本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穿插式教学模式,以实战中常见病种,如颈肩腰腿痛、慢性疲劳综合征、晕动症等为案例,使受训官兵可以在短时间内合理有效地认知、学习以及运用相关的针灸推拿知识,尤其适合零基础学员在无相关预备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训练。

在众多的中医适宜技术中,课题组选取了灸法、拔罐刮痧、腕踝针、耳穴揿针、传统推拿手法、保健功法等六种治疗方法。这六种适宜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疗效确切。如灸法、拔罐疗法、推拿手法等都是经典的中医诊疗技术,积累了千百年的中医诊疗经验,并且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中医的诊疗体系中。

(2)操作安全。这六种技术中,只有腕踝针和耳穴揿针疗法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但相比于传统的毫针针刺法、火针刺法、刺络法等,这两种方法都对针具进行了改良,使创伤性减弱到了最小。另外,由于区别于传统的针灸取穴原则,这两种方法在取穴数量上也最大程度上做到了“灵、简、易、便”的原则。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较快掌握,且有效避免意外的发生。

(3)应用广泛。如传统推拿手法、保健功法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缓解军事人员常见的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还可以有效治疗如慢性疲劳综合征、晕动症等内科方面的疾病。且该疗法不受器具与空间的限制,应用场景广泛。运用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海军长远航行动中官兵出现的各类急慢性疾病,为远洋航行提供保障。

该课程也以培养海军卫生人员及联勤部队所辖医院医护人员认识及使用中医针灸推拿实用理论和技术的能力为目标,发挥和弘扬传统中医针灸和推拿技术在海军遂行保障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军队卫勤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2 人员储备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推拿学教研室目前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 名,副高级职称教师2 名,中级职称教师3 名,助教及职员5 名。其中,40-60 岁教师有3 人,30-40 岁教师有3 人,30 岁及以下教师有5 人。同时,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适应性,又邀请了多名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共同参与课题内容的论证并指导视频的制作。

从师资的胜任力层面,本课题组的教师团队从不同的维度上确保慕课的有效应用。宏观而言,各门慕课有主讲教师和参讲教师组成,主讲教师是本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从课程目标、课程定位、板块设置到参讲教师的筛选都由主讲教师统一把握,因为该门慕课所涉及的内容恰是该主讲教师主要的教学、科研方向,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样才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 课程内容

3.1 时间设置

《海军实用针灸推拿技术》慕课的主要教学对象为零基础的海军基层官兵,但在某些有侵入性的治疗技术中主讲教师都会特别注明此项技术更适用于有医学背景的军医或卫生员。本课程共分6 个小课程,每个小课程平均教学时长为20分钟(总时长300 分钟),每次课程都由3~5 个知识点组成,包括理论知识的精炼讲授以及实践操作的演示两大部分。

3.2 关键技术的选择

腕踝针疗法、耳穴揿针疗法和中医传统保健功法改良易筋经是此次课程中精心选取和设计的三大特色技术。

(1)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灸特色疗法。其特点是将身体两侧各分6 个纵区,在四肢的腕和踝部6 个纵区内各定1 个针刺点,区与点都用同一数字编号,病在上半身的针腕部,在下半身的针踝部,根据病症所在的区选取同一编号的针刺点,用皮下针刺法,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针感,即能取得疗效。腕踝针是由海军军医大学发明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针刺疗法[5],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安全无痛,尤其适合基层部队卫生士官和军医学习使用。实践证明,腕踝针对各科百余种常见病症有效,特别是对各种痛症疗效确切,见效也快,有时甚至“针到痛除”。(见图1)

图1 简单易学的腕踝针特色疗法

(2)耳穴揿针疗法。耳穴疗法[6]源于中医全息疗法,当人体某一脏腑或组织器官有异常或病变时,可以通过经络和神经体液等反应到耳廓的相应穴位上,耳郭局部会出现鳞屑、水泡、丘疹、硬结、软骨增生、色素沉着等阳性反应点,用贴压、按摩等方法刺激耳穴,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揿针[7],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针埋入皮下后,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正气,从而起到祛除病邪的作用。本课题组结合长期的海上保障实践,将揿针疗法与耳穴理论结合,提高了其场景使用的适应性。该种疗法适用于卫生士官与军医学习和操作。耳穴揿针疗法理论逻辑清晰,使用者可按图索骥;与腕踝针相似,耳穴揿针侵入性极小,且可长时间携带,增强疗效,尤其适用于海上特殊的作业环境。

(3)中医传统保健功法--改良易筋经。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易筋经对人体心脏、运动、呼吸、免疫等系统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可靠的临床辅助治疗方法[8]。目前较为常用的为十二势易筋经,但由于其整套训练时间过长,某些功法动作对空间的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合整套撷取。针对海上的常见疾病以及特殊的作业环境,课题组成员对现行的版本进行了改良。改良的主要原则为两点:一是舍弃了动作幅度夸张、技术难度较大的功法动作,如“卧虎扑食势”和“青龙探爪势”;合并了功能主治相似的功法动作,如将“横担降魔杵势”与“韦陀献杵势”、“掌托天门势”合并使用。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每势功法动作从解剖学和肌动学角度进行标注,表明了每势功法的功效主治使零基础学员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见图2)

图2 中医传统保健功法--改良易筋经的解剖学和肌动学讲解

4 拍摄方法与创新

4.1 拍摄方法

(1)慕课录制中,优先保证声音品质,全面、无失真的记录现场声音,主要是教员讲课声音、学生发言声音、课程里的有效声音。

(2)画面干净整洁、色彩鲜明和谐、动画运用得当,呈现效果好。

(3)录制根据脚本一幕一幕拍摄,保证课程环节不丢失,在一节课拍完后,及时整理校对,对缺失镜头及时进行补拍。

(4)对慕课的视频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拆分,同时想尽办法让每个学习者感受到教师在给他上课,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所以我们在录制过程中,运用了一些技巧,例如适当

录制几次教师出境的视频,有些是教师全部出镜,有些是采用画中画的形式在视频的右下角出镜;几分钟视频或知识点过后马上设置一个与之相关的小题目,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设置每次课后要布置的作业且规定提交时间等。采用以上这些拍摄方法,可以提高慕课内容的效用。

4.2 创新措施

(1)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例如同行评审、小组合作等。

(2)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例如随堂测验、考试等等。

(3)拍摄制作模式多样,表现形式新颖,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见图3)。

图3 多场景、多模式下的慕课拍摄效果

5 课程考试、认证及试题库建设

本课程的考核标准采用多层次、多结构的O2O 混合教学考查模式[4],主要参考学员学习时间与次数、讨论、学习完成率等数据,结合学员各方面的表现后给出相应的成绩,成绩合格后将获得培训合格的线上认证。课题组成员将会把相应的试题库上传云端存储设备,供学员随时下载进行线下学习。根据慕课点击量的变化,后期课题组还会进一步完善更新相关线上及线下内容。

6 学员评价与反馈

近年来,各大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和教师教学效果注重形成性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效果评价功能不足。虽然很多学校会采取问卷调查、学生匿名打分等形式评价教师,但评价和督促常常流于形式,即使真正公开了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往往起不到实时的督查效果[9]。而在慕课平台上,使用自动化的网络在线评价,可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反馈循环。学员对教员的评价与反馈主要考察以下三点:(1)教员投入率(教师回复次数/总提问次数的比值)。(2)教学引导效率高低,答疑互动是否及时等。

7 讨论

完成此次慕课的制作有以下两点体会。首先,呈现方式是关键。由于考虑到慕课的教学内容为传统中医技术,且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知识的海军官兵,因此我们经过独立设计,将视频的背景风格定调为水墨画的中国风特色,运用对比度较大的鲜艳颜色,使得整个慕课的视觉效果活泼且不失稳重。少量的动画设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专注度,提升课程效率。其次,教师讲授是核心。慕课的内容需要做到简洁准确,同时兼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包括教师本人的教学基本功,比如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备课程度、语言表达、个人魅力等,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而且能够在慕课之后进行自主练习并思考、总结归纳。所以以上对教师个人的能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根据此次慕课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将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医学类军事职业化教育中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突破条件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教学。以往的医学类军事职业教育需要组织各基层的军医、卫生员或预选卫生士官到各院校进行集中化的、高密度的课程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可以使得受训人员得到培训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和模拟实践,但往往由于时间短、课程内容密度高、组织力不够等原因而大大地减弱了培训效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慕课作为线上课程,使得受训人可以合理安排各自的学习时间,随时随地得开展课程学习。受训者通过视频回放以及线上反馈功能,消除了短期高密度培训的紧张感,从而在更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的内容。第二,受众范围更广,更强调疾病的预防性。以《海军实用针灸推拿技术》慕课课程为例,我们设定了多层次的教学对象,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贯彻始终。不仅使对中医技术感兴趣军医可以拓展海上诊疗技术,还可以将这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至更多的零基础学员,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应对海上常见的疾病。

当然,在课程的构建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慕课制作的局限性。如课程内容缺乏深度、拍摄周期过短技术和人员缺乏磨合度、授课教师缺乏慕课录制经验等等。

目前,医学类慕课在军事职业化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起始阶段,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作经验的不断累积,慕课在医学类军事职业教育领域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腕踝针功法耳穴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