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2021-03-26张红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充血性库巴依那普利

张红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河南 南阳 541002)

0 引言

在临床上,由于心脏结构及功能出现异常而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即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该疾病一般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在患者病发后一般会表现出倦怠、乏力、呼吸困难、以及体液潴留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研究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直广受关注,在其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第一批被认可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该药物也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创新型药物[2]。有相关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避免患者因心力衰竭而影响射血能力以及治疗安全性方面均好于依那普利[3]。对比,本次研究中主要以我院收治的72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在其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2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6 例。其中,研究组:男女病患比例为19:17;平均年龄(62.54±3.24)岁;对照组:男女病患比例为17/19;平均年龄(61.87±4.0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比对基本均衡(P>0.05),有可比性。另外,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参与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①年龄75 岁以下;②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③病程≥6 月。

排除标准:①合并肾、肝、肺等疾病/功能不全;②妊娠期患者;③合并感染患者;④合并糖尿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确保患者保持充分休息,并限制其摄入食盐量;同时予以强心类药物、利尿剂、β 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可考虑予以血管扩张类药物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国药准字J20190001;厂家:京诺华制药;规格:100mg*14s)治疗:口服;50mg/次,2 次/d。根据患者药物耐受,逐渐增加剂量,每28天加量一次,维持剂量为200mg/d 每天2 次;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32026567;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16s)治疗:口服;2.5-10 mg/次,2次/d。在治疗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BNP 指标变化;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心功能改善情况。

评估标准:心功能分级(NYHA):显效:提高2 级/达到1级;有效:提高1 级,但并未达到1 级;无效:分级无变化,甚至出现下降,则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以SPSS 25.0 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取t、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44%>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2.2 观察两组患者BNP、LVEF、LVEDD 指标变化

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患者BNP、LVEF、LVEDD 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NP、LVEF、LVEDD指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头晕(眩晕)、咳嗽、疲乏的概率为5.56%(2/3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8/3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BNP、LVEF、LVEDD 指标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BNP、LVEF、LVEDD 指标变化对比(±s)

注:以*P 表示同组间治疗前后差异。

组别(n=36) BNP(ng/L) LEVF(%)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4.36±30.22 156.88±17.75* 42.52±4.01 48.71±2.75* 63.33±5.72 52.60±8.53*研究组 343.32±30.27 130.93±12.77* 42.51±3.98 54.12±3.90* 61.29±6.97 47.80±8.12*t 0.146 7.121 0.011 6.802 1.357 2.445 P 0.884 0.001 0.992 0.000 0.179 0.017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伴随现阶段医疗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患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数量也出现率较大的增长。在患者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症后,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由于处于过度激活条件下,就容易产生大量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以及Ang Ⅱ等神经内分泌因子,进而导致患者病情出现进一步发展或恶化[4]。结合这一病理特征,在临床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重点主要在于将神经内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阻断以及心肌重构。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中,心室重构是其重要基础;同时,神经内分泌因素也会在其中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该疾病的进展中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肾素作用下,血管紧张素会进一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而在血管紧张索转换酶的影响下,又会促使血管紧张素I 进一步转变成为血管紧张素Ⅱ[5]。在机体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存在则会促使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及心脏负荷;同时,该物质也会刺激心肌细胞肥大,促进心室重构;也会加大醛固酮的分泌,导致钠水潴留,促使患者血容量增多,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因而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抑制十分关键[6]。有研究显示依那普利可作为血管紧张索转换酶的抑制剂,其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II 的生成进行治疗。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则可作为血管紧张素I 受体的阻断剂,同时其能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周酮系统的作用效果,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心机重构,这也符合当下现代心衰治疗方向,且治疗效果更优[7-8]。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到,经这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的BNP 指标均有所改善,这表明两种药物均能够起到促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但经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在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患者的BNP、LVEF、LVEDD 指标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该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对比对照组也有显著降低5.56%<22.22%,P<0.05。

综上,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均能够起到一定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改善效果较依那普利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充血性库巴依那普利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基层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基层临床应用建议(二)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比较
参附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