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昏侯传说的文物审美浅析

2021-03-26邓瑛孙苗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海昏侯漆器纹饰

邓瑛 孙苗苗

摘要: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器具中的纹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中以青铜器、漆器、编钮钟和当卢为对象,与西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对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上的纹饰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其图案造型特点。

关键词  海昏侯传说   对称美

作者简介:邓瑛(1984—)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孙苗苗,第一通讯作者(2000—)女,河南焦作人,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规划项目“基于江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YG2017320;校级三小项目成果(编号:2021YSYB53)

江西民间历史人物传说的精神熏染,对于江西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也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长期活跃在民众的生活中。海昏候传说是江西民众以海昏侯刘贺为中心构造出来的传说,某种程度上透露出并体现着江西民众的文化心理特征,利用海昏侯形象来弘扬正义、惩恶扬善、促进社会和谐,是教育后代和消闲娱乐的创新方式。海昏文化创意产品产业近年来在江西鼓励创新、包容个性的宽松环境下一直取得较大发展,像故事会出版的原创儿童文学书系之《海昏侯之古墓怪兽》中不乏器型文物的创意审美。这种把古文化、本土地域文化转化成文学创作的方式,一方面会赋予历史文化新内涵 ,另一方面会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推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合理利用与发展,从而达成共赢。

本文以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和当卢的纹饰为对象,结合中国西汉审美文化、美术史和相关学者研究成果,试图探究由这些文物中的纹饰所展现出的西汉时期审美文化——包括其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包含的社会意识内涵及其感性经验的审美文化形态,阐释其审美文化中日常的生活化、人格化、生命化等特点。海昏侯墓葬艺术品,其丰富生动的纹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西汉时期精湛高超的技艺制作水平,还反映了西汉时期独特厚重的审美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对这些艺术品进行深入的审美研究,可以充实完善对西汉时期审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探究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史;还可以从中汲取西汉时期审美文化精华,与当代审美文化相结合,在新的时代提升文化自信,创造中国审美文化历史新高度。

一、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起源于夏代,到西汉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装饰技法已发展到成熟时期,青铜器可分为度量衡、礼器、饮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多达6000多件,占所出土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墓中的车马坑中,出土的马车上有3000多件青铜饰件,包括辕首、 龙首、承弓器、盖弓帽、车轴、车轭、车衡、节约、当卢等等,这些青铜饰件精美异常,有贴金的,有错金的,有鎏金的,把整个马车装饰的富丽堂皇。出土的这些青铜饰件中包括80余件当卢,“当卢”作为一种装饰器,通常挂于马额前,在西汉时期亦有流行,常用鎏银衬地的一种铜铸。用阴线刻出鸟兽图案,再用金加以渲染,不仅有装饰、美化、的实用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象征性和示意性。当卢上绘有玄鹤、凤凰、鱼、鹿、龟青龙、白虎、等祥兽,还有一些山脉和星宿的纹样,如“北斗七星”、“日月同辉”等,古代运用神话寓意、天文地理来进行占仆活动,目的是祈求平安、辟邪和预测、推断未知世界。当卢头饰中的鱼鸟纹饰运用对称手法,循环互化,寓意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凤鸟衔珠”纹饰表达了人们对仙界的向往,配以云的纹饰,盘绕周围,营造出了仙境的缥缈。反映了西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车马坑中还出土了50把左右具有代表性的青铜佩剑,佩剑的剑身和剑鞘配以玉镶造,突出彰显了刘贺的贵族身份。这些青铜佩剑虽然埋在地下2000余年,如今已经锈迹斑斑,但经过清理后,锐利的剑锋和精美的雕刻纹路仍清晰可见,这直接地反映出了西汉时期的青铜铸造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西汉时期青铜上的纹饰虽不如商周那样显尽华丽富贵,但其化繁为简,线条悠长,自然舒展,多用玉来镶嵌,显示了西汉时期的尊卑有别,以示贫富。

二、漆器

我国漆器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虞夏时期,在西汉时期成就辉煌,达到了古代其他朝代远不可及的巅峰。漆树盛产于江西一代,由于刘贺居住在江西,漆器在民间由上至下都十分兴盛,人们日常饮居生活用的器具以漆器为主流。西汉时期尊崇儒术,由于当时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所以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漆器的屏风上有孔子的人物画像和其生平著作摘录,反应了当时统治阶级独尊儒术的社会现象。

西汉时期漆器技法精湛高超,题材众多,构图样式丰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漆器的形制、纹饰和装饰上充分体现了其思想风范,常见色彩为黑红两种,其规律大多为内红外黑。漆在的黑色实在其接触空气中后氧化自然形成,其红色在黑色中调入丹砂候得到,尽显自然朴素之美。漆器纹饰图案使用对称手法,多为龙凤纹、鸟兽纹、鹿纹、虎纹、犬纹、蛙纹等,多和云气纹饰一起装饰,纹饰对称大方,线条粗细有致,造型繁复精致,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文学艺术自信进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纹饰形态婉转俊美、陈雄典雅。纹饰图案多会出现人物飞升,龙虎相伴,朱雀与人等仙境,图案中,人和上古神话的人物一同出现在画面中,形态华美动人,幻想死后升仙,体现了西汉时期人们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相信死后可以升天,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图案所表达的情感丰富热烈,粗犷浪漫,这充分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西汉时期艺术真正的主题。

三、编钮钟

编钮钟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编钟在古代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演奏功能强大,通常存在于王室贵族中,在其重要的活动场合中经常可以看到。西汉时期,编钮钟的装饰与先秦时期不同摆脱了鬼神的束缚。海昏侯出土了14件编钟10件钮钟。图案装饰多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其他文物相同,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图案整体运用夸张的手法,图案造型体现了西汉时期独特的对称美,极具艺术美感。编钮钟下半部分的纹饰多为云鸟图案,整体构图饱满,画面充实,图案造型与编钮钟钟体十分贴合。整个纹饰线条细腻流畅,弯曲幅度大,多条线条犬牙交互,像是舞动的丝带,整个画面优美华丽,动态感强。使用对称手法和夸张手法对图案进行变形,将鸟的头部扩大与云的纹样衔接在一起,一动一静的结合,使画面具有极强的动态感和节奏。编钮钟的画面也同样表达了人们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海昏侯墓出土的編钮钟在装饰上摆脱了先秦时期鬼神的束缚,转为现实生活的写照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个图案十分简约朴素,不追求繁杂的装饰。表现手法上的夸张与变形给人强大的震撼力和极富特色的艺术美感。

西汉时期人们的社会形态和钮编钟的用途决定了其造型的丰富性。在西汉器物装饰图案中,云纹运用最为广泛,图案载体不同,云纹所结合的图案也不同,主要有动物和植物。这些云纹于与动植物图案的相结合,创造出了西汉时期独有的对称的纹饰造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文化,具有极高的审美研究价值,同时也赋予了器物西汉时期的时代精神内涵。动物嫁接主要是和鸟形的嫁接,鸟形和云纹的嫁接主要使用线条来表现,通过运用夸张和对称的手法,将鸟和云连接起来,整个图案线条流畅有秩;再如云纹和龙凤的嫁接,古代凤凰和龙代表着高贵繁荣,通过与云纹的结合,衬托出钮编钟的高贵雄伟;植物嫁接如茱萸与云纹的嫁接,茱萸是一种本草植物,可以入药,在古代有去除邪恶和助人平安长寿的作用,因此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其生长茂盛,散发着清澈的香味,有着繁荣和吉祥的象征,与云纹的嫁接反映了当时的民俗习惯,图案及其浪漫,在当时极为流行,这种风格的图案促进了西汉时代云纹的发展。正是这种嫁接使汉代的“云尾”元素风行并日渐成熟,新元素“云尾”在增强模式组合中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云纹的动量从带状、线状流向“尾状”升起,这正是汉代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的云纹本质。

四、当卢

当卢起源于商周时期,盛行于汉代。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当卢”有80 余件,这些当卢与出土的其他器物不同,它们不局限于一种材质和造型,它的形状分为四种:圆叶形、圆形、长叶形和尖叶形,材质分为三种:银、铜和错金。形状不同材质不同的当卢其装饰的纹饰图案也不同,有山羊和朱雀等,其中纹饰最丰富、最精美的是青铜错金当卢,一共有三件,这三件当卢都是尖叶形,虽然造型不大,但是其纹饰精美。其中一件青铜错金当卢的正面大约錾刻有八种动物与云纹嫁接的精美图案,如朱雀纹、青龙纹、白虎纹、玉兔纹、玄鱼纹、蟾蜍纹、金乌纹、凤鸟纹等吉祥纹样,在动物纹样周围嫁接的云纹线条飞舞,虽然线条粗细不均匀,但其形态却生动活泼。据史料记载,在西汉时期,人物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所有的贵重物品的上绘制的纹饰也不同,因此,当时的纹饰不仅有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还隐喻当时人们的社会地位,车马坑K1出土的三件当卢具有极强的象征性。符号组合系统而富于逻辑。其三组纹饰反映了海昏国人对于彼岸世界之结构的认识即冥间是安顿墓主的世界,仙界是墓主即将归升的世界,再生则是墓主重新返回人世的途径。[1]海昏侯墓出土的当卢种类繁多,是汉代青铜错金技艺的集大成者。西汉时期是一个社会繁荣富强、兵强马壮、多民族统一的时代,社会经济、军事装备和工艺美术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因此,统治阶级的帝王贵族为国泰民安、永享权威,越来越想要“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文化十分盛行,在美术学中道教的神话图案非常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汉时期的装饰纹样也开始发生改变,向着细致化、多元化、写实化的方向发展。朱雀在古代有着羽化升天的象征,因此,当卢纹饰中就出现了朱雀纹样。

五、总结

海昏侯墓出土的器物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和极高的审美研究价值,其器物光彩夺目,纹饰的繁——简——繁,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从微观层面上看,将优良传统于当代审美文化相结合,在器物纹饰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体现了西汉时期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它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在艺术层面的反映,是人们的生活写照,反应了独特的时代特征。从宏观层面上看,海昏侯遗产只有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正好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云鹤.文化构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元亮.汉乐器赋显示的汉代器乐文化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72-75.

【3】徐长青.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撼世价值[N.江西日报,2016-01-22 (C02)

【4】黄亚南.马王堆汉墓漆器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5.

【5】王丽芬汉代乐器器类浅探[].华夏考古,2006 (11) : 62-65.

【6】马亚杰.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研究与实践一以河南 博物院为例[DI.郑州:郑州大学,2014.

【7】戴宁.中国打击乐研究(上) - 古代小型铜制打击乐器[D].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 (1) :3-5.

【8】闪秀桂汉代装饰纹样的意象设计[J].南都学坛,2007 (4) : 26-27.

【9】林崇华,梁栋,逯欢欢,等.汉代云气纹样的形成因素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 (11) : 140-142.

【10】曹柯平1;王小盾2;徐长青3海昏侯墓地符号世界:当卢纹饰研究[J].江汉考古,2018 (2) : 70.

[10]曹柯平1;王小盾2;徐长青3海昏侯墓地符号世界:当卢纹饰研究[J].江汉考古,2018 (2) : 70.

猜你喜欢

海昏侯漆器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发现海昏侯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