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21-03-25李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子电工操作技能课程内容

李江

摘要: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课程教学是以实训实作教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优势和可行性;在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是要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实训实作报告,采用小论文替代传统的实训实作报告的形式和鼓励创新,从学生考勤、实训实作预习程度、技能操作过程和实训实作报告几方面来完善评价方式等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实训实作、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前言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体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发明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可能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所以,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从中探索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过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方面,激发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中职学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实训实作条件不完善,实训实作设备老化,实训实作手段落后,局限于演示和简单的操作,满足不了实训教学要求。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实作教师,大多数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成为中职教师的。从学校到学校,教师很少经历企业的实践和研究,只有固有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习惯,导致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教师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实训实作教学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教学中学生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所谓的“cook”的实训实作,这就像按照菜单做饭一样被动、机械性的模仿操作。那如果学生没有了“菜单”,他们就不会做饭,一无所获,学生去做实训实作的目的也就没有了意义。实训实作报告千篇一律,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要求学生写实训实作报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懒惰。

三、论述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和可行性

1.优势

目前,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受青睐,其原因主要在于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涉世不深,敬业精神较强,能对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首先,中职生就业就是用技能说话的,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的技术的能力,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在新生入校后较早接触到的实践课,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阵地。专业技能主要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动态生成性、稳定性、习得性、具体性、个体性和外显性。它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所有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直接从书本中获得,而操作技能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操作技能是在实训室内完成的,相对比较自由,不会受到太多体态上、纪律上的约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训验证自己的质疑或问题,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学生在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拓宽知識领域,改变思维方式,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等。

2.可行性

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技能理论知识,加深对技能原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训实作的素养。传统的操作技能教学模式可能阻碍学生发散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能致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等。因此,对已有的实训实作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过程、实训实作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一旦产生创新意识,就会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地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这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到培养,所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行的。

四、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优化实训实作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对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实作课程内容做一些调整,以市场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实训实作课程内容。地方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中职实训实作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来确定。为此,中职学校实训实作课程内容设置,应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需求相一致,实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岗位的有机统一。

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实作课程建设是从入口到出口的人才培养问题,对中职实训实作课程来说,主要是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这就要求实训实作课程应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实训实作课程内容设置,已成为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共识。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服务者。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之初,教师只需提出实训实作的注意事项或做一些重、难点解析,其他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是在旁观察、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当然,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预习实训实作并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大胆设想,积极探讨问题。在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训实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训实作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实作“发电机检测与故障诊断”中,如果按教材步骤逐一进行,花费时间较多。若学生对实验步骤顺序稍微做些变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最终得出实训实作结论即可。

3.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实训实作报告,改变实训实作报告书写形式和鼓励创新

在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课的教学环节中,实训实作报告的书写也是学生学习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每一个实训实作报告都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可以区别对待,侧重点各有不同。对于操作复杂型的实训实作,应偏重学生的操作过程的考核。相反,操作简单、原理复杂的实训实作,可注重实训实作报告的书写。还有些实训实作报告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论文替代传统的实训实作报告的形式完成,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实训实作态度,又能展现学生的收获和想法。用小论文替代传统的实训实作报告的形式完成,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这样既可以避免照抄或大量摘抄的现象,又可以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把实训实作的收获、自己的想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写入小论文,这方便教师对学生实训实作情况的了解,也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完善评价方式

很多电子电工专业操作技能课可从学生考勤、实训实作预习程度、技能操作过程和实训实作报告几方面进行评价。不同的实训实作,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对于操作复杂型的实训实作,可注重操作过程。而操作简单、原理复杂的实训实作,可注重实训实作报告的内容。针对学生不注重平时实训实作的操作过程、抄袭、修改或编造结论的不良现象,可更换实训实作评价模式,对学生实训实作进行全过程评价。同时提高评价标准,引起学生对实训实作的重视。当然这也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可以减少实训实作数量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这样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训实作质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生,作加分、鼓励、表扬等处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改变实训实作报告的书写形式,用其他形式代替传统的实训实作报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

弥渡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 江

猜你喜欢

电子电工操作技能课程内容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
翻转课堂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