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学院要素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2021-03-25徐国凯张恩光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徐国凯,张恩光

(珠海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建设产业学院是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术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力举措。自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以来,许多省市和高校开始拥抱产业学院,出现了创建产教融合城市、建立产业学院的热潮。在此形势下,产业学院的创办者一定要对产业学院的功能实质和建设要领有理性的认识和把握,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避免仓促上马,偏离正轨,事倍功半。

已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就如何正确建设产业学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国杰等提出“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支撑,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多主体共建产业学院”[1]。胡文龙阐述了“市场化机制在产业学院方向布局、资源配置、内部治理和质量评价中的调节作用及范围,明确产业学院作为混合制办学机构的复杂性特征”[2]。王晓轩探讨了“产业学院对产教融合的具体实现路径”[3]。鲍计国指出“产业学院应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激发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化解发展过程中的短板”[4]。黄彬等认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实践途径在于“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以课程为链接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有序有效嵌入多方资源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聚焦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改革学习评价等”[5]。李荣华等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调控,发挥学校主力,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的建议[6]。成宝芝等探索和研究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实践和成效[7]。以上文献均没有系统讨论产业学院要素建设的问题。

本文将产业学院看成是由制约其建设发展的多种要素组成的聚合体,每种要素都有自身确切的含义。只要对这些相对独立的要素及其含义加以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并精准施策,由点及面地稳步推进,就能够将产业学院的整体建设做好做强。下面就产业学院的建设策略、建设要素的含义及相应的建设措施进行系统、全方位的讨论。

一、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策略

产业学院实质上是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和产业升级任务的一种载体。从普通本科高校的视角来审视,影响产业学院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环境因素与内涵因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环境因素是办好产业学院的外部条件,内涵因素是办好产业学院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的变化只有通过内部条件的变化才能够起作用。所以,积极营造合适的外部环境,同时强化内涵建设,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就成为建设产业学院的基本策略。遵循建设策略,搞好若干内外要素建设,以点带面,可促使产业学院建设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且能够行稳致远,真正发挥出协同育人、提升产业效能的作用。

二、营造环境,为办好产业学院建立适宜外部环境支撑

建设产业学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不能只靠高校自身的不懈努力,它需要由政府、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等多方面营造出适宜的外部支撑环境。

(1)政府顶层设计——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政府是产教融合的倡导者,应为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做好顶层设计。要将产教融合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联动规划,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发布地方优先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南,引导相关企业与高校积极创办产业学院,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根据产业需求和高校学科专业优势,统筹优化产业和教育结构,设计产业学院的布局与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照顾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合理调整利益分配。协调共享资源,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骨干学校,围绕优势专业集群建设开放共享、产学研一体的公共实习实训平台,供产业学院使用。

(2)企业积极参与——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建设产业学院有赖于企业的认知、需求和高度参与。企业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还没有从校企合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或者没有达到期望值。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技术转移,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组建技术研究平台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高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合作企业参与高校转型发展与教学改革,以多种形式举办产业学院、创新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基地,将企业需求融入产业学院专业规划、培养方案设计等人才培养环节。

(3)需求导向——建立需求导向式人才培养机制。产业学院本身就是重视人才需求导向、落实按需培养原则、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的产物,其优势要不断坚持与强化。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与教育数据共享,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使得产业学院掌握人才需求趋势,实施需求导向式人才培养机制,即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建立以市场需求、行业标准、职业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加强校企互动和沟通,推动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实现培养的人才用得上、用得好,促进校企双赢,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效能评价——重视社会第三方评价。支持社会第三方数据机构开展产业学院办学效能评价,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学校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与、与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一致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产业学院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对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进行测评,可以了解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及价值观,掌握专业培养特色、竞争优势和核心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院内部管理及人才培养进行调整和提升。

(5)社会共识——营造产业学院建设的友好社会氛围。做好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形成产业学院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重视向人才投资的普遍共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的友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产业学院典型经验和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其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推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三、强化内涵,为办好产业学院练好内功

内涵就是质量和效益,大力搞好内涵要素建设是产业学院成功的关键。办学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培养方案等内涵要素建设过硬,加上外部环境友好,能够促使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进步,进而促进产业提效升级取得全面成功。

(1)指导思想——追求合作共赢的产业学院建设思想路线。建设产业学院,应该坚持新时代发展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发挥产业需求的引领作用和企业资源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凝练专业特色,助力产业升级提效,实现政校企学多方共赢。

(2)建设目标——建成三种基地是产业学院的终极任务。通过建设紧扣学校目标定位、务实高效、适应性强的产业学院,深化新时代的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把产业学院建设成能够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的重要基地。

(3)治理结构——约束合作办学各方责权利的体系制度安排。为了有效运行,发挥效能,产业学院需要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长效治理体系。该体系通常有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建有相应的制度规范。第一个层级是产业学院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合作办学的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借助这一机构及相应的章程约束产业学院。理事会定期举办工作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审定重要工作规划和方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第二个层级是产业学院院长及其助手。产业学院院长向理事会负责,组织落实理事会的决议,通过日常管理推进学院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主持制订发展规划、培养方案等重要文件,监控与改进建设质量。第三个层级是教学运行平台和技术研发(产品孵化)平台。教学运行平台是体现专业链价值的重要机构,依据校企联合制定的培养方案运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技术研发(产品孵化)平台是产业学院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要机构,校企联合拟定科技攻关项目,共同完成研发任务,利用企业资源孵化产品,提升产业,服务社会。

(4)培养方案——制定体现产业需求和能力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产业学院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能力特色等体现在其中。要按照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兼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顺应转型发展,突出能力为本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培养学生在特定产业领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动态和新需求及时进行优化,嵌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企业岗位标准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创新导向、实践导向和质量导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产业学院教学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机制。

(5)师资队伍——强化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型教师是包括“双师双能型”“教学科研型”“专兼一体化”等教师在内的胜任产业学院多种任务、确保培养方案落实的教师,其角色任务明显高于、难于传统教师。教师的成长是产业学院内涵发展的基石,要积极探索促进产教融合型教师人格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制定和实施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通过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在进修培训、评职晋级、薪酬待遇等方面向产教融合型教师倾斜等措施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体系平台——实验实训研发体系平台。顺应学校转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转型升级的需求,构建对接专业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特色平台。按照“需求对接、产业对接、课程对接、过程对接”的思路,构建一个分层次、分阶段、多模块、目标清晰、循序渐进、前后衔接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早、跨度长、频率高、体验深,将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企业、行业标准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专业实践能力核心竞争优势。建设“三室”(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室、专业实践与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和创新创业的工作室)、“两基地”(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和新产品研发孵化基地),形成校企共享、虚实结合的产教融合特色体系平台。

四、结 语

影响产业学院建设的要素有两类,分别是包括政府顶层设计等在内的外部因素和包括指导思想等在内的内部因素。遵循“营造环境,强化内涵,精准施策,稳步推进”的策略,正确把握诸要素的含义并参考上述讨论给出的具体措施开展建设,可为成功建设产业学院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发挥出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提升产业、服务地方的效能。

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科学判断,是加快普通高校实现转型发展、产业实现升级提效的重要抉择。高校和企业应该用积极、专业和专心的态度,共同拥抱这个大趋势,并在合作办学中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