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分析

2021-03-24施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同伴影响幼儿园

施雯

摘 要:幼儿期是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5-7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能够协商解决问题,表现出谦让行为。本文首先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进行探析。其次,探讨了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机制。对幼儿谦让行为功能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探索,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5-7岁幼儿;谦让行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1-0065-02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is the key period to acqui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Good peer communi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ldren.5-7 Children are able to negotiate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ir peers,showing modest behavior.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hild modest behavior function.Secondly,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children's modest behavior is discussed.Th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children's courtesy behavior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 words】 5-7 year old children;Modest behavior;Function

1.幼兒谦让行为的功能

(1)人际功能

谦让行为在人际关系处理过程中能够发挥润滑剂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谦让行为,能够保障活动的顺利展开。大部分的幼儿谦让行为基本上都发生于幼儿教师组织的游戏之中,而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活动会关联很多的游戏资源和材料,相应的也会有各方面材料和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而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谦让行为,主要体现于谦让游戏材料和资源。当幼儿对于某一材料或玩具有需求时,而产生冲突或矛盾,假如说幼儿一方能够主动地采取谦让行为,能够保证游戏的顺利展开。

(2)心理功能

无论幼儿是谦让行为的主体,还是被谦让行为的对象。当有这种行为发生时,幼儿的情感和情绪都表现出一种相较于平常更加兴奋和平和的倾向,当被谦让行为的对象表现出满足和愉悦情绪时,行使谦让行为的幼儿也会从内心获取愉快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幼儿的谦让行为能够给他们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实际上这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德育功能的体现。也就是说,当个体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能够在精神和心理上获得快乐感,这是人类社会行为研究学已经形成的定理。

(3)社会功能

当前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谦让行为能够使得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得以克服,继而能够产生同理心。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而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在他们身上给予了众多宠爱,这就很容易导致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心理,他们不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帮助和关心他人更无从谈起。从本质上来说,谦让就是要对他人的需要和感受给予诸多考虑,相应的就会抑制幼儿的自我中心,进而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交往协调以及选择能力,对于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机制

(1)幼儿自身因素

首先是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5-7岁的幼儿对于10以内的数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并能够对这些数字进行大小的比较。同时受到幼儿园以及家庭的教育影响,他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中了解到应当要让着关心小弟弟、小妹妹。随着年龄的增长,5-7岁的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这对于其谦让行为的产生势必会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其次是性别因素。性别也是对幼儿谦让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中男女角色赋予的要求有所不同,希望男性能够具备事业心、果断、独立、勇敢、坚强等一些性格品质。而更希望女性懂得关心他人、细腻、体贴、温柔。通过幼儿园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5-7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性别角色期望。有相关研究证实,相较于男孩,女孩的谦让行为比例更高。由此可以看出,性别也很大程度上会对幼儿的谦让行为产生影响。

再次是幼儿的心理需求。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幼儿园中比较认可和肯定幼儿的谦让行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赞扬,而幼儿通过表现出良好的谦让行为,会赢取他人的肯定和认可,继而使得自身的这一心理需求得以满足,相应的在与伙伴进行游戏活动时,也能够和他们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和成人一样,也害怕孤独,渴望友谊与朋友,实际上这是一种交往需求的表现。而通过谦让行为,能够获取他人的友善,进而使得交往机会得以增多,自身的需求感得以满足。有研究证实,基于幼儿倾向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将幼儿的倾向行为划分为功利型和非功利型谦让行为,而功利型行为没有很高的发生频率,但是这一行为的出现,则表示幼儿已经有了需求认可和赞扬的心理。

(2)外界影响因素

外界因素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主要指的是文化因素或者重要他人因素,能够直接对幼儿谦让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各方面因素。

首先是家长。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起始场所。幼儿自出生起家庭环境就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着影响,比如,家长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以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人格魅力等等。而其中对幼儿个体社会化影响最深的就是家长的教养模式手段、教养观念以及家长的行为方式。

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仿家长的行为。幼儿在家庭中的模仿对象是家长。假如说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谦让行为,幼儿则会潜意识的进行学习、模仿、观察。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懂得谦让,那么他们的孩子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更多的谦让行为。

家长的教育观念会受到家长的职业以及素养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当前有许多家长认为现代社会充满竞争,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的歉让教育。他们始终认为谦让并没有多大的教育价值,继而导致即便幼儿园给予幼儿谦让行为培养足够的重视,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使得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削弱。

其次是教师。幼儿谦让行为的产生也会受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效应、强化、引导等各方面因素的重要影响。

对于幼儿而言,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对其影响比较大的重要他人。假如说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能够对幼儿的谦让行为进行有效的强化和引导,那么势必会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产生积极影响。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某一方面原因有矛盾和冲突发生时,教育工作者是否在场也会对幼兒是否有谦让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发现,有些孩子有两面性存在,另外又因为5到7岁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谦让行为稳定性不强。如果想要幼儿能够真正将谦让行为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能够从内心认识到谦让行为是一件有益的并非易事,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培养和教育。

再次是同伴。福禄贝尔曾经说道,儿童在和同伴进行交流互动过程中,会设法看到自己的影子,对自我进行感知,能够从同伴那里对自己进行测量与衡量。通过同伴的帮助,儿童能够更好的发现和了解自我。因此说同伴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伴关系、同伴的榜样模范作用以及同伴的评价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谦让行为。5-7岁的幼儿通过在幼儿园中学习生活,已经和其他小朋友产生了友谊,同时又因为归属感方面的需求,他们对于同伴对自身的评价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希望在集体中自己能够受到他人的接纳和欢迎。因此,他们为了更好的在同伴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会不断努力。通常情况下,幼儿能够有更多的谦让行为,都会获得同伴较好的评价,也能够在班级树立起相对来说较高的地位。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和生活,不仅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更应当意识到同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谦让行为实际上是可以在群体中进行传播的,这也是榜样作用的一种体现,假如说一些幼儿在小组或班级中有较多的谦让行为,长此以往,也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继而使得整个整体都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谦让行为。

有相关研究,基于谦让行为的主体和行为对象之间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将行为指向的对象划分为好朋友以及非好朋友两类。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发现,相较于非好朋友,谦让行为在好朋友之间有着更高的发生频率。由此可见,同伴关系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也产生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最后是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谦让精神,这也是中国民众民族性格的一个主要体现。幼儿自出生起就处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中,中国文化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中国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谦让教育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和幼儿的教师以及家长进行交流时,他们都会有一个共性的反映,他们认为谦让是一个良好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可见,在所有中国人的骨髓和内心里都有着谦让精神。

总而言之,5-7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谦让行为产生的准备机制,谦让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家庭、社会应当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谦让行为教育,5-7岁幼儿的谦让行为培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慧慧,张莉.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现状与培养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27-33

[2]张婧.“二孩”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的品德行为习惯[J].内蒙古教育,2019(21):31-32

[3]杨慧慧.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谦让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同伴影响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落地
想念幼儿园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幼儿园私家菜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