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差异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1-03-24欧阳秋

海南金融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际启示差异

欧阳秋

摘   要:2019年底至2020年初,各国央行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央行数字货币关注度激增,目前全球尚无任何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正式落地,但均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受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度刺激,未来一段时期很有可能出现多国数字货币项目快速提升进度,密集进入试点测试并抢占市场的局面。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国际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差异比较,并由此引出对我国的启示及在央行数字货币推进方面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央行数字货币;差异;启示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01.006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1)01-0054-07

一、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进展情况

我国从2014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2019年公布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和三大网络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为法定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的首批试点机构,并在交通、教育、医疗、消费等场景进行试点测试。同时也在雄安、成都、深圳、苏州等地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期限1年。随着滴滴、美团、字节跳动、B站等机构的加入,未来DCEP的场景拓展将会有更多的延伸。

DCEP具有无限法偿性,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在运营上继续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账户松耦合方式投放。DECP既能与现金一样流通,又能实现匿名性,其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较低,在形式上是中央银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DCEP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结构。“一币”是指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两库”是指央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三中心”包括身份认证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和登记中心。DCEP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方便的支付手段,可以满足数字化时代更低成本、零摩擦、可无限分割、安全和滿足民众隐私保护的诉求。

二、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最新动态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各国央行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关注度激增,其中BIS(国际清算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组织拟订一些设计开发的指导原则,组织国际经验交流分享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以中国、法国、瑞典、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积极研发试验CBDC;美国、日本、韩国虽然声称无发行CBDC计划,但态度已从观望CBDC到趋于开放,频繁参与到国际CBDC研讨活动及其基础研究中,表1为当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最新进展。

三、全球央行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动因

(一)内在动因

1.现金使用量减少。德意志央行近期发布的一项关于支付的研究报告,针对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3600位客户进行专有调查。调查显示,各国中首选现金支付的人口比例,德国最高接近60%,英美和意大利30%,中国22%,法国不到20%。各国央行需要关注并应对无现金社会的需求及挑战。

2.降低系统风险,提升金融稳定性。在一些国家金融体系中,银行具有高度杠杆特性,发行债券既可以存储价值,又可以作为支付方式,但由于其属于私人信用支撑的货币债权,极端情况下其存量可能收缩,并对经济产生不利的负面外部效应;而CBDC由国家信用背书,本质上来说没有风险,个人和机构依靠CBDC作为支付和价值存储手段,有益于降低整体风险和提升金融稳定性。

3.支付方式多样化竞争。市场化发展变化产生了现钞、借记/贷记卡、在线支付等支付方式,一方面只有打破某领域支付方式垄断才能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引入支付方式多样化产生市场竞争,才更有利于提高支付效率不断创新。

4.促进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2003年12月提出,在2005年联合国倡议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中得到广泛使用。账户是普惠金融的核心测量要素,因为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账户有关,全球范围内,50%的成年人没有正式的银行账户,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国家中,持有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不到20%。而基于代币无账户的CBDC设计,可以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享受到支付的便利,从而促进普惠金融。

5.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金融稳定的过程是动态的,在这一动态调节的过程中,需要各国央行因时因地采用多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来协调完成。瑞典、瑞士、日本早在2015—2016年间开始施行负利率,负利率给人们带来的是货币存储成本提升及提取存储现金的不安全性,而CBDC计息或无息属性的设计将有效降低利率下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利工具。

6.有效抑制犯罪。现钞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而经过设计的CBDC具有数字化特性、交易流程可追溯,在保障用户部分匿名性要求的同时对监管机构信息实名,从而监管机构可以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有效抑制洗钱犯罪活动。

(二)外在动因

外在动因,主要来自国际国内私人机构在支付领域的崛起,存在支付行业垄断、私有化商业机构无法兑现等风险,国家金融稳定性受到威胁。

1.应对私人货币对主权货币的挑战。2019年6月,国际互联网大公司Facebook宣布发布稳定币Libra。2020年4月,Facebook发布最新Libra2.0版,修改部分更多强调合规监管性,然而Libra的发行终究是私有商业机构,使用对象为世界各国Facebook用户,业务范围涉及到跨境支付,意为充当世界主权货币。Libra的出现,世界各国央行意识到了私人货币对主权货币的挑战,从而加速了CBDC研究。

2.私有商业机构在支付领域的威胁。以中国为例,从2012年开始货币信贷的波动较大,但M0的增幅却不明显,近年来增幅大致维持在4%左右水平。而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私有机构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比例份额高达92%,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果货币流通都掌握在第三方机构手中,货币政策的制定还有监管都将存在风险。

3.本币国际化及跨境支付。各国都表现的非常谨慎小心,BIS 和IMF作为第三方中立性国际金融组织,明确提出过跨境支付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央行的一篇报告中提到跨境支付的需求。或许是由于政治等复杂因素考虑,本币国际化及跨境支付不便明说的动因却是真实存在的,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

四、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及设计需求差异

(一)主要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

各国法定数字货币共同点在于,最先考虑的问题都是币值的稳定,且均建立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由央行统一发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行的双层运营体系,这样更有利于法定数字货币的使用和推广;不同点在于,在使用用途上以批发型为主还是零售型为主,零售型比批发型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见表3)。

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Retail CBDC)主要用于日常交易。对消费者来说,数字货币与当前常用的微信、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方式使用感类似。对于政府来说,通过推广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减少纸币的运营成本,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也有助于收集市场微观主体交易数据。对于小额结算系统不发达的经济体来说,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能够扩大普惠金融受众范围,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Wholesale CBDC)主要指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大额转账。批发场景中的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发挥“信息载体”职能,通过将票据信息加载到数字货币上,在金融市场清算、跨境支付等领域能够大幅提高信息的传递、交换效率,解决当前银行体系清算效率较低、占用资金过多问题。

(二)主要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需求差异

目前,国际各主要国央行关于CBDC的研究基本处于概念验证、实验论证阶段,设计需求均未完全明确。近期各国央行聚焦零售型CBDC并发布相关研讨报告,本文基于零售型CBDC统计整理其设计需求,主要从货币政策、业务运营、技术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来划分,且需求的设计影响具有互相关联性(见表4)。

1.来自国家货币政策的需求。一是计息性。CBDC是否计算利息,计息或无息。CBDC可以设计成类似现金或存款的属性,通过利率计算利息。有息的CBDC会为消费者带来福利,使消费者倾向于使用CBDC方式的支付;对于央行来说,有息的CBDC将成为调节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提高经济对央行利率政策变化的反应。无息的CBDC更类似于现金,但较现金其数字化可追溯特性使得国家更容易掌握市场中货币供给,从而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货币供给需求。二是普惠金融。当前金融体系下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需要高昂的服务及KYC(了解客户)成本,即便通过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部分人口的账户问题,但由于其高昂的成本,还是可能将这部分人拒之门外。CBDC的发行可以节约纸币的发行及流通成本,提高金融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性,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三是审计监管。执法机构需要对有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犯罪嫌疑的交易信息进行检查监管,以防范打击此类金融犯罪。四是弹性稳健的系统,支付系统出现网络攻击、系统故障等技术问题,系统是否可支撑交易继续安全有效的进行,是国家金融机构关心的核心基础问题,从而也对技术实现上提出相应要求。

2.来自央行数字货币业务运营的需求。一是较低使用门槛限制,这与普惠金融具有相似性,即普遍通用,普遍通用要求CBDC设计为拥有或不具有银行账户或智能手机的用户均可使用。二是双离线支付,对标现金支付应用场景,交易双方在无网络离线状态实现点对点支付。三是跨境支付,優化现有跨境支付的格局,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四是最终结算不可撤销性,支付系统清结算业务中不可撤销和无条件的结算。五是可编程性,CBDC可能促进“可编程货币”,即根据特定条件、规则或事件进行支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某些业务场景中自动化交易过程,而无需人工干预。

3.来自技术和用户体验的需求。一是货币存储支付安全。CBDC的存储不需要实体载体,通常使用移动端数字钱包或是带有安全保护芯片的智能卡中,CBDC的存储安全以及交易过程中支付安全是用户选择使用该种支付方式的最关键要素。二是支付便利实时性。在市场化的支付活动中,支付便利实时性往往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为该种支付方式提供更有利的竞争。三是隐私保护。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姓名、年龄、账户、交易金额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

设计需求通常是互相制衡的,如数字化支付信息隐私匿名与监管交易信息透明化需求,计息与无息的CBDC设计,根据各国实际国情、发行目的、技术架构等因地制宜选取最优CBDC设计方案,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配套CBDC的发行使其社会属性得到满足。

五、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及推进工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金融环境、制度因素和技术基础,但后续发展仍需关注一些重要问题。

一是我国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提供了优越的技术条件,也为“最大限度兼容和复用现有支付体系”奠定了基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速崛起加快了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金融发展区别与国外“现金—银行卡支付—信用卡支付”这一路径,直接进入“现金—银行卡支付—电子支付”阶段,当前已经形成的电子化支付清算体系可应用于数字货币环境。在美国拟推出的天秤币听证会上,脸书总裁扎克伯格多次提到,中国的支付基础设施优于美国,印证了我国电子支付的国际领先地位,这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最大限度兼容和复用现有支付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作为运营体系环节可以利用其庞大的网点分布和客户群体有利的促进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可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线下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方便、直观地向消费者展示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方法及优势;另外,分层次的银行机构既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宣传,也可以充分挖掘无账户人群,包括偏远地区群众进行宣传,利用DC/EP更好实现普惠金融。

三是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广要以增进全社会的福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货币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数字经济运行的重要元素,当前我国电子支付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微信、支付宝两强相争的局面,同时也导致支付市场存在一定壁垒,即在微信的生态中无法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反之亦然,由此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额外的交易成本。因此,作为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营机构,商业银行必须要牺牲一定的短期利益来推广DC/EP,防范利益勾结,打破交易壁垒,增进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四是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货币形式,需要多部门联合做好监管,防止引起大范围的经济金融波动。一方面,加大数字货币使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监测,防范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价格大幅波动引发的投机属性,全面禁止非法数字货币交易;另一方面,鉴于当前各国加快推进数字货币引发的紧张竞争格局,我国应加紧研究制定与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金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抢占未来制度制定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王艳)

参考文献:

[1]齐志远.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本质分析——基于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J].当代经济管理,2020(9).

[2]刘晓洁.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2020(8).

[3]白津夫,白兮.货币竞争新格局与央行数字货币[J].金融理论探索,2020(6).

[4]王旭,賈缘馨.数字化背景下的国际货币竞争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南方金融,2020(6).

[5]王倩.数字货币发展对央行职能及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0(5).

[6]姜岩.基于共享金融视角下的数字货币发展概况、影响及前景展望[J].金融经济,2018(7).

猜你喜欢

国际启示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