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元素在《基础日语》课堂授课环节中的体现与融合

2021-03-24陈蓓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材课堂教学

摘 要:思政教育元素、教材、课堂授课环节三者的有机融合,是成功进行《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的关键。本文结合教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提炼思政教育元素,然后通过教学设计使之“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授课环节,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关键词:基础日语;思政教育元素;教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0.074

0 引言

高等院校日語专业低年级的《基础日语》属于精读类课程,涵盖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四个学期,是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课时最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教师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见面最为频繁的教师。加强包括《基础日语》在内的精读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势必对提高整个日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授课教师如何挖掘专业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授课环节,是成功进行“课程思政”的关键。

在遵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分类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日语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笔者对《基础日语》教材及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了以下分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心理健康。除此之外,还有以上各项未能涵盖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1 《基础日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教材的辅助,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融合也需要教材作为媒介。本文以日语专业二年级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1.1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元素

第七课《拉夫卡迪奥·赫恩(小泉八云)》讲述了生活在日本的爱尔兰人拉夫卡迪奥赫恩的一生。他非常热爱日本传统文化,善于以日本传统故事为素材进行重新加工再创作,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文中提到一个现象: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都急于脱亚入欧,崇洋媚外,无暇顾及传统习俗和文化。而一个外国人却深深被传统的日本美所吸引,终身研究和传播传统的日本之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从小泉八云的经历和作品中感受到了传统之美,也能反省自己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又如第十三课《我喜欢的话》,选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随笔。作者表达了对《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喜爱,并非常深刻地描述了不同人在不同时代对这句话的理解。《论语》不仅是我们中国国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日本人必读的一本教科书。正如本课的作者井上靖一样,很多日本人也能对《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信手拈来。作为教育者,理应提醒学生,作为中国人,更应该重视和深入学习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得到传承。

1.2 体现人生观的思政教育元素

人生观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等。教材中这方面的素材也不少。

如第三册第十二课《学无止境》记录了日本名医日野原医生的一天。除了日野原医生的个人经历,他写的书,他的名言集本身都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素材。除了进行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也可以从人生追求、人生的价值、尊重生命、人生幸福等角度就展开人生观方面的思政教育。

又如,第四册第七课《一片树叶》,是日本著名艺术家东山魁夷的一篇散文。他通过一片树叶的四季变化讲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对生死的看法。而课后的会话中也提到了日本自杀率高的社会现象。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思考,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珍惜青春。

1.3 体现道德观的思政教育元素

道德观,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众多方面。所以这方面的素材也最为丰富。如第三册第六课《战国武将的天下统一》刻画了德川家康隐忍、坚毅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挫折教育素材,可以结合对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个人品德方面的熏陶。

第八课《山丘上的父亲》所描述的儿子眼中的父亲,从描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都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提炼出家庭美德层面的思政教育元素。

又如,第十课《动画和我》,讲述了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如何从一个为漫画着迷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职业的动画片导演的经历。还比如第四册第九课《构建梦想的人们》,描述了日本三重县五重塔的建筑过程,读者可以从文中深刻体会到一直被日本人盛赞的匠人精神。其他的还有第十课《做一个专才吧》,鼓励年轻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这些课文所体现出的职业理想、职业操守、责任感和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1.4 体现法治观念的思政教育元素

第四册第十一课《猫屎和死刑》由一句日语俗语引出了在日本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两个冤案,并围绕是否废除死刑展开了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时事新闻,可以以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廉洁作为思政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法治观的教育。

1.5 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

第四册第一课,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关于考大学、关于爱情的经历。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恋爱观。

第五课《媒体环境的变化》,聚焦社交综合症问题。课堂教学时可以围绕课文,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是否因多度依赖社交网络而产生焦虑和疲劳感,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和现实、社交网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课思政教育的目的。

1.6 体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思政教育元素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教材里涉及这一话题的素材也不少,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如第三册第四课《垃圾减排》介绍了日本在垃圾减排方面做的各项工作。在国内也提倡节能减排、实施垃圾分类的大环境下,文中介绍的方法和政策非常值得借鉴。本课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等在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以及环境保护的理念、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思政教育。

又如,第三册第十五课《乌鸦的常识》、第四册第八课《鸟的“异样风景”》,表面上是在讲鸟的习性,实际上是在讨论动物和人类社会共存的话题。还有第四册第十六课《在这小小的地球上》也批判了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问题不是日本或者中国特有的问题,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教学中可以结合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来提炼思政教育元素。

综上所述,日语专业二年级《基础日语》教材本身可以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道德观、人生观、法治观等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提炼出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其中很多文章交叉涵盖了好几个方面,并不局限于某一点。如第十二课的《学无止境》,不仅可以从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角度进行道德观的教育,还可以从日野原医生的名言出发,围绕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生命价值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总而言之,日语专业的课程,尤其是像《基础日语》这样的精读类课程,教材本身已经给授课教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元素,十分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当然,如何把这些素材和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還需要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对课堂的有效掌控。

2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基础日语》课堂授课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所谓 “如盐入水”“润物无声”。这也是笔者在《基础日语》的“课程思政”中所坚持的一贯原则。

2.1 在文本分析和解读中深化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

在分析《基础日语》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课文本身就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授课教师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时,对内容稍加强调和拓展,其实就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政教育。比如在学习第十课《动画和我》时,课文本身讲述了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奋斗史。教师在进行课文的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职业理想、职业操守、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角度进行思考,即在潜移默化中从道德观这个层面进行思政教育。而且,还可以从外文本分析的角度,通过横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把手冢治虫和其他动画片导演进行比较、并且从手冢治虫的奋斗史中捕捉到中国早期美术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对他的影响:正是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影响手冢治虫走上动画的创作之路,并启发他后来产生关于创作成年人动画的想法。学生这样的对比中会了解到国内优秀的动画制作人以及多部国内优秀的动画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动画片的崛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和强大。从思政教育角度来说,除了道德观方面,这次课还有效地实现了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

2.2 丰富的课堂活动作为“课程思政”的有力辅助

作为一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日语》的教材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蕴含思政元素,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如小组讨论、辩论、演讲、时文朗读等,将教材之外或者说是日语专业知识体系之外的思政教育素材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育人目标。

笔者在每次课前都会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借由多媒体设备自由展示。在选题时会尽量引导学生选择具备正能量的、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学生大都能以生动有趣地形式进行呈现,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思政教育元素地渗透。比如,在时事新闻学习时间,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外日语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的学习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国家体制的认识和认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通过不同媒体的报道,可以让学生学会理智的看待某个社会事件,避免以偏概全,坐井观天。而且,新闻报道中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法规、社会秩序的内容较多,时事新闻学习环节很好的补充了教材中这类思政教育元素的不足。

由此可见,合理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材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渗透,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教材中没有的思政教育元素。时文朗读、小组展示、演讲等课堂活动都可以作为有力的补充,确保课程思政持续有效地展开。

3 总结

《纲要》指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作为日语专业的授课教师,应该在《纲要》的指引下,根据日语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和提炼日语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作为日语专业课时最多的《基础日语》课程,尤其应该以教材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为基础,通过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的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如盐入水”的方式,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20〕3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5-28.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3-174.

[3]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1).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

[5]刘玉红.“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78-7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JGA187);桂林理工大学教学综合改革课程“基础日语(三)”。

作者简介:陈蓓(1983-),女,湖北应城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日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基础日语教材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任务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JF“can—do”评价体系对《基础日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