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NF-α、IL-6及细胞免疫水平在慢性咽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1-03-24徐珂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咽炎外周血淋巴细胞

徐珂

(开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开封475002)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咽喉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由于早期临床体征较为常见,因此容易和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多数患者为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导致反复发作,对呼吸道器官不断刺激造成,因此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影响较大[1]。目前研究显示慢性咽炎发病率占到所有咽喉类疾病的五分之一[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TNFα、IL-6属于人体常见的细胞因子类型,在慢性炎症病变患者体内出现升高,有学者指出慢性咽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机能发生变化,而临床对于慢性咽炎患者TNF-α、IL-6以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研究相对较少[2]。本研究分析了慢性咽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的120例慢性咽炎患者(咽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收集时间2016年10月-2018年6月。

咽炎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26~65岁,平均43.3±11.0岁,病程2年~11年,平均6.2±3.0年,其中吸烟50例、饮酒4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3~65岁,平均41.8±13.0岁,其中吸烟22例、饮酒2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及入选标准:⑴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参考《耳鼻喉痛经外科学》的慢性咽炎诊断标准;⑵患者主诉眼部干涩、灼热、痒、痰液粘滞感等;⑶检查发现咽喉部红肿、充血、黏膜下淋巴结组织及结缔组织增生;⑷本研究符合《赫尔透辛基宣言》相关医学伦理规定,对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保密。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⑴咽喉及头颈部肿瘤;⑵慢阻肺、支气管哮喘;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⑷近3个月具有激素、抗生素应用史;⑸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影响免疫系统的基础病变。

1.2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布地奈德治疗,布地奈德2ml/次,雾化吸入治疗每次5min,2次/d,连续治疗2周。同时给予患者重要清咽方治疗,用方如下:黄芪30g,党参15g,半夏12g,白术12g,丹参12g,茯苓12g,射干12g,苏子12g,厚朴12g,僵蚕10g,炙甘草6g,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煎取药液400ml分两次早晚温服,连续服用2周。患者经过治疗,咽痛、咽痒、异物感、口咽干燥、干咳、淋巴滤泡增生、咽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等症状或上述部分政治得到显著的缓解或者减轻则判断为治疗有效。

1.3 指标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5min后分离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TNF-α、IL-6浓度变化,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TNF-α批号:1703 11,IL-6批号:20160714),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CytoFLEX型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流式抗体来源自成熟的T淋巴细胞。在100μl抗凝血中加入20μl荧光单克隆抗体,避光室温作用20min,溶去红细胞固定剂固定,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调节荧光补偿,设定阳性参数值,通过FacScomp软件使用2micron Beads按照程序设定计算细胞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在SPSS21.0中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中的计量数据、血清TNF-α、IL-6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数据比较分析应用t检验;一般资料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咽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 咽炎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咽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s)

表1 咽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s)

组别咽炎组对照组t值P值n TNF-α(μg/L)120 60 2.30±0.77 0.85±0.26 14.171 0.000 IL-6(pg/L)64.8±15.3 37.4±7.9 13.019 0.000

2.2 咽炎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咽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咽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8+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咽炎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表2 咽炎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组别 n咽炎组对照组t值P值120 60 CD3+(%)61.3±5.0 67.8±4.2-8.655 0.000 CD4+(%)CD8+(%)37.4±6.0 44.2±5.5-7.365 0.000 27.3±2.3 22.9±2.0 12.620 0.000 CD4+/CD8+1.37±0.20 1.93±0.28-15.424 0.000

2.3 咽炎组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 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咽炎组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s)

表3 咽炎组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s)

时间 n治疗前治疗2周t值P值120 120 TNF-α(μg/L) IL-6(pg/L)2.30±0.77 1.13±0.52 13.794 0.000 64.8±15.3 45.4±10.2 11.557 0.000

2.4 咽炎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外周血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咽炎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表4 咽炎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s)

时间 n治疗前治疗2周t值P值120 120 CD3+(%)61.3±5.0 65.0±5.6-5.399 0.000 CD4+(%)CD8+(%)37.4±6.0 42.2±6.2-6.094 0.000 27.3±2.3 23.7±3.0 10.432 0.000 CD4+/CD8+1.37±0.20 1.78±0.27-13.367 0.000

3 讨论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主要是咽喉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形成的弥漫性炎症反应病变,患者主要以咽喉疼痛、咽部红肿以及咽喉异物感为主,本病病情容易反复,虽然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效果不明显[3]。研究显示慢性咽炎的发生主要是急性咽炎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反复病发造成了黏膜下充血和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周围出现淋巴细胞的浸润,造成患者腺体肥大,黏液增多,最终形成咽喉后壁出现颗粒状隆起淋巴滤泡,腺体分泌减少也是导致黏膜发生萎缩变薄的重要原因[4]。本研究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用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西医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同时辅助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同时容易导致咽喉部菌群失衡,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最终造成病情迁延难愈[4]。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喉痹”范畴,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或者脏腑亏虚等造成咽喉失养,火热邪气上扰导致,最终造成人体气机失衡,阴阳生降失常,经络闭阻造成病发[5]。本研究采用自拟清咽方治疗,方中黄芪可以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防风可以疏风解表,白术能够健脾益气,党参能够补肺固表,益气,茯苓可以淡渗利湿,健脾和胃,射干能够利咽止痛,半夏可以健脾和胃,化痰止呕,丹参能够活血化瘀,僵蚕可以化瘀散结,苏子可以开窍行气,厚朴能够散结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发挥了利咽散结、健脾益气的效果[6,7]。现代药理学证实茯苓、党参中的多糖可以调节人体免疫机能,发挥抗疲劳作用,僵蚕、丹参等可以抗凝、镇静,射干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化痰的作用,厚朴能够抗炎镇痛、抑制病原菌,苏子则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化痰止咳作用,厚朴则能够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因此应用在慢性咽炎中效果显著[8]。

本研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慢性咽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白介素-6属于炎症细胞因子,多数为单核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进行分泌,可以发挥抗炎与促炎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其在感染等因素下会导致体内C反应蛋白合成明显增多,促进了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免疫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人体白细胞介素-1与肿瘤坏死因子介导恶病质形成,当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时IL-6属于典型的促炎因子,与抗感染中的过度免疫有关,可以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指标[9]。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6还可以诱导急性期蛋白形成,对炎症反应进行催化和放大,导致细胞损伤,有报道指出白细胞介素-6是引发全身器官损伤的重要促炎症因子[10]。肿瘤坏死因子-α则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具有的生物学功能较多,可以诱导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同时还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或者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显示低浓度该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高浓度则可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11]。同时肿瘤坏死因子-α还具有双重的生物学效应,既是人体的免疫防护介质,同时也可以参与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慢性咽炎患者体内持续释放过多的肿瘤坏死因子-α会导致细胞因子之间关系失衡,引发人体的病理变化[12]。慢性咽炎的发生与人体免疫机能异常关系密切,由于炎症反应发生会导致人体对于应激反应程度下降,形成了体内免疫紊乱状况,体内出现恶性循环,人体的免疫机能正常运转依靠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参与其中[13]。本研究分析了T细胞变化情况,其中CD3+数量反应人体免疫节能强弱,代表了人体总T细胞状况;CD4+则是辅助/诱导T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免疫调节过程[14];CD8+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对病毒与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当慢性咽炎发作后造成人体免疫器官被破坏,T细胞显著减少且出现功能异常,因此在多种诱因作用下陷入了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15]。

本研究显示,咽炎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慢性咽炎患者体内存在TNF-α、IL-6水平升高。咽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咽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8+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慢性咽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外周血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说明采取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用在慢性咽炎患者中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反应程度,提升细胞免疫机能。

综上所述,慢性咽炎患者存在TNF-α、IL-6水平升高,细胞免疫水平降低的情况,经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

猜你喜欢

咽炎外周血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咽炎会癌变吗
咽炎不是“一”种病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