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分析

2021-03-24姜春南彭卫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埃希菌克雷伯青霉

姜春南,彭卫红

(新余新钢中心医院检验科,江西 新余338000)

肠杆菌科细菌为一大类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的形态及生物学性相似的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绝大多数是肠道部分的正常菌群[1,2]。该类细菌对于免疫缺陷或存在粒细胞缺乏的患者易引起消化道、下呼吸道以及手术切口等多个部位的感染,已成为医院的感染性疾病当中最重要的一种致病菌[3]。当前,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相关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的细菌是研究的热点[4]。本文分析了近一年本单位临床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菌种分布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旨在为临床医生经验抗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菌株的来源 收集2018年1月-12月本院住院以及门诊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所有菌株均为感染患者首次分离获得,剔除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质控标准菌株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产生。

1.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血培养仪鑫科生物LABSTAR100和BDF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Comoact)及配套的鉴定卡、药敏卡(VITEKE),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卡、药敏卡(BDPhoni x100)。麦康凯培养基(郑州安图),MH琼脂(北京奥博星)。

1.3 菌株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临床送检的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获得的菌株,经革兰染色及氧化酶试验等初筛,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严格按照当年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碳青霉烯酶应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软件统计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通过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各病原菌分布特点 共分离获得4323株病原菌,其中有1627株肠杆菌科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37.64%,其中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18.34%)、肺炎克雷伯菌(9.14%)、阴沟肠杆菌(4.14%)、产气肠杆菌(2.06%)及奇异变形杆菌(1.73%)。共检出了耐碳青霉烯类菌株90株,菌株分离率5.53%。见表1。

2.2 病原菌标本的来源 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来源为尿液(33.07%)、痰液(28.52%)、分泌物(15.18%)以及血液(4.86%)等标本。见表2。

2.3 主要病原菌耐药特点 分离株中主要细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94.2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79.2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51%与1.26%,肺炎克雷伯菌为10.63%与10.13%,阴沟肠杆菌为20.67%与18.99%。见表3。

表1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点

2.4 病原菌产酶分析 793株大肠埃希菌当中,产ESBLs检测菌株593株,ESBLs产酶率74.78%;395株肺炎克雷伯菌当中,产ESBLs检测菌株176株,ESBLs产酶率44.56%。

3 讨论

肠杆菌科细菌为临床常见病原菌。本单位20 18年1月-12月间临床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共分离获得4323株病原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627株(37.64%),表明院感染病原菌当前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18.34%)、肺炎克雷伯菌(9.14%)、阴沟肠杆菌(4.14%)、产气肠杆菌(2.06%)及奇异变形杆菌(1.73%)。结果显示,本院的感染病原菌菌种呈现出优势性的病原菌感染趋势,因此,临床应重点关注这些优势病原菌,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株主要来源为尿液(33.07%)、痰液(28.52%)、分泌物(15.18%)以及血液(4.86%)等标本。其中以尿标本的分离率为最高达33.07%,临床采集的尿标本质量影响着检测结果准确程度,因此,临床上正确的采集检验标本并及时的送检,才可以获得更快速且准确的检验数据[5-7]。临床应加强血液等正常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无菌部位标本培养获得的病原菌,更具临床意义,血培养是判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血流感染为严重感染,常危及患者生命,及时准确的病原菌报告,是成功控制感染的关键。此外,检验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多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多建议并且鼓励临床医护人员尽量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等相关无菌的体液标本采集并送检以进行微生物学的检查。

表2 病原菌标本的来源

表3 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793株大肠埃希菌当中,产ESBLs检测菌株593株,ESBLs产酶率74.78%;395株肺炎克雷伯菌当中,产ESBLs菌株176株,ESBLs产酶率44.56%。ESBLs的检出率居高不下,应当进一步的规范对抗菌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延缓耐药性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于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相对较高,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仍相对较为敏感[8-11]。如果检测到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应慎用单一碳青霉烯类药物抗感染,可采取与其具协同作用或具累加作用抗菌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治疗。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各感染病原菌当中,肠杆菌科细菌占比高,同时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菌株检出率也相对较高,临床应重视感染病原体的检测,加大感染标本的送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病原菌耐药表型及耐药机制的检测,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控制减缓本院耐药菌的产生。

猜你喜欢

埃希菌克雷伯青霉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一株多重耐药猪源ST37型肺炎克雷伯菌铁载体因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