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选点•巧支招•活设境

2021-03-23袁顺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9期

袁顺齐

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序列的建构与实施,应充分依托教材,遵循读写结合原则,以精选写作点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时提供策略支架,引导学生有技巧地表达;同时灵活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促进写作知识、技能和写作经验之间产生联结。

关键词:精准选点;支架协助;活设情境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文章文质兼美,文、言、意、技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同时,教材的编排也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每一个单元、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片段的使用形态,发挥其读写价值,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写作支架,努力创设写作思维情境,营造写作现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精准选点,循序渐进

建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序列的基础点应是充分发挥课文的读写价值,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点。这个“点”是写作训练序列的目标和方向。写作训练点的选择要精准,以基于学情,指向能力为落脚点,以教材导向为主要内容,遵循教材编排、循序渐进、读写结合等原则。

统编教材写作专题的编排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七年级《学会记事》要求学生把事情说清楚,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八年级《学写故事》提出“允许故事有联想、想象的成分”,到了九年级《有创意地表达》则提出“选材、角度、语言表达要新颖”。七年级侧重具体真实地叙事,八年级鼓励虚构或创造性地写故事。七年级指向“选材”,八年级指向“角度”,九年级则是指向选材、角度、语言综合要求,写作内容的编排呈螺旋上升态势。同时,每个写作专题的设定都是与单元学习文章的文、言、意、技相吻合的,

因此,“点”的选取必须精准,既要契合教材文本的写作导向,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能力。可以是“多篇一点”,也可以“一篇多点”,根据不同阶段训练层次,进行分散、多次、重复整合,随文多写。

选点时应先将训练点拆解,并按思维认知规律进行整合重排,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作文过程训练序列。如以《散步》为例,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与能力发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挖掘写作知识点,注重点面结合。

写作知识点 训练任务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模仿《散步》第1-3段写课间十分钟

在叙事中穿插景物描写 模仿《散步》第4段写课间活动

情节波澜起伏 模仿《散步》第6段写分歧

卒章显志 学习《散步》最后一段,为《课间十分钟》写一个感悟式结尾

用五笔叙事法写好一件事 学习《散步》的叙事结构,运用五笔叙事法,以《是的,我终于理解了》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二、支架协助,提升蓄能

可以说精准选点,循序渐进指向的是“知识与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写作知识的转化习得,需经过觉知、分析到综合运用、同化等过程,此间则需要教师适时提供写作知识支架,给予过程指导,才能逐步实现有效习得。因此,支架协助,提升蓄能指向的是“过程与方法”,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如以统编教材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作为写作范本,学习掌握“借物传情”的写作手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及学情适时提供支架。

任务支架:请同学在班级内发朋友圈,分享一样让你记忆深刻的有故事的物品,并展示其中所含的真情。

范例支架:完善《阿长与<山海经>》(片段)思维导读,归纳中心:通过《山海经》表达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

程序支架:品读佳作《是的,我终于理解了(一)》,请用“ ”把文中“物件”圈出来;用“”在文中划出来(对物的外观、构造、性质、特点等具体形象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动作描写);请用“”在文中划出来。

概念(知识)支架:关注生活,筛选素材;细笔勾勒,写好铺垫的情节;建立联系,借物传情的情节。

活动支架:技法演练,升格升格例文《是的,我终于理解了(二)》;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评朋友圈。

写作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如本节课提供“借物传情”的知识支架,教师还可以继续抓住“物”的功用,进行联结拓展,开展以“物之妙用——传情喻人悟理言志”为主题的序列写作训练,结合教材提供“一线串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知识支架,不断深化学生对写作知识的认知与运用。

合适的支架能促进写作知识、技能和写作经验之间产生关联,让学生真正领悟写作的要诀。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适时提供写作支架,带领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填补学生写作知识与能力的空缺,为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蓄能。

三、活设情境,激活思维

有了明确的目标及方向,具体的知识与技法,但只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动机,才能促进写作知识、技能和写作经验之间产生联结,让真实写作真正发生。因此,“活设情境,激活思维”指向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的是“为什么写”的问题。

还是以《平常物件,非常感情——借物传情写作技巧指导》作为课例。前置任务:请同学在班级内发朋友圈(写在A4纸上,图文并茂,同学间传阅并写评论),分享一样让你记忆深刻的有故事的物品,并展示其中所含的真情。教师创设“发朋友圈”这个青少年熟悉或热衷的情境,学生的创作热情瞬间被点燃。同学们都积极热情地分享着一件件有故事的物。学生的作品也给师生们带来极大的惊喜:体现当下青少年的非主流的头像与微信名,用饱含情感、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印象深刻的物,配以色彩丰富形象的图,诉说着励志感人的故事,评论与回复丰富有趣……在“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评朋友圈”环节,学生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从更专业更理性的角度点评展示出来的朋友圈。教师灵活创设写作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写作素材,激起学生自由真实地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让情境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情境可以是教师以项目式写作活动创设的,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教师应用心关注学生生活,灵活运用一切写作情境,并结合教材内容发掘写作点。如以《背影》为教材依托,以关注细节、分解动作为写作知识点,以学校校运会(或拓展训练)为写作情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校运会为写作素材,写一篇题为《这边风景独好》的文章,要求要有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等。如以《紫藤萝瀑布》为依托,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等作为写作知识点,以窗边的紫荆花或校园一角的水石榕为写作情境,教师布置对应写作任务。

真实的具体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更能打通知识与生活的關联,让学生能形成写作经验与能力的自我构建,因此教师应做生活教学的有心人,灵活创设写作情境,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有“点”可依,有“法”可循,有“力”可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读写价值构建写作序列,才能让写作知识、技能和写作经验之间产生联结,才能让写作真实有效地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英,张中法.教材写作课程资源的情景化开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7).

[2]娄红玉.基于真实写作的项目式活动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0).

项目基金:

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序列的建构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zc201902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