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本科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1-03-21闫慧芳孙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1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课程思政

闫慧芳 孙娟

[摘 要]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体系探索是实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是一门注重理论知识科学性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通识课程,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是该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目标、理论教学与考核评价,对课程思政设计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授课内容和考核评价环节,旨在发挥通识课程多维度育人的功能,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通识课程;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663-1120006);2019年度山东省教育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619002)

[作者简介] 闫慧芳(1987—),女,山东德州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种子耐贮藏机制与引发技术研究;孙 娟(1976—),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牧草栽培与草地生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1-0159-04    [收稿日期] 2021-08-29

一、引言

2019年6月,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召开,会后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必须发展新农科,将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作为目标,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农林教育质量新标准[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和教学体系[2]。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推进卓越农林人才输出的生命线。高等农林教育要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立足于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目标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技能外的综合能力。通识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组织建设和办学水平,良好的通识教育还有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理性精神乃至国民整体素质[3]。目前,通识课程已成为高校本科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通识课程则具有授课内容范围广、选课学生多且专业背景丰富、授课知识潜在影响大等特点,使其具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基础,更容易将深藏于知识背后的道德与价值意义内化为学习者的个体修养。大学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存在更强的耦合关系和正向关联,因此通识教育课程成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载体[4]。教学实践表明,开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内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对协调和平衡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嵌入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等方面,并贯穿于课堂授课与教学研讨等环节,将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是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主要介绍常见草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识别特征及开发应用前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生产的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引领,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价值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本文以大学通识课程“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为例,初步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对深入理解通识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二、“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新农科建设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升生态成长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今社会各领域发展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首次将“草”纳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的主体产业范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此外,国家还启动了“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工程。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草学为小众学科,受社会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较低,导致学生对“草”了解不多,甚至存在理解片面等现象。因此,要深入挖掘“草”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思想政治育人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素养与家国情怀。

“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是一门介绍常见草类植物识别特征及开发应用前景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新时代草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七大类草(牧草及饲料作物、草坪草、观赏草、能源草、水土保持植物、地被植物、杂草)中常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识别特征及利用等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各类草的生物学特性、识别特征,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中的意义,具备识别和鉴定常见草类植物的能力,为涉农高校培养具有“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大学生奠定基础。该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学过程重视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学习环节了解草类植物的基本类型和功能,提升对草类植物的鉴赏能力。

三、“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课程思政目标

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要求,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既要具备知识功能,又要具备价值引导功能,促使学生思想和素质的综合提升。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依据教学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融入爱国主义、“三农”情怀等思想政治内容,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等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该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对草类植物认知的科学素养,又满足了学生对识别草类植物的需要,从而让学生感受草本植物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部分的课程思政

根据“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的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将思想政治元素挖掘的重点放在“以文化人”方面。中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植被生态类型和草原景观类型,是世界上草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形成独特的草原文化和生态文明。“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课堂教学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短视频赏析等方法,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与课程知识点融合。通过分析草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学与生态学功能、开发利用等,为学生搭建深入了解草类植物的平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各类草本植物在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欣赏“草本植物之美”的同时,自觉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本课程以教学大纲为基本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国家政策、产业发展需求和时代进步需要等背景,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搜集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借助多媒体课件、短视频等资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提炼草与生态文明建设、草牧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把反映新时代通识课程的教育元素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价值和德育修养。

(二)课程考核部分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为目标,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然而,不同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价值教育,通识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隐藏于知识点背后,因此深入挖掘通识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将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根植于通识教育中,有目的、有规划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评价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元化评价,课程考核内容由理论知识向人文素养、专业素质、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扩展,考核方式侧重于过程性评价[5]。搭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效相辅相成的过程评价机制,在通识课程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使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科学有效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草类植物识别与鉴赏”的课程思政教学采用多维考核评价体系(见图1),包括知识能力考核和综合素养考核。知识能力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综合素养考核涉及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评价,包含政治方向、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知识拓展。

五、结语

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具有“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和责任感的新时代本科人才。“草类植物識别与鉴赏”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同提高为目标,结合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需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为实现高等农林教育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导等多维度培养人才的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EB/OL].(2019-07-02)[2021-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907/t20190702_388628.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21)[2021-07-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张亚群.培育完整的人——大学通识教育的性质、课程与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3):53-59.

[4]董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课程思政”进路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95-99.

[5]朱丽梅,金凤,王耘,等.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20(24):245-246+248.

3039501908219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