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早期肝癌的效能评估

2021-03-20张占超王玉恒马志勇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造影剂造影准确率

张占超 王玉恒,* 张 凯 马志勇

1.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互助路院区超声科 (河南 郑州 450007)

2.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互助路院区普通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07)

原发性肝癌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为造成死亡几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肝癌多由肝炎、肝硬化等发展而来,发展较为迅速,且恶性程度高,周围组织浸润作用明显,易发生转移。因此对肝癌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临床上诊断肝癌常使用的“金标准”为肝穿刺活检,但肝穿刺活检有一定局限性,不仅会对患者造成损伤,且不适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1]。因此,探寻准确性高的无创检测方法成为众多临床研究者的目标。CT与超声造影均为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超声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有效反映病灶部位出血状况;CT分辨率较高,可反映小病灶情况。两者在既往研究中各有优劣,本研究旨在探究CT联合超声造影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46~67岁,平均年龄为(56.31±2.45)岁。低分化癌19例,中分化癌28例,高分化癌33例。

纳入标准:手术病理、活检穿刺结果符合早期肝癌临床诊断标准[2];CT、超声造影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完整者;已获取患者知情同意权;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官障碍;合并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依从性不高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检、CT、超声影像检查。肝穿刺活检:给予患者仰卧位或侧卧位,通过超声引导定位穿刺部位,定位完成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取2%利多卡因由皮肤至肝包膜逐层浸润麻醉;在Ⅰ超声引导下使用16G穿刺针进行穿刺,取1.5~2cm肝组织,采用甲醛溶液进行标本固定,将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检验。

CT:用GE 16排螺旋CT,扫面前20min嘱咐患者饮用500mL温开水,使肠胃充盈。使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肝下缘。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层厚层间距离设置为5mm,矩阵512×512,FOV 350mm×350mm~400mm×400mm,总扫描时间16s。

超声造影:嘱咐患者检查前12h禁食。行超声造影检查前,将体积为5mL的0.9%氯化钠溶液和密封玻璃瓶中的造影剂混匀,确保造影剂粉末彻底散开,获得乳白色微泡悬浮液,取2.4mL静脉注射。在患者腹部皮肤涂耦合剂,采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腹部凸阵探头频率为3.0~5.0MHz,进行多体位多切面扫查,常规二维模式下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缘回声、肝门淋巴结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转换脉冲多普勒模式,选取适宜的校正取样容积与角度,观察肿瘤内外血管分布并分析血流频谱。

1.3 影像分析 影像分析由3名高年资医师进行,使用CT、超声造影的顺序进行盲法阅片,分别记录CT诊断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及两者联合诊断结果,最后结合患者病史进行诊断,若出现意见分歧,则以2名医师的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不同诊断方式成像评分及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为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所需时间比较 CT病灶检测时间及检查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式检测时间比较 (±s)

表1 两种检测方式检测时间比较 (±s)

分组 例数 CT 超声造影 t P病灶检测时间(min) 80 5.76±2.35 13.42±3.16 17.398 <0.001检查所需时间(min) 80 8.63±2.71 28.67±3.42 41.077 <0.001

2.2 CT、超声造影及联合诊断病灶检出情况 经肝活检穿刺病理结果确诊的80例早期肝癌患者,行CT检查确诊57例,准确率为71.25%;漏诊23例,漏诊率为28.75%;行超声造影检查确诊73例,准确率为91.25%,漏诊7例,漏诊率为8.75%;两者联合确诊80例,准确率为100%,无漏诊。

3 讨论

临床评估肝脏纤维化的“金标准”为肝脏活检,但活检一方面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不适用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有一定局限性;另一方面肝脏活检样本较小,无法反映全肝的病理情况,一旦肝脏病变分布不均则有可能出现偏差[3]。CT及超声造影为临床诊断早期肝癌常用无创检查方式,本研究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CT病灶检测时间及检查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CT检测所需时间与超声造影相比较短。探究其原因为超声造影检查是通过造影剂来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使血流清楚显示的一种检测手段,等待造影剂在体内爆破需一定时间[4];而CT是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平扫成像较快[5]。但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确诊57例,准确率为71.25%,超声造影检查确诊73例,准确率为91.25%,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CT,可能与超声造影检查时间长,可明显反映血管、小病灶等情况有关。CT与超声造影两者联合确诊80例,准确率为100%,无漏诊,提示两者联合诊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CT联合超声造影对早期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作用,但诊断结果可能受医师经验等因素影响,仍需临床研究探索准确的联合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造影剂造影准确率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