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彩画对现代东巴画的影响与创新启示

2021-03-19杨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

杨飞

摘 要:近年来,岩彩画在国内画坛日益复兴,岩彩画曾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绘画材料学等等,在历史上曾对滇西北地区的纳西族东巴画产生过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岩彩画在材料技法、美学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现代东巴画的创新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岩彩画;现代东巴画;材料技法;审美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现代东巴画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2020J0897)研究成果。

一、岩彩画与现代东巴画发展概述

“岩”即岩石,“彩”即色彩,顾名思义,岩彩画是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岩彩画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常以宗教壁画和墓室壁画的形式出現,如著名的敦煌壁画、新疆克孜尔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等,岩彩画盛于汉唐,衰于明清,后于日本发扬成为当代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岩彩画在艺术形态上区别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以天然矿物色为核心,探索相关的技法与应用,建立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传统色彩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标准,并带有典型的东方审美意味。岩彩画也打破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壁垒,广泛吸收日本绘画、西方现代绘画的语言和要素,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对大众艺术潮流的审美取向,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多元化的艺术特点。

纳西族东巴画(现代东巴画的前身)是自古流传于云南丽江地区的一种民族传统美术,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巴画由原始艺术演化而来,与金沙江岩画、苯教绘画、唐卡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联系,它以东巴象形文字作为绘画语言、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绘画材料进行艺术活动,作品带有强烈的少数民族审美特征。

现代东巴画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由云南本土画家赵有恒、张云岭、张春和等人发起的艺术新运动中产生的。他们将东巴画艺术的绘画语言、思想观念、内容题材、表现技法与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现代东巴画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面貌。随着一系列展览的成功举办,现代东巴画在国内、国际均获得较高的关注度。

二、从源流和发展过程看岩彩画与现代东巴画的联系

岩彩画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原始时期。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岩画常以红色赤铁矿粉描绘当时人类狩猎、战争、祭祀的场景;而同时期的彩陶文化则出现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和颜料。

随着时代发展,岩彩画又以帛画、漆画、墓室壁画、宗教壁画等多种绘画形式面貌出现,至汉唐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材料体系、色彩体系、技法和理论体系。《汉书·司马相如传》中记载:“其土则丹青赭垩”,颜师古注:“张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青”(矿物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丹青”为主的中国绘画色彩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东巴画的起源与原始绘画——20世纪80年代末在丽江地区发现的金沙江岩画有着紧密联系。据研究,金沙江岩画的绘制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后期或更晚时期,当时的古游牧民族(纳西族先民)以赤铁矿等颜料绘制了他们定居丽江地区之后的狩猎、生活等场景。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是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这正与纳西族古代典籍中记载的祖先迁徙之路相吻合。

在藏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下,东巴画逐渐形成独特的面貌:以东巴象形文字为绘画元素,造型夸张,动态传神,单线勾勒,用笔粗犷简练。以天然矿物为颜料,多以红、黄、蓝、绿、白平涂画面,设色鲜艳明快,保留了原始绘画质朴纯真、率性粗犷的审美特征,而这一典型的绘画材料和艺术特征也被东巴画艺术家完整地继承保留下来。

三、从材料与技法看岩彩画对现代东巴画的影响

岩彩画和东巴画在绘画材料上均以天然矿物色为主,在颜料制作工艺和绘画材料技法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岩彩画颜料在制作工艺方面繁复讲究,采集到的天然矿石需经过筛选、研磨、漂洗、晾晒等若干工序,最终得到纯净的矿物粉,根据颗粒的粗细分为不同的番目,使用时以动物胶调和,根据绘画载体的不同,辅以相应的技法进行绘画表现,将颜料定着于纸、绢、棉、木、壁等载体之上。

相对岩彩画颜料动辄上百的类别、色号、番目,东巴画在颜料品种数量上显得略逊一筹。东巴画的天然矿物颜料主要以古代丽江地区容易获得的种类为主:红色系(赤铁矿、辰砂、红土)、黄色系(石黄、黄土)、蓝色系(石青、绿松石)、绿色系(石绿、绿青)、白色系(石膏、白垩)等。东巴画师通常亲自采集、加工矿石,经复杂工艺处理得到纯净的矿物色粉,绘画前还需调以动物胶、动物胆汁和高度白酒,以确保颜料在绘制后能够达到理想的色彩与光泽度。

东巴画在发展传承过程中,绘画载体也随之“进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东巴画:绘制在楔形木板上的称之为东巴木牌画;绘制在特定形状的纸板上的称之为东巴纸牌画或东巴经卷;绘制在棉质布料上的称之为东巴卷轴画或神路图。东巴画师在处理不同绘画载体时,所使用的技法与岩彩画技法大致相同,例如东巴画师在绘制东巴卷轴画之前,需以白色颜料做基底将布料的空隙填满、填平,干燥后打磨至基底光滑平整,以增加颜料的牢固度。又如,丽江地区的东巴画师至今依旧传承、保留着天然矿物色烧制技法、金属色(泥金)制作技法等传统制作工艺。以上迹象都表明,东巴画在材料与技法的探索研究和应用方面,明显受到了同时期或更早时期岩彩画的强烈影响,形成了材料基本相同、技法趋于一致的艺术现象。

现代东巴画艺术家曾尝试在材料学方面进行创新,经过大量实验对比后,他们意识到天然矿物颜料的不可替代性,其独特的材料美感是现代东巴画创作表达最有力的绘画材料之一。艺术家继承了这一材料与技法,使之为我所用,例如赵有恒、张云岭等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以天然矿物色为主的现代东巴画作品,视觉效果震撼人心,例如许正强、兰碧瑛等艺术家仍坚持手工自制天然矿物颜料,并用其进行现代东巴画的创作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四、从哲学观看岩彩画对现代东巴画的影响

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岩彩画在早期形态上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并随时代发展延续至今。古人借助绘画的材料与内容,探讨宇宙的生成及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关系。例如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西汉T型帛画,以奇特的形制、简洁的造型、朴素的技法、鲜艳的色彩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神话场景:脚踏鲸鲵双手托起大地的巨人、栖息在扶桑神树上的金乌与九日、人首蛇身的烛龙神(天帝)……令人惊叹于古人充满艺术想象力的精神世界。

從东巴经古籍可知,丽江地区的纳西族自古便广泛存在“泛神论”的哲学观。现存的纳西族三大史诗之一《创世纪》,讲述的是宇宙起源和世间万物由来的故事,蛋生的故事主题与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古代纳西族崇拜的自然神“署”的形象与汉代伏羲女娲的形象同为人首蛇身,纳西人遵守与“署”的约定,适度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和哲学理念,恰好彰显了古代东方哲学,也说明岩彩画作为主流文化载体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的同化作用,甚至在千年之后仍旧明显。

“天地交泰”出自《易经》,不仅意为阴阳调和、万物自然生长,也意为民生康泰、社会和谐。张春和在现代东巴画作品《天地交泰》中,描绘了纳西史诗《创世纪》中开天辟地的场景:白蛋破裂后,较轻的物质向上漂浮形成了天,较重的物质向下沉淀形成了地,自此天地初成,后经神明相助,游移不定的纳西族才逐渐定居下来。《天地交泰》这幅作品体现了东方哲学观对现代东巴画的重要影响,这种现象在现代东巴画中十分普遍。

五、从材料美学和审美意识看岩彩画

对现代东巴画的影响

从材料美学角度看,天然矿物颜料具有长久稳定、不易变色的特点,这给作品保存带来了极大便利。岩彩画使用的天然矿物颜料属于晶体颗粒,绘制完成的作品在日常光线条件下,会产生类似宝石熠熠生辉的折射效果,烘托出画面高雅华贵的气质。而不同粗细的颗粒颜料的发色程度不同,通过色彩颗粒的反复叠加,既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又能营造出朦胧美感和斑驳肌理效果。这种独特的材料美感恰恰符合了东方审美意识,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正是岩彩画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传统东巴画的“五色”理论已不能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其单一的材料和绘画语言、有限的色域和色彩关系,在今天看来显得单调乏味。现代东巴画绘画材料丰富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矿物颜料的丰富性,目前许多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尝试将岩彩画的材料与技法和现代审美观念应用在现代东巴画中。

许正强的作品《纳西图卷》大量使用了粗颗粒的矿物色进行基底制作和设色,作者延续金沙江岩画粗犷古朴的原始审美观,强调现代审美意识植入的重要性,对画中人物、动物等造型进行大胆的创新创造,吸纳了岩彩画注重色彩、肌理、造型的艺术理念,最终完成多重审美意识的结合。作者认为天然矿物颜料具有“痕迹美”,其绘画语言的丰富性是其他人工材料无法代替的,既符合传统审美又符合现代审美,在审美情趣上最接近东巴绘画艺术的本源。

六、结语

岩彩画对于现代东巴画的影响意义重大,岩彩画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彰显东方美学意境,其在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材料与技法、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突破,对现代东巴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代东巴画目前正处于求新求变的阶段,创造出极具现代感又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艺术作品,是现代东巴画艺术家背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而岩彩画成功的经验也为现代东巴画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视角。

参考文献:

[1]林柏峰.岩彩画在当代中国走向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85-86.

[2]张春和.张春和艺术全集 综合卷[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20(7).

[3]吴沄.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J].大众考古,2015(2):69-74.

[4]李娜.中国美术学院东方岩彩绘画教学综述[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
“物哀美”与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
手脑结合,升华幼儿美术基础教育
艺术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