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恺之“形神”思想对绘画作品的影响

2021-03-19刘姝言王雪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形神中国画

刘姝言 王雪丽

摘 要:中国画重视传神,反对单纯的形式模仿,更注重对神韵的把握。东晋画家顾恺之注重“形”与“神”的对立与统一,体现在思想理论、绘画作品及鉴赏标准等许多方面,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形神”思想是顾恺之从实践、创作、品评等角度分析提炼形成的。“形”与“神”作为中国画中两个基本要素,在中国画论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文章对“形”与“神”进行了论述,通过列举相应的作品,解释说明了“形”与“神”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对中国画进行艺术实践。

关键词:中国画;顧恺之;“形”与“神”

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国画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意义,对后世的绘画和文学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顾恺之画论及作品的重要意义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对中国绘画有着重大的贡献,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顾恺之善于总结经验,在他之前还未有完整的或正式的画论,其所提出的画论对后世产生着跨时代的影响。顾恺之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他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理论也是从艺术实践所得,在要求准确地描绘出对象的特征的同时,也要深入表现其内在的精髓。这一理论在中国画论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对中国画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及意义深刻的影响。欣赏顾恺之创作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一种悠缓自然、有节奏感的韵律变换,并让我们从各具神态的人物作品当中,感受到他传神的笔法。

顾恺之的画论及其作品具有跨时代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物画不再是单纯地由画形来表现,而是通过“形神”结合来体现其艺术价值。历代评论家都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具有跨时代的影响,此后许多的艺术家及理论学家都将其理论进行传承和延伸。后世画家也大都摹写过他的作品。中国画在艺术上的彻底觉醒及发展,顾恺之功不可没,其绘画理论在中国画的创作和欣赏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顾恺之画论中的 “形”与“神”

(一)如何理解顾恺之画论中的 “形”与“神”

针对顾恺之画论中的“形”与“神”,后人对其的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未有形不似者而神似者”,强调对物体的描绘在写实的基础上达到神似即可;第二种看法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像与不像在于对神态的把握。

“形”主要是指所观察对象及描绘事物的形体,也就是外形及造型特征。从绘画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就是指造型艺术。

“神”是指人所拥有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境界,即来表现出一个人风韵神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神”对“形”的处理要通过“写”的方式来表现,最终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

顾恺之认为要了解“形神”的观念,要通过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来表现事物内在的精神性。顾恺之通过艺术实践,营造出某种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境界,通过“形”来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而“传神”是他的艺术追求表达。“形”就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来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

(二)“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

顾恺之认为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创作就是要把现实中对象的精神气质通过艺术的创作表现出来,并善于抓住现实中所具有特点的部分形体。在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中,通过女性面部细腻柔软的线条的不同刻画,来描绘出人物独有的形态及情态特征,用粗线条表现衣服,表现皮肤时再转用具有弹性、细腻顺滑的线条,这种根据不同部位不同力度的线条转换表现了画面应有的活力。

顾恺之的作品重“传神”韵味,以人物画为主,对所描绘的对象个人的性情与生活的环境巧妙把握。顾恺之认为人不同于其他,更主要的是要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状态而不仅仅只有外在的形体。

三、“形神”理论的影响及应用

(一)以“形”写“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采用了铁线描法,舒展自然,细致,仍然不乏遒劲之感,人物跃然于画面之上,生动自然。他认为细节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内在精神,细节特征过分刻画会失去原貌,但细节刻画得不到位、不准确同样不会达到传神的效果,因此要想使绘画对象生动,就要做到细节的真实与准确,通过细节描写来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顾恺之的理论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创作起着指导的意义。

对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图1)进行分析,作者并不是进行单纯形式的模板似的描绘,而是通过对各个帝王五官、体态等特征的细节进行刻画,从而展示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及各位帝王的政治作为。例如:具有较大政治成就的皇帝,画家将他们处理得气宇轩昂与威武英明,并富有英雄的气概,他们的形象多半是目光有神,透露出威严之势;而对那些无大功绩的皇帝,作者着力表现了他们眼神迷离颓废之态。与此同时,每一个帝王旁边的侍从的形象描绘也是有其独特的表达语言,如低眉顺眼尤为恭顺者为低微的侍从,神态自若者应为帝王身边的红人,通过不同形象的描绘也突出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作者通过一些绘画手段表现出这种主从的关系,突出主体人物,反映尊卑等级和严格的阶级秩序,通过对其外形的描绘来表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图》中一位主人公单脚屈膝而坐,皮肤黝黑赤红,发须杂乱;而另一位吕洞宾的形象则是面白有须,目光专注,动作恭顺,在一旁恭敬地倾听。这些细节的处理可以突出两位主人公一个是豪爽热情的形象,另一个则是儒生的形象。这些都是通过目光、动作、形象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其外形特征的描绘来表达其神韵。

(二)以“神”写“形”

用以“神”写“形”来表达出其传神的性格、特征、感情等,突出其“神”和“形”的特征,对人物的外形、外貌、体态等进行夸张和变形。通过“形”来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而“传神”是顾恺之的艺术追求表达。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传神论”,认为作画就要以“神”为中心,“形”就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来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

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中,作者没有利用过多的笔墨去刻画人物,但是从画面所传达出的神韵可以了解到其所表达的人物的特点,作者用笔洒脱,从线条虚实、着笔轻重、用笔转折顿挫及寥寥数笔所呈现出的丰富效果中,让我们欣赏到了一位双目微睁仰天吟诵的诗人形象,其他部分则是进行简约空白的处理,让欣赏者体会到诗人沉浸在冥想之中的心境。

漢代《说唱俑》(图2),神态动作夸张,引人入胜,把人物手舞足蹈的造型表达得十分夸张,头的比例偏大。欣赏者会第一时间被其神态和动态吸引,感到很有趣,因此也会忽略他的外形比例是否准确,更多的是关注其外形动态。这就是传神性的独特魅力。

三彩《女立俑》作品中人物动作很小,头部微倾,表达出了一种含蓄、矜持的形象,全身轮廓线圆润流畅,相互有着微妙的差异,表达出少女文静的性格特征。

四、顾恺之“形神”思想的价值与启示

艺术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是传统理论的再次更新,这对传统的“形神”观念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在传统的“形神”观念的基础上创造新时代“形神兼备”的绘画作品。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形”是基础的,“神”是本质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补充。顾恺之对“形神”关系的认识是要求“神”的同时又不舍弃“形”。顾恺之认为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创作就是要通过把现实中对象的精神气质通过艺术的创作表现出来,并善于抓住现实中具有特点的部分形体,表现出一种审美的特征。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有重“形”者,亦有重“神”者,但是他们的观点都无法经过历史的考验,只有将“形”与“神”统一起来,才能表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所在。

顾恺之“形神”思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后世的许多绘画都受到了他这一理论的影响,对后代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也有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理论在中国古代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他所提出的“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等观点对我国古代“形神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神”思想,对后世的绘画和文学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我国的绘画理论不断发展,基本上没有脱离顾恺之的“形神”理论,可以说,中国画大体上都是在顾恺之“以形写神”思想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他的思想在中国“形神”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形神”思想应该具有时代性特征,我们应该从新的艺术视角审视“形神”思想,不断地进行补充与完善,为中国艺术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俞剑华,注释.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3]钟仕伦.魏晋南北朝美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陈传席.六朝画家史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5]张睿.顾恺之画论释读[J].南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8-80.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王向峰.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美学[J].美苑,1984(2):44-46,49.

[8]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9]李来源.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0]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形神中国画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论留青竹刻艺术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赵养军·老兵石屋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以形写神”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