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03-19张永兰程岩徐开旭林鹏岳振忠张桂敏彭晓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听阈耳蜗突发性

张永兰 程岩 徐开旭 林鹏 岳振忠 张桂敏 彭晓林

突发性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其病因不明,近期疗效又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各家报道近期疗效不一。本研究拟探讨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为该病的治疗及近期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律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47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耳患病,其中男230例,女24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2±8.2岁;左耳242例,右耳236例;发病时间1~30天,平均12±9.4天;伴糖尿病182例,伴高血压194例;120例伴有眩晕;203例伴耳鸣。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符合2015年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入院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③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症;④所有患者均排除中耳病变、听神经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及颅内等病变;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完善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40 Hz听觉相关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颞骨CT、颅底MR等检查,伴有眩晕患者完善前庭功能检查。

根据听阈曲线类型将突发性聋分为低频下降型(≤1 000 Hz频率听力下降)、高频下降型(≥2 000 Hz频率听力下降)、平坦下降型(250~8 000 Hz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且平均听阈≤80 dB HL)和全聋型(250~8 000 Hz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且平均听阈≥81 dB HL)[1]。478例中,低频下降型90例,高频下降型102例,平坦下降型204例,全聋型82例。

按照WHO1997年制定的标准,根据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进行分级,取500、1 000、2 000、4 000 Hz频率的气导平均听阈,分为听力正常(平均听阈≤25 dB HL)、轻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26~40 dB HL)、中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41~60 dB HL)、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61~80 dB HL)、极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81 dB HL)。478例中,轻度听力损失86例,中度听力损失140例,重度听力损失132例,极重度听力损失120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治疗2周,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美卓乐)5天,剂量为0.8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48 mg;住院期间静脉给予长春西汀30 mg、前列地尔10 μg,并口服银杏叶、VitB1、甲钴胺,低频下降型或伴眩晕患者加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次,3次/天;对于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加用巴曲酶治疗,巴曲酶每日一次静滴,首次剂量10 BU,之后每次5 BU,共5次,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束后复查纯音听阈。

1.3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2015年突发性聋诊疗指南中的标准,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指受损伤频率的听力恢复正常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或达健耳水平;显效指受损伤频率的听力平均提高>30 dB;有效指受损伤频率的听力平均提高15~30 dB;无效指受损伤频率的听力平均提高<15 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比较按不同性别、年龄、耳别、病程、是否伴耳鸣及眩晕、是否伴糖尿病或高血压、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分组各组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47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 478例患者中,痊愈95例,显效172例,有效119例,总有效率为80.75%(386/478)。

2.2按不同临床因素分组各组疗效比较 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耳别、病程、是否伴眩晕及耳鸣、是否伴糖尿病或高血压、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等临床因素分组,各组近期疗效的比较见表1。可见,男女性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左、右耳侧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伴眩晕的患者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眩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P<0.05);伴或不伴耳鸣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年龄≤50岁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的患者(χ2=7.33,P<0.05);伴高血压患者的与不伴高血压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伴糖尿病患者有效率与不伴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P>0.05);病程<7天和7~14天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14天后就诊患者(χ2值分别为24.12和16.93,均为P<0.05);病程<7天的患者有效率与病程7~14天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低频下降型和平坦下降型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但两者明显高于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的有效率最低,与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和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3、6.05、4.23,均为P<0.05);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和重度听力损失各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表1 按不同临床因素分组各组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主要有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内耳缺血、缺氧、毛细胞变性等,最终导致听力损失。一般认为,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情绪激动剂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发性聋的诱发因素。突发性聋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其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对该病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患耳侧别、是否伴耳鸣、是否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突发性聋患者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这些临床因素均不是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与孙菲等[2]研究一致。也有学者认为[3],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因为患者住院期间血压、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影响了统计结果,说明控制好血压、血糖对预后有利。

祝康等[4]将突发性聋患者分为40、50、60岁组,比较各组间疗效的差别,发现年龄≤50岁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50岁以上患者,而以40岁和60岁为界,近期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本研究以50岁为界,分析不同年龄对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50岁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50岁以上患者(P<0.05),其原因可能为,随年龄增长血管壁顺应性下降或血液流变状态的改变导致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听觉功能受损且不易恢复;也有研究认为[3],随年龄增加突发性聋近期疗效差,可能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低下及对药物敏感性降低有关。

本研究显示,14天内就诊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14天后就诊患者(P<0.05),说明就诊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因为内耳血供无侧支循环,初期毛细胞功能发生的是可逆性损伤,经积极治疗,可使其功能恢复;当缺血时间较长,会使毛细胞的受损程度和范围均增加,使其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改变内耳的缺血、缺氧状态,其功能也很难完全恢复。诸多学者研究[5~7]也显示,突发性聋患者发病2周内治疗效果优于2周后,2周内各时间段治疗的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美国突发性聋临床指南[8]也是建议患者应在起病14天内接受治疗。

Korres等[9]研究显示,听力损失程度与前庭损伤程度呈正比,听力损失越重,眩晕的发生率越高。从本研究结果看,伴眩晕的突聋患者近期疗效较不伴眩晕患者差(P<0.05),且伴眩晕的患者大多数听力受损比较严重,说明其病变范围较广,除了支配耳蜗的血管受损,支配前庭的前庭动脉或耳蜗前庭动脉均受累,或者感染侵及耳蜗底回时连同邻近的前庭同时受累,因此近期疗效较差。也有研究发现[10],不同的听力损失患者均可出现眩晕,由此推测,突发性聋伴发的眩晕,可能不是前庭受损,而与中枢性脑血管缺血有关。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聋病理机制不同,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大部分积水为可逆性病变,因此近期疗效较好;高频下降型主要为毛细胞功能受损,毛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常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因此近期疗效较差;平坦型多为内耳血管痉挛或血管纹功能障碍;全聋型主要病理机制为内耳血管血栓形成,此型近期疗效最差。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聋型突聋患者较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型近期疗效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丽妍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认为[11],不同的听阈曲线类型与耳蜗累及部位不同有关,耳蜗底部感受高频音,而耳蜗顶部感受低频音,内耳不同部位供血障碍,会使耳蜗不同部位受损,因此会呈现不同的听阈曲线,耳蜗底部代谢率高于顶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因此,损伤后恢复较难。

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可直接反映耳蜗的受损程度,听力损失越重,耳蜗受累越严重,对药物的敏感性越差,治疗效果越差。本研究结果显示,极重度聋较轻度、中度、重度聋患者近期疗效差(P<0.05),与孙菲等[2]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有眩晕是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可能因素;性别、患耳侧别、是否伴耳鸣、是否伴发基础疾病不一定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可见,就诊时间越早、年龄越小、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近期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听阈耳蜗突发性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更正启示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硫酸镁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