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动机理论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3-18朱正美屠海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脊柱骨质

朱正美,屠海霞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镇江 212000)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已成为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等[1]。临床上除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还需为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以确保其临床疗效。保护动机理论是一种依据健康信念模式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2]。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保护动机理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经X 线及CT 检查,患者的病情符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3]。2)患者的骨密度值≤-2.5。3)患者无脆性骨折史。4)患者无明显外伤。5)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2)患者存在严重的器官功能减退。3)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将这118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49 例;其年龄为51 ~90 岁,平均年龄为(65.2±6.7)岁;其中骨折部位为T8 ~12 的患者有25 例,为L1 ~5 的患者有34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48 例;其年龄为51 ~92 岁,平均年龄为(65.9±6.8)岁;其中骨折部位为T8~12的患者有23 例,为L1~5的患者有3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法是:1)帮助患者取俯卧位。使用C 型臂X 线机明确患者骨折的位置并进行麻醉。2)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每个椎体的应用量为3 ~7 mL)经骨水泥通道注入患者的伤椎。使用C 型臂X 线机确定骨水泥的渗漏情况。3)术后30 min,告知患者保持俯卧位直至骨水泥凝固。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合理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及通风情况、遵医嘱督促其按时用药等。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保护动机理论进行护理,方法是:1)入院后的3 d 内,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1 次健康教育会议。会议期间,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认知度,增加其自我保护意识,纠正其对自身病情的错误认知。2)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评估其心理状态。每月召开1 次为时30 ~60 min 的患者交流会,邀请治护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帮助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提高其治愈疾病的信心。3)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其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告知患者家属修剪患者过长的衣裤角。在患者准备下床时,让其先在床上保持坐姿30 秒后再起身。4)护理人员每半个月与患者进行1次为时30 min 的面对面交流,指导其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并告知其多进食高钙食物。5)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并定期在群中发布与其病情相关的知识,及时在群内对其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进行指导,并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在患者出院后的1 个月内,护理人员需每周对其进行1 次电话随访,在其出院后的2 ~6 个月内,需每个月对其进行1 次电话随访,在其出院6 个月后,需2 ~3 个月对其进行1 次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及跌倒风险的评分。从发病机制、自护知识、饮食运动、危险因素四个方面对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各项评分均为10 分。患者单项评分越高,表示其对该项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使用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发生跌倒风险的情况[4]。1)低风险:患者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23 分。2)中风险:患者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为24 ~44 分。3)高风险:患者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44 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中关于发病机制、自护知识、饮食运动及危险因素掌握情况的评分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的对比(分,± s)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发病机制 自护知识 饮食运动 危险因素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9) 5.5±0.8 6.4±1.2 6.0±0.5 7.6±0.8 6.1±0.8 7.5±1.3 5.8±0.9 7.1±1.2观察组(n=59) 5.3±0.9 7.8±1.3 6.2±0.8 8.8±1.0 6.2±1.1 8.9±1.3 6.0±0.7 8.6±1.4 t 值 1.276 6.078 1.628 7.198 0.565 5.849 1.347 6.249 P 值 0.205 0.001 0.106 0.001 0.573 0.001 0.181 0.001

2.2 两组患者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表2 两组患者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9) 32.3±6.5 25.8±4.3观察组(n=59) 32.5±7.1 17.1±2.2 t 值 0.160 13.835 P 值 0.874 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5]。以往,临床上常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的精细化程度较低,不能显著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保护动机理论旨在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动机,进而降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对患者使用保护动机理论进行护理,可提高其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度,增加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可减少其不良行为[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中关于发病机制、自护知识、饮食运动及危险因素掌握情况的评分均更高,其Morse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评分更低,P<0.05。这说明,用保护动机理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降低其发生跌倒的风险。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脊柱骨质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