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血清PA、PLB、Hb 水平的影响

2021-03-18王叙红

关键词:胆囊炎炎性胆囊

王叙红

(江西省彭泽县中医医院外科,江西 九江 3327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指数[1]。手术为治疗该疾病常用方式,传统手术通过开腹进行胆囊切除,可切除病灶,消除炎症,具有一定效果,但可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且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增加伤口愈合难度,影响患者预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时间短且简单易操作的优点,可减小对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伤口的愈合[2]。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血清白蛋白(PA)、前白蛋白(PLB)、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手术方法将江西省彭泽县中医医院 2018 年2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40 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A 组、B 组,各20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 组患者年龄18~40 岁,平均(21.89±2.11)岁;女性7 例,男性13 例;发病时间 2~18 h,平均(3.21±1.12) h;B 组患者年龄21~43 岁,平均(22.62±1.32)岁;女性6 例,男性14 例;发病时间为2~19 h,平均(3.31±1.02)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获得江西省彭泽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等。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等。

1.2 方法 A 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并取平卧位,于右上腹腹直肌作8~10 cm 切口,依次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利用大“S”拉钩扩大视野,使胆囊及胆囊管完全暴露,精准切除胆囊,使用无菌纱布将体内渗液吸净,在患者腹壁内部放置引流管,清理腹腔后缝合伤口,手术之后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B 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进行气管插管,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并全身麻醉,首先于脐孔下10 mm 处入路,并在腹腔中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分别在右腋前线肋下行5 mm 切口、剑突下约3 cm 处行10 mm 切口,使用电钩及分离钳将后三角分离,解剖胆囊管并进行剥离,最后将穿刺孔进行缝合,结束后行常规胃肠减压力,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速度3 000 r/min,10 min 离心时间,进行血清分离,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血清PA、PLB、Hb 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血清白介素 -8(IL-8)、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②,以上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手术相关指标、血清PA、PLB、Hb 水平及血清IL-8、CRP、TNF-α 水平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B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较于A 组少,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能量代谢指标 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 d 血清PA、PLB、 Hb 水平均下降,而B 组高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 (d)A 组(n=20) 122.41±14.21 118.62±26.81 32.72±4.42 9.42±2.71 B 组(n=20) 59.62±6.52 73.12±12.34 24.83±3.64 5.72±1.61 t 值 17.961 6.895 6.162 5.249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表2 两组患者能量代谢指标比较( mg/L)

表2 两组患者能量代谢指标比较( mg/L)

注:与术前比,*P<0.05。PA:白蛋白;PLB:前白蛋白;Hb:血红蛋白。

组别 PA PLB Hb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A 组(n=20) 154.31±14.13 130.41±13.37* 205.42±23.13 145.33±16.26* 114.26±13.13 75.37±8.25*B 组(n=20) 154.37±13.15 148.33±12.46* 205.37±22.46 185.69±20.36* 114.37±12.46 98.13±10.16*t 值 0.014 4.385 0.007 6.927 0.027 7.777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注:与术前比,*P<0.05。IL-8:白介素 -8;CRP:C- 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IL-8(mmol/L) CRP(mg/L) TNF-α(mmol/L)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 A 组(n=20) 10.82±2.45 58.73±12.34* 6.95±1.22 29.92±4.83* 4.31±1.22 24.62±5.23*B 组(n=20) 11.52±2.84 21.32±9.91* 7.14±1.03 11.32±2.42* 4.68±1.12 7.25±3.03*t 值 0.835 10.571 0.532 15.397 0.999 12.852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炎性因子 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 d 血清IL-8、CRP、TNF-α 水平均上升,而B 组低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结石阻塞胆囊管进而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胆汁不能排出体外,引发结石性胆囊炎[4],以往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处理,可切除明显的充血水肿、组织粘连严重的胆囊部位,但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可影响患者机体恢复速度,且感染发生率较高[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方法,该手术方式切口小,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另其通过直接切除胆囊病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迅速恢复,并加快患者机体的能量代谢作用[6]。血清PA水平与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相关,血清PLB、Hb 均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情况,其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密不可分。手术创伤、应激均可影响患者围术期的营养状况,进而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A、PLB、Hb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较于A 组少,手术、肛门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相较于A 组均缩短 ;术后3 d B 组患者血清PA、PLB、Hb 水平高于A 组,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小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同时可改善患者能量代谢。

血清TNF-α、IL-8 可介导炎性因子大量释放,造成机体靶器官损伤,促进机体炎症反应,进而加重病情;由于受到创伤或外界因素的刺激,机体可大量释放血清CRP进入血液,增加术源性损伤程度,影响病情恢复[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利用小切口试探体内渗液,适当剥离并切除病灶,对伤口愈合影响较小,减少创伤的同时可抑制机体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炎症反应,降低对机体的应激损伤,控制病情发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患者血清CRP、IL-8、TNF-α 水平在术后3 d 较A 组降低,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综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可改善机体能量代谢,缩短住院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胆囊炎炎性胆囊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