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表征与学生投入的相关性研究

2021-03-18谢冰心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9期

[摘 要] 图像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视觉学习能力。可视化表征是实现视觉学习的路径。以形象思维见长的高职学生在通过可视化表征进行视觉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福建某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针对性的可视化表征教学策略的引导和实施,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线下教学成果的质性分析和线上学习平台数据的量性分析,得出可视化表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

[关键词] 可视化表征;视觉学习;学生投入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自我构建视觉意象与提升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Z190057)

[作者简介] 谢冰心(1976—),女,福建莆田人,硕士,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9-0030-04    [收稿日期] 2021-09-14

一、相关背景及理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美国教育界提出了“视觉教学”概念;20世纪60年代,视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自2006年起,美国教育界开始致力于视觉学习、可视化表征研究。可视化(visualization),词源为visual,意为“视觉的”“视觉资料(指说明性的图片、影片等)”。可视化表征、视觉表征、知识可视化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视觉学习是通过可视化表征实现的学习。可视化表征的实质是,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像、图表、视频、符号等形式,使之形象、简洁、个性化,达到快速高效构建、传播知识的目的。

知识可视化是视觉学习的重要形式;视觉表征又是知识可视化的重要实现途径。任悦指出,表征就是探讨符号如何表现“意义”,视觉表征 (Visual Representation)就是对以视觉符号为中介进行的意义交流的各种现象的研究[1]。朱永海指出,知识视觉表征,就是借助于媒介工具将知识的意义及其组织封装于视觉文本之中,并进行恰当的阐释,形成意义生产,以意义封装与阐释为主的意义生产就是表征。从这个角度来说,表征也就是一种意义创造,或者说是用视觉媒体进行意义的编码与交流[2]。但正像何秋琳在《视觉学习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的,视觉学习研究应该基于真实的情境,真实情境下的视觉学习研究,不管是对学习者而言,还是对视觉学习本身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教育(教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要服务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成效。可视化表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是否对学习者真正有意义,有必要从实践方面进行研究,这也是本文选题的逻辑起点。近年来,笔者开始研究这个课题,选择了与诸多学者研究不同的角度——可视化表征与学生投入的关系,以所在学院2019级广告专业96位同学为研究样本,通过行动研究法探索视觉学习视角下可视化表征与学生投入的相关性。

(二)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就曾研究过意象与思维的关系,提出“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4]。20世纪60年代,阿恩海姆通过大量的心理学、脑科学研究成果,提出视觉思维理论,认为视觉思维是一种与语言思维不同、通过视觉意象进行思考的系统化思维方式。“思维是借助于一种更加合适的媒介视觉意象进行的。”[5]视觉思维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思维模式,“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或媒介)”。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视觉思维,本身即包含了视觉学习;视觉学习,就是视觉思维原理的运用,即通过视觉意象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国家智库高级研究员乌尔里希·伯泽尔在《有效学习》一书中指出,学习活动就是思维活动[6]。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脑在加工信息时,有两种功能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通道:一是以言语信息为基础的编码通道;二是以视觉信息为基础的编码通道。视觉信息能帮助人们更加容易地理解符号信息和言语信息。这一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将言语信息表征为可视化,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美国脑科学家斯佩里和加扎尼加等人的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具有言语优势,偏好理性思维;右脑具有视觉优势,偏好感性思维[7]。传统教育模式从作用点上看,基本集中于学生的左脑,而右脑却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据此,借助可视化表征把知识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图像,开发右脑的潜能,自然十分必要。

(三)学生投入概念

教育心理学家泰勒(Tyler)于1930年代,第一次使用“学生投入”概念,将其界定为“用于任务的时间”。Fredrick等(2004)将学生投入划分为情感投入、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投入指对学业任务或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等)的积极情感反应及对学校的归属感;认知投入是一种思维训练,包括学生在学习时使用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资源的高度卷入[8];行为投入指个体参加在校期间的学业或非学业活动的高度卷入,如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和班级规则等。

二、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由德裔美籍社會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于1940年率先提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9]。

三、研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焦虑不安甚至恐惧,英语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针对这种学情和问题,结合视觉化时代这一大背景,本研究提出假设:将视觉学习融入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语言可视化表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行为投入。

(二)制定行动方案

第一阶段:根据视觉学习理论和相关的外语教学理论,构建视觉学习范式。第二阶段:选定研究对象,实施第一轮行动研究。之后,进行资料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和描述性的评价总结。第三阶段:根据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实施第二轮行动研究,收集并分析数据、总结。第四阶段:全面深刻分析两轮行动研究的资料,形成研究报告。

(三)实施语言可视化表征策略

第一是视觉学习推介。本研究采用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根据课程标准,该课程上下册共16单元,需要一学年120学时。在行动研究中,共分配了16课时,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视觉思维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及其功能——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理论解读》《视觉思维》,以及永田风志的《图解式学习法》等。第二是对学生进行视觉基本元素,即图像(包括视频)、图形、表格、符号、色彩等的应用训练。运用曼陀罗训练法提高学生对物象的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的感知力。在实际操作中,坚持练中学、学中练。第三是视觉学习笔记习惯的养成。笔记本要求A4大小,尽量用符号和图形代替关系。课堂用笔需要三种颜色:黑、红、蓝。统一用黑色记录基础的知识点;红色记录重点;蓝色记录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第四是鼓励学生用视觉思维图解词汇、句子和文本,把所学知识进行可视化的输出,然后与同伴相互阐述各自的图解。第五是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分工收集与单词意义相对应的图片,制作单词卡,建立班级单词图库。

四、数据和资料获取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据,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没有借用相关的软件,而是用更直观的便于学生理解的统计法。情感投入是根据康奈尔(1990)设计的表格,评估学生情感投入情况。该评估由师生双方共同进行。认知投入是通过学生平时学习新课和完成作业的模式、笔记的习惯和自我反思的内容等,分析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行为投入是通过课堂观察记录、线上平台“WE Learn”,从平均正确率、平均进度、学习时长等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五、研究结果

研究得出的数据如图1、图2、图3、图4。

图1显示:实验后期,学生自己认为处在积极、投入和兴趣、开心两个积极维度上的人数,达到前期的2.83倍,教师的评估为前期的2.85倍;而学生自己认为处在焦虑、厌倦和愤怒、反叛两个消极维度上的人数,只是前期的二分之一,教师的评估也只是前期的十一分之四。可见情感投入从实验前期至后期呈正向变化。

图2显示:在四个维度上,不管是学生自己评估还是教师评估,实验后期相比前期的人数均呈倍数增加,处在1.77倍~3.86倍区间。可见认知投入从实验前期至后期呈正向变化。

图3、图4对比显示:学生行为投入在三个指标中,实验后期比前期分别提高29%、73%、91%,呈正向变化。

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笔记、日志、课堂观察、学生访谈记录等,可以看出,可视化表征因为允许学生从自身认知水平出发,自己动手构绘认知图式,把隐性知识图像化,显性知识结构化,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立体思维的转化和建构,视觉感知能力、视觉解读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表达能力、视觉隐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对图片的观察、视觉元素解码、意义编码和意义重构的过程中,再构了程序性知识,有效地缓解或消除了学习英语的焦虑。

六、分析与结论

首先,从学习工具看。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过去理所当然地以语言为信息载体的选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的容量、传输和接收信息的效率,不但被信息的供给者和发布者所关注,更被信息的需求者、接受者所关注。而可视化表征从两个方面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一是传输信息的容量提高了;二是加工信息的效率提高了。认识的变革、实践的变革,常常有赖于工具的变革,可视化表征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毫无疑问地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进行社会实践包括学习的有效工具,因而必然会被受教育者所欢迎和接纳。

其次,从获得感看。高职学生在中学时代,相对于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来说,是一个并“不成功”的群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其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现在他们发现,可视化表征能够提高自己的學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回报,有较高的学习获得感,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最后,从脑科学角度看。知识可视化对于学习者之必要在于:一是大脑更容易感知、理解、建构形象化的知识;二是人的感知系统中,视觉处于绝对的优势,可视化表征便是充分发挥视觉功能的必然之举。

姜大源指出,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抽象思维的智能;二是基于形象思维的智能。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大部分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 10 ]。我们的研究也证明,视觉学习正适合以形象思维见长的高职学生;而且在操作层面,不仅没有任何障碍,反而富有成效:它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视觉学习并不依赖良好的绘画水平,其关键是用自己的可视化表征表达自己的理解,只要能利用简笔画、箭头、方框、圆圈等符号就行了,用查尔斯·菲利普斯的话说就是:“越简单,效果就越好,称自己不会画画的人制作出的图像往往能更高效地传达信息。”[ 11 ]

参考文献

[1]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8.

[2]朱永海,张舒予.知识视觉表征:知识可视化的实践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3(8):19.

[3]何秋琳.视觉学习研究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8):31.

[4]ARISTOTEL. Helt, On the Soul [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7:431.

[5]魯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88.

[6]乌尔里希·伯泽尔.有效学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30.

[7]尼克尔斯.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M]. 杨雄里,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4-23.

[8]徐波.高校学生投入理论:内涵、特点及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6):52.

[9]KEMMIS S, MCTAGGARTR.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M]. Geelong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2.

[10]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11]查尔斯·菲利普斯.如何进行视觉思考[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10.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Student Engagement

XIE Bing-x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utian, Fuj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mage age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of visual learn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 is the way to realize visual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thinking in images have the advantages in visual learning through visual representation. Taking the students of advertising major in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Fujian as the object, through the guid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visual represent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using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offline teaching results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data are carried out. It is concluded that visual representation can promote students’ emotion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engagement.

Key words: visual representation; visual learning; student engagement

305050190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