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校本作业实践的供给研究

2021-03-17陈粮宜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项目化学习学情

陈粮宜

[摘   要]供给问题是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的关键问题。校本作业供给可分为目标清单型、知识拓展型、策略运用型、资源导航型、实践标准型和探究启发型。在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校本作业可以将供给与评价相结合,运用多样化供给载体,积累有效供给资源,并可以基于学情适时进行集中或分散供给。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校本作业;学情;供给资源

一、校本作业与项目化学习的融合探索

1.校本作业之“基”

校本作业即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自主编制的作业教学方案。校本作业的实施能够提升作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师生在作业教学中的主动性。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师大附小)已积累了十余年的编制及实施校本作业的实践经验,并在总结实践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可操作、可复制的校本作业实践路径。学生通过“集五福”“让年夜饭凉得更慢些”“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等校本作业以及多元化、过程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与质量。

2.项目化学习之“路”

项目化学习是近年来各类学校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它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行为、合作意识、问题解决与成果发表,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项目化学习主要包含以下要素:驱动性问题、真实情境、合作学习、工具与资源运用、问题探究成果。但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理念存在理解误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缺乏持续性动力,探究成果展示形式化等。

3.项目化学习与校本作业的双向互促

以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指导校本作业的编制与实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价值。于教师而言,校本作业中结构化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是教师的实践抓手,能够促进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理念的接纳。于学生而言,明确的实践步骤是学生持续完成项目探究过程的保障。同时,项目化学习理念也为校本作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校本作业与时俱进。

二、确立校本作业供给理念

工具与资源支持是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关键。因此,供给问题是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的关键问题。“‘门’主题贺卡作品展”是师大附小编制与实施的项目化学习校本作业案例(以下简称“门”校本作业),以五、六年级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该项目以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为背景,引导学生走进福州古厝,通过团队讨论、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动手创作和策划展览,探究古厝中“门”的奥秘。

1.学生需要精细化供给

精细化供给的前提是教师能够精确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薄弱之处。将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精细地呈现于校本作业上,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难题。具体而言,在校本作业中需要呈现清晰的、分步骤的、系统的引导支架,为学生提供知识拓展、资源获取及策略运用等方面的必要信息,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成品等各方面都需要精细的指导。精细化供给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及理想成果产出。

2.教师是“活”的供给资源

将校本作业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依托,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出学生的活动。在设计校本作业时,由于难以准确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及所需要的支持,所以精细化供给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循循善诱。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生成性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教师作为“活”的供给资源,需以成人的视角,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地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校本作业的设计理念与实践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资源供给者和激励者,而非事事包办者。

三、细化校本作业供给类型

1.目标清单型供给

目标清单型供给主要呈现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师生初步认识与整体感知该项目,消除对项目化学习的陌生感。“门”校本作业的目标清单如表1所示。

2.知识拓展型供给

知识拓展型供给主要呈现相关拓展知识,以满足学生边做边学的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需要了解相关辅助知识,以推进问题解决。在“门”校本作业中,教师在学生制作贺卡前,向其呈现了贺卡的相关知识,即“贺卡是人们相互表示问候的一种卡片。贺卡可以分为折页式、三折式、开门式和其他创意式”。

3.策略运用型供给

策略运用型供给聚焦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主要解决学生在探究中“怎么做”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需要准确评估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操作难题,为学生提供操作策略。在“门”校本作业中,学生需要获得有关门的高度、宽度等数据,从而在制作贺卡时能够通过缩放还原门的样式。对此,教师呈现了如下策略:用卷尺、软尺直接测量;用替代物测量,如先用木条测量门的高度,再测量木条的长度;用电子产品测量,如用手机测量软件测量。

4.资源导航型供给

资源导航型供给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渠道搜集资源。教师提供明确的资源搜集渠道,有利于学生提高资源获取效率。在“门”校本作业中,面对搜集资料任务,教师呈现了与主题相关的网站网址、图书名称及可供求助的对象;面对实地考察任务,则呈现了学生可能考察的目的地信息,如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

5.实践标准型供给

实践标准型供给主要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为学生的探究行为或实践成果展示提供标准参照。精细化的实践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践要领,推动项目化学习成果落地。如“门”校本作业中,教师对“门”主题贺卡的制作呈现了如下标准要求:请仿照实地考察中你所选取的“门”制作贺卡;“门”上要有春联和“福”字;贺卡内页要有中文版福州介绍词以及英文版新春祝福;达到前三项要求后,可以自由地装饰贺卡。考虑到既定的贺卡图片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因此在校本作业中并未呈现成品贺卡。

6.探究启发型供给

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任,探究启发型供给不呈现明确的信息,而常以小锦囊的形式呈现启发性问题,以启发学生自主开展进一步的思考或探究。如“门”校本作业中,在设计祈福门饰部分,教师设计了小锦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门饰纹样的含义。

四、提炼校本作业供给策略

1.积极导向,供给与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即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动态、多次的评价。在项目化学习中,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对不同探究阶段进行总结与反思。以“门”校本作业为例,在“搜集资料”后,教师呈现了三个评价点,即能提取关键信息、了解门的结构、了解门饰品,要求学生用打星号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三个评价点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更具目的性,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效率。此外,学生在剔除无关资料的过程中,还能够更好地理解所需核心资料,产生对资料的初步思考。

2.优化呈现,运用多样化供给载体

多样化供给载体可以丰富校本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内涵,使学生避免视觉疲劳。供给载体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文字为载体,条分缕析地呈现供给内容,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探究。采用文字载体的优势是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文字信息,相对轻松地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二是以图片为载体,使待探究的内容具象化,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对于动手实践项目,如制作贺卡,借助图片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操作步骤。三是以视频为载体,综合呈现文字、图片和动画,降低项目操作难度。如在“门”校本作业的实践中,教师录制了探究指南视频作为线上数字导航。

3.关注需求,积累有效供给资源

在项目化学习中,一个精心设计的项目具有重复运行的价值,而一个成熟的、有推广意义的项目则需要经历多个周期的检验。经过第一个周期实践后,教师会发现有些供给是不准确或无效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如在“门”校本作业中,指导学生设计“门”图标的供给语言是“色彩协调”“图案新颖”,而这样的语言过于抽象,需要教师进一步解释。而有些供給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积累起来并形成资源库。在二次实践中,教师需要继续积累有效供给,及时更新资源库,以提升校本作业的研发效率。

4.精准施教,适时进行集中或分散供给

集中供给是指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而分散供给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其中蕴含着供给精准化的要求。面对校本作业,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浏览,明确每个部分的任务与要求。不同阶段进行集中供给具有不同的效果:在执行项目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项目;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共同的难题;在项目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与反思。实践表明,集中供给对于刚接触项目化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由于不同学生在智力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切的引导与支持。

总之,校本作业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实践载体,使项目化学习的操作路径更加明晰。在校本作业中,各类有效供给能够为学生提供精细化的支持,是项目顺利推进的保障。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供给资源,使校本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   姚力宁)

3500500316581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项目化学习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