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模式促进中小学党建工作路径研究

2021-03-16吴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建+师范大学民族团结

吴洋

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6〕17号)明确指出:中小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以来,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相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探索中小学“党建+”模式,为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政治保障,已成为目前中小学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党建工作为例,积极探讨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师德师风、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相融合的工作路径。

一、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两张皮”

一直以来,中小学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优劣、考试成绩的高低、升学率的高低是学校管理者及广大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党建工作被忽略,甚至被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中小学满足于规范性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在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方面略显不足,导致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业务“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党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单一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发展的机遇对教师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力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以党的建设引领教师发展,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忽视了对教师党员的教育培养,认为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最为重要,出现了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情况,党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对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党建+”模式促进中小学党建工作路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融合,在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师德师风、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党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精神引领,需要党建工作提供政治保障。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党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师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创建的责任,注意宣传和挖掘西南联大传统,树立“刚毅坚卓”联大精神,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继承云南师大附中“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不仅要学会,关键要会学”的育人理念,发展“不仅要教会,关键要会教”的办学理念,倡导“爱+智慧”理念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着力打造和培育优秀教师队伍,追求“办高品质、有灵魂的学校”。学校党委在创建云南省“文明校园”、昆明市“文明单位”,开展“文明城市”、学校班级、年级文化建设,走廊、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党建+德育教育”

党建工作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起到领导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党委推行“大德育”理念,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德育工作,整合学校职能部门、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家长委员会、派出所、西南联大等资源,将工作落实到年级、班级、每一位学生。学校创造条件,按计划开展班级主任定期培训;建立健全团队各级组织,比如“少年团校”,开展主题团队会,做到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都有组织的引领、教育和陪伴;积极推行党章党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认真组织开展学年“入学教育”、学期“安全教育月”“读书科技节”“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青春期教育、初二学生集体14岁生日、离队建团、辞旧迎新、军训、假期德育课业等活动。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德育活动已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特色化,大德育理念深入人心。

(三)“党建+师德师风”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积极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党建工作的指引。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通过加强“五强五好”党组织建设,增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创一流党建,践行立德树人”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92名党员,占比75%,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班级管理、教学业绩和服务学生上冲在最前边,保证学校在昆明市几次质量检测中稳居前茅。学校党委通过抓干部、抓普通党员、抓师德师风,打造了政治过硬、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确保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四)“党建+民族团结”

云南民族中学党委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党建工作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办学工作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一是在德育工作中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党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通过每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团队日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民中讲坛”,围绕“一个共同理想”“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周,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学说民族话、学唱民族歌”及“一族一宴”活动,让民族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党委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立足教材,发挥学科优势,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三是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学校党委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教育》《民族理论常识教育》等地方课程,以及《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漫谈》《民族民居》等校本课程。近年来,学校共出版校本教材16本,形成了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党委还先后开展《云南省城市民族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10多个课题,进一步研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是在艺术、体育、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党委通过支持建设学校民乐团,举办“彩云现”民族艺术节、民族运动会,自编自排《快乐民族风》大课间操,开展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模型创新实践,成立多元民族文化社,组织开展云南民族博物馆、民族村研学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五)“党建+脱贫攻坚”

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也是中小学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对口单位是梁河一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对梁河一中的教育扶贫工作,制定《云南师大附中帮扶梁河一中的实施方案》;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依托学校各党支部组建附中党务工作专家团队,党员100%参与,定期开展两校党务工作交流、分享经验,以支部党员教师交流并开展同课异构、专题讲座、教学诊断、同上党课和共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方式,把党务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升了党务工作的有效性;以班主任为核心,在分管德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的领导下,组建附中德育管理专家团队,党员占60%,定期到梁河一中开展班级建设、德育管理经验交流和心理疏导、班会课示范等工作;承擔梁河一中德育教师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培训、观摩班会课示范、交流校园文化和社团建设等工作。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梁河一中教师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培训能力等,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师生活力提升。通过三年的帮扶,梁河一中实现了低进高出的目标,逐步实现了高考上线率100%的目标,梁河一中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势头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诸惠华.新形势下创新中小学党建工作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教育,2020(19):28-29.

[2]轩明.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Z1):13-14.

(作者单位 中共云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猜你喜欢

党建+师范大学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