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蟹猴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肺炎的诊治

2021-03-16张飞燕马玉华张玉林吕龙宝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阴沟食蟹头孢曲松

张飞燕 , 马玉华 , 王 芸 , 金 洁 , 张玉林 , 刘 超 , 吕龙宝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50000)

自2020年1月25日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人工饲养的食蟹猴出现流鼻液、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根据临床发病情况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炎。

1 发病情况

该猴场食蟹猴健康状况良好,所有实验猴每半年接受1次肺结核(TB)、猴疱疹病毒I型、猴逆转录D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猴T细胞趋向型病毒I型、猴水痘病毒检测,都为阴性,由人工饲养,每日喂定量的配合饲料和青饲料,自由饮水。每日清洗猴笼,每周不少于2次常规消毒。自2020年1月25日以来,由于气温变化较大,通过日常饲养观察发现,3~6岁青年食蟹猴表现出流鼻液、咳嗽、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表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等症状,饲养员对临床症状严重的食蟹猴立即转入兽医房,隔离治疗。

2 实验室检测

2.1 血液学检查 在食蟹猴清醒状态下,清晨空腹后肢静脉采取3只食蟹猴乙二胺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1 mL,编号为MF1~MF3,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 (WBC)、淋巴细胞数 (Lymph)、单核细胞数(Mon)、粒细胞数 (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细胞百分比(Mon%)、粒细胞百分比 (Gran%)、红细胞数 (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压积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和血小板压积(PCT)。

2.2 病毒检测 采取食蟹猴2 mL全血进行血清分离,按照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另外,按照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操作说明,将无菌拭子插入食蟹猴鼻腔中分泌物最多处,在鼻腔内贴鼻腔壁轻轻转动拭子3次,采取鼻拭子;将拭子从食蟹猴口腔越过舌根,到达咽喉壁、上颚扁桃的发红部位,反复多次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应避免触及舌部,取出咽拭子,立即对样本进行处理和检测。

2.3 细菌检测 对出现流鼻液、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3只成年雄性食蟹猴无菌采取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无菌接种在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37 ℃恒温培养18 h观察细菌生长状况,挑取可疑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过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纯化和进一步生化鉴定,细菌生化鉴定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GP革兰阳性细菌鉴定卡和GN革兰阴性细菌鉴定卡。按照说明书挑取单菌落至3 ml无菌盐水(0.45%)中,制备菌悬液的浓度范围为0.50McF左右,上机鉴定,采用动态法读数,于3~10 h内完成鉴定。

2.4 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选用常用的7种抗菌类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放置培养箱37 ℃ 培养 24 h 后取出,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mm)。结果判定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1]。所用 7 种药敏试纸片分别为诺氟沙星(NOR)、氨苄西林(AM)、环丙沙星(CIP)、青霉素(PG)、庆大霉素(CN)、头孢他啶(CAZ)、头孢曲松钠(CRO)。

3 结果

3.1 血液学检测 本试验参考全国医学灵长类研究中心实验动物大数据库猴生理学指标[2],结果如表1所示,3只食蟹猴白细胞(WBC)和单核细胞数(Mon)都升高,表明存在急性炎症反应。

表1 血液学检查

3.2 病毒检测 3只成年食蟹猴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都为阴性,判定该食蟹猴未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

3.3 病原菌检测 3只成年食蟹猴鼻拭子样本在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 h后都生长出优势菌落,该菌落呈白色或乳白色、圆形、湿润、不透明、中等大小,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多个存在。咽拭子样本菌落呈乳白色小菌落,革兰镜检可见阴性小杆菌。挑取可疑菌落进一步分离培养,经梅里埃微生物生化鉴定,确定鼻拭子样本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ID:99.9%),咽拭子样本细菌为阴沟肠杆菌(ID:99.9%)。结果表明该发病的食蟹猴为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3.4 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中等敏感;对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敏感(表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表3)。

表2 阴沟肠杆菌对7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结果

表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7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结果

4 治疗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发病初期,全群给予克感敏(片剂)或小儿氨酚黄那敏口服,2次/d,混于青饲料(苹果、红薯、南瓜、莲花白等)或蒸糕(常规饲料加水搅拌机搅拌均匀后蒸箱蒸熟)中饲喂。剂量:成体猴按克感敏1片/次,小儿氨酚黄那敏口服1袋/次;亚成体猴克感敏1/2片/次,小儿氨酚黄那敏口服1/2袋/次,并于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剂量按成体猴0.5 g/次,亚成体猴0.25 g/次,自由饮用,疗程一般为7~10 d。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病例则采取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维生素C及注射用水用药,具体用药剂量:成体猴:头孢曲松钠1 g+注射用水2 mL+地塞米松2 mg+利巴韦林100 mg,维生素C 0.5 g/次;亚成体猴:头孢曲松钠0.5 g+注射用水2 mL+地塞米松1 mg+利巴韦林50 mg,维生素C 0.5 g/次,2次/d,肌内注射,疗程为10~12 d。对于呼吸困难的成体猴,肌内注射氨茶碱2~5 g/(kg·bw),1次/d。通过上述疗程的治疗,3只食蟹猴病情好转,停药后观察,3只食蟹猴精神及饮食情况都完全恢复。

5 讨论

本试验结合食蟹猴病例,病毒检测了在冬春季节易引起非人灵长类病毒性肺炎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均为阴性。同时也开展了食蟹猴血常规指标的检测,通过观察一些指标的变化来提示食蟹猴存在的潜在病变,如WBC升高提示急性感染性炎症,过高提示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其中MF1食蟹猴WBC显著升高,提示急性感染,Mon过高提示发炎、肿瘤、细菌感染初期、应激等[3]。最后,根据临床发病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确诊3只食蟹猴为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炎。阴沟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通常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寄生,在特定条件下其能感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同时也可感染创口,严重时引发败血症等[4]。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健康宿主不致病,可具有生理作用。但当动物由于外伤、应激和环境造成免疫低下或者生理功能异常时,可使动物机体致病,影响动物种群繁育和动物试验结果[5]。

本病例食蟹猴的发病较急,起初怀疑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食蟹猴细菌性肺炎,因为肺炎双球菌是引起细菌性肺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但经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梅里埃微生物生化鉴定,确定鼻拭子样本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ID:99.9%),咽拭子样本细菌为阴沟肠杆菌(ID:99.9%),结果表明该发病的食蟹猴为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推测其原因可能:(一)气温骤变,没有及时对食蟹猴采取保暖措施和调整饲料营养,导致食蟹猴自身免疫力下降;(二)从病原菌分离培养到药敏试验结果出来需要耗费2~3 d,在发病较急、临床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兽医为了有效、及时治疗,就会凭经验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起初治疗效果显著,但在疫病原因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或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长期可致使食蟹猴体内菌群失调,导致阴沟肠杆菌从消化道移位到呼吸系统。本病例同时对2种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2种病原菌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均敏感,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原因可能是食蟹猴治疗的头几天连续使用青霉素产生耐药。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极为普遍,在实验猴验饲养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在动物感染原因尚未明确前、动物发病就立即凭借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会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导致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天气,随着季节更替及天气变化调整饲料营养,增强动物抵抗力,控制室内环境及易感病原微生物等,做到科学预防,如冬春季重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控制病原菌的感染,首先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人员、车辆、饲料、用具、物品出入饲养区的管理,降低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性感染的概率;其次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发病个体,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使用抗菌药,并加强护理。

猜你喜欢

阴沟食蟹头孢曲松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清肺化痰汤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
食蟹
融化的冰床
食蟹猴在胚胎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用食蟹猴脱毛症病因分析及防治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头孢曲松钠治疗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的临床效果观察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
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性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