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研究

2021-03-15曹莹

学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感数学教学

曹莹

摘 要: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广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并不是特定的某种技能或知识,更不是简单的学习能力,而是一种以数学技能为基础,逐步形成于学生學习实践之中的综合性能力。因此,数感的培养同样是当前阶段教学改革背景下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数感;数学素养

所谓数感,指的是人对于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对于数感的内容和表现,课程标准给出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何意义,又该如何培养呢?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

这里我们强调的“数感”, 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数”所形成的种种感悟,如对梳理关系的理解、数和数量的认知、对运算结构的估计,等等。在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真正意义上让小学生对数字产生自己的感受,才能成功地激起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才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来源。

二、小学生数感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数感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低年级小学生数感较为薄弱,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感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第二,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缺乏了解和运用的能力。习惯精确计算,而缺乏口算、心算、估算能力,给他们一个公式,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进行笔算。如果要求其估算,则估算的偏差很大,对于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缺乏整体性的把握,虽然计算技能掌握得比较牢固,但是思维方面存在较为薄弱的情况。

第三,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欠缺。数学语言有三个组成部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很多小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欠缺,无法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进而无法展开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感知,也无法迅速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应革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将数感生活化。在动手操作中建立数感;通过细致地观察记录,强化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算来提升学生的数感。

(一)革新陈旧的教学观念

事实上,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过程中,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数感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起数感。具体来说,数学固然是一门强调精确的学科,但是数感仍然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在数感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要给学生灌输多少“规范”,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数感培养的过程中,推理的严密性以及数学结构本身的逻辑性,都是数感培养的基础所在,也同样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行路径。所以,无论是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的角度,还是从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的角度,数感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结合生活实际,将数感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广泛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学生的数感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数感生活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这就要求一线数学教师必须对数感生活化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也有必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展示自身的探索成果,从而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感。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同样重要,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情境,然后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数感培养和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在动手操作中建立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科不是单纯的理论性学科,不可仅仅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从概念延伸到实践操作中。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探索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建立良好的数感。比如,要了解加减法、乘除法的真正内涵,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的含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一些红豆、花生米到学校,将加减乘除与数量关系直观地用实物呈现出来,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数学、了解数量关系。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不仅要在课上动手操作,还要在课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当然,在课后的动手操作,可以鼓励家长一同参与。

(四)通过细致地观察记录,强化学生数感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的思考,以及对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观察、分析和感觉。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数学关系,我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细致观察,根据问题的条件和关系,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将静态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态的数学观察和数学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数感,对问题有灵敏的感觉、感知和迅速的解决。当然,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将自己的观察所得、所感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增强数感。

(五)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从本质上说,文章重点研究的数感,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智技能。相对于动作技能以肌肉运动为基础,并于外部行动中予以表现的特点来说,心智技能实际上是一种依托于人脑的技能,当需要的情境下,数感自然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然,这一境界需要长时间的针对性培养方可达到。

所以,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始终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从复杂情境中提取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能够初步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例如,在带领学生踏青这一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上,可这样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我们这次踏青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哪些问题是可以依靠数学知识去解决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纷纷回答:大巴车座位问题、购票问题、排队问题……同时,学生并没有满足于提出问题,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系列颇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思考的过程、方案的合理性等。在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出发点,较为全面地考虑到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初步的数感。从这一角度来说,只有将数学技能、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够让学术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感。

(六)鼓励心算、估算,以心算提升数感

低年级的小学生数感比较弱,他们对于数字、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了解,计算常常会出现加减搞错、忘记进位、不会估算等问题。这都是数感弱的重要表现。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更好的数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算、估算。学生在心算、估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计算策略,重组数字,而且要注意对运算规则的遵守,这会大大刺激学生不停地思考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大地强化学生的数感。

以上,我们从六个方面谈了数感的培养策略。这都是从学生层面来分析的,是提升学生数感的良好方法。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提升自身的数感素养更不容忽视。作为学生数学的启蒙者和领路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数感的点滴养成。

此外,不能仅仅关注单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的数感素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数感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数感培养,留心生活中的数学,努力探索提高数感的方法与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不断提炼、消化、创新,与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简要阐述了小学生数感的缺失现状,并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将着眼点放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上,还要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很多努力,依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在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将两者有效融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感能力得到提升,充分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冉冉.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樣培养学生的数感[J].好家长, 2019(21).

[2]王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文渊(小学版),2019(1).

[3]孙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4).

[4]焦麟.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J].读天下(综合), 2019(10).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数感数学教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