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融审计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路径

2021-03-15赵明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融安全

赵明丽

[摘    要] 审计是为了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全面而有效履行的一种控制活动,金融审计维护金融安全是审计原始目标的要求,也是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体现。区域金融审计体系维护区域金融安全要求我们从宏观金融审计观出发,建立以区域内政府金融审计为主体、区域内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为核心、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补充的区域金融审计监督体系,并创新审计模式、拓展审计监督范围、建立区域性金融审计预警系统,把区域性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关键词] 金融审计;区域性金融风险;金融安全;路径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风险越来越现实,而区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其破坏力极强,一旦爆发不仅影响当地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金融开放及金融业正向混业经营过渡的大背景下,探討金融审计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简要分析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出发,研究金融审计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具体路径,以期能更好地指导金融审计实践工作。

1      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及主要特点

同国家金融风险比较,区域性金融风险不仅受国家宏观控制,还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会因为地方经济政治环境变化而产生风险,使得区域性金融风险更具复杂性。另外,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传导性,局部机构甚至一个企业的经营恶化就有可能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且传递效应极强,区域金融在面对周边区域或全国性的金融风险时也会受到较大冲击。近年来,随着各地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的活跃,区域性金融风险有所集聚,其主要来源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房地产金融的风险在不断累积。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尽管近年来严禁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但存量及变相、借道进入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金额仍十分庞大。另一方面,由于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导致该行业景气度下降,这样不仅对存量贷款的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还会因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价值变动加大银行风险敞口。二是地方“影子银行”业务的兴起及金融创新导致地方金融风险增加。一方面,由于一些从民间借贷市场融资的企业往往也同时是银行的客户,从而有可能导致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的风险传递至银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大量创新如理财、票据等表外业务来规避金融监管,加剧了政策性风险。三是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容易引发经营风险。近年来,地方金融机构由于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涌现,分支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迅速扩张,网络金融的强势推进,导致部分地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跟不上其业务的发展,新生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比较薄弱。

2      建立完善的地方金融审计监督体系

建立以国家金融审计为主体、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为核心、社会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补充的地方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我国早期主要由政府金融审计来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监督,但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创新程度的加深,仅仅依靠政府金融审计不能很好地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和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具有审计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因此,我们应从宏观金融审计观出发,建立以区域内政府金融审计为主体、区域内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为核心、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补充的区域金融审计监督体系。

2.1   进一步完善政府金融审计机制,发挥其主体作用

政府金融审计不仅独立于各金融机构,而且还可以对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再监督,政府金融审计可以通过发挥其“免疫功能”,揭示并抵御金融安全问题。为了更好发挥政府金融审计的主体作用,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金融审计机制:一是要拓展审计对象。政府金融审计的审计对象不仅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传统的金融机构,还应该将交易所、各类登记结算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监管比较薄弱的小贷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综合理财服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财务公司纳入其审计范畴。二是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监管机构的绩效审计力度,促进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常态化监测,全面发挥政府金融审计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强政府金融审计与地方金融监管的协作。政府金融审计不仅要将当地金融监管机构纳入审计范围,还应加强同监管机构的合作,构建协作框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形成职责分明、层次明确的金融监管体系。

2.2   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的核心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能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及治理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从而发现并改进组织内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完成组织目标。为了使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在地方金融审计体系中发挥其核心监督作用,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机制:一是需要制定相关制度,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小贷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新兴的金融企业都建立一套适应自身环境的内部审计体系;二是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统一执业标准和评价依据;三是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加大对事前事中审计力度,及时识别风险敞口,加强对内部风险控制的审计,完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对金融创新业务及混业业务的审计,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

2.3   进一步完善独立审计机制,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补充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性强、覆盖面广的特征,已有实证研究发现,其审计结果信息披露的强度、披露的信息量、披露的及时性以及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等变量都与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目前,我国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相对比较宽松,为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首先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证券业、保险业、金融租赁、基金、财务公司以及小贷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出须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要求,这样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对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计,逐步完善整个金融体系的“免疫系统”。此外,为了积极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补充作用,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进一步明确会计师事务所职责,明晰审计收费标准,更好地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3      构建地方金融审计预警系统,维护区域性金融安全

3.1   构建地方金融审计预警系统

一个较完整的预警系统应包括信息的收集、金融信息的评估、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处理,识别、分析、评估并处理金融风险,从而发挥其维护金融安全的职能。所以,地方金融审计预警系统应包括金融审计信息收集系统、评估系统、分析系统及处理系统四部分。

3.2   构建金融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及金融审计预警模型

本文结合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特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设计金融预警指标体系。微观指标反映某单个金融机构风险和绩效状况,以银行业为例,可以设置盈利能力指标、不良贷款率、房地产贷款比率、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比率、流动比率等。中观层面指标主要反映不同地域由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导致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差异,如地方人均GDP、地方失业率、地方金融结构、地方产业结构等。另外,由于区域性金融风险受到国家金融风险的影响,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还必须考虑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人均GDP、财政缺口、就业率、失业率等。结合国际上的应用,本文采用计量分类评定模型(Logit Model)来设计金融审计预警模型。在设置方程y=β0+β1X1+β2X2+β3X3+…+βnXn的基础上,应用Eviews数据处理软件中的Logit估计得出方程的系数,之后通过概率分布计算得出概率模拟预警曲线。

3.3   建立金融審计信息评估系统及纠错机制

在定期收集金融审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并运用风险评估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出区域性金融风险等级,从而对区域内金融安全进行风险评级并进行预警,再通过金融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及纠错机制,由区域监管机构以及会计、审计部门联合对预警系统的数据指标出现偏差,继而进行纠错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金融审计风险的问责机制。另外,增加与其他区域金融审计监督机构的协同合作,建立区域间联合审计监管机制,通过区域间信息系统一体化和透明化,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区域内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4-6.

[2]黎仁华.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实现机制[J].管理世界,2010(2):175-176.

[3]孙颖.区域性金融风险剖析[J].统计教育,2007(3):58-60.

[4]陈燕娇,易仁萍.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结果分析[J].审计研究,2009(3):14-22.

[5]张宣波.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分析及建议[J].审计研究,2010(4):11-13.

[6]宋华.金融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金融安全
做好维护国家安全的“压舱石”
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创新问题研究
关于新时期房地产市场管理与调控的金融安全分析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调查
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