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朝天椒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2021-03-14华童新红胡建宗

中国蔬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虾子朝天椒遵义市

毛 东 蒋 华童新红 胡建宗

(贵州省遵义市辣椒产业发展专班,贵州遵义 563000)

遵义辣椒居全国各大辣椒主产区第一位,加工规模、产品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建有全国唯一国家级辣椒交易市场。遵义朝天椒占遵义市辣椒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本文在总结遵义朝天椒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遵义朝天椒产业突出“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产品特点,构架“一心两翼多点”加工企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建成一区、两平台、五中心的世界辣椒贸易城和三大辣椒生产基地的目标任务。

辣椒是贵州省遵义地区的传统蔬菜,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遵义位于我国西南部优质辣椒产区和食用消费区域的中心位置,是我国辣椒产业的优势区域,因其种质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已成为我国六大辣椒主产区之一,其中朝天椒占遵义市辣椒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遵义朝天椒因“香辣协调、品味温醇”,获第5 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全国十大名椒”称号。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更因交易范围遍及国内外、交易量大而闻名全球。

1 遵义朝天椒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遵义市各县(区)统计数据汇总,2020年遵义市朝天椒种植面积达到10.80 万hm2,占全球的3%、全国的10%、贵州省的40%,居全国各大辣椒主产区第一位;产量203.77 万t,占全球的6%、全国的10%、贵州省的51%;种植产值70.50亿元(表1)。遵义朝天椒的主要类型有指型椒、锥型椒、珠子椒等。从表1 可以看出,近几年遵义市朝天椒的种植面积、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比2016 年分别增长5.78%、11.43%;产值增长幅度较大,2020 年比2016 年增长了54.09%。

表1 2016—2020 年遵义市朝天椒种植面积及产量

1.2 加工能力建设

2020 年遵义市专门从事朝天椒烘干(加工)的企业有123 个,比2019 年增加72 个;冷藏设施(冷库)48 座,年加工规模33.9 万t,加工产值34.82 亿元(表2);用于朝天椒采后处理的大型烘干线设施设备逾120 座(台、套),干椒生产能力150 t·d-1。加工规模、产品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表2 2016—2020 年遵义市朝天椒加工企业及规模

1.3 交易市场建设

建成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辣椒交易市场。已形成以遵义虾子辣椒市场为中心,以播州、绥阳、湄潭、凤冈、余庆等县(区)的重要产地镇乡集市为纽带的干(鲜)辣椒市场网络体系,2020 年共有产地交易市场26个,比2019 年增加9 个,年干椒交易量40 万t、鲜椒交易量12 万t,年交易额80 亿元(表3),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

表3 2016—2020 年遵义市朝天椒交易市场及交易量

1.4 技术支撑建设

遵义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发布了7 个朝天椒地方标准,完成28 个无公害、有机食品产地产品认证工作。2020 年建设新技术(辣椒漂浮育苗、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态化集成栽培技术等)示范基地0.72 万hm2,标准化种植基地8.33 万hm2,规模化基地4.33 万hm2(表4);通过示范区带动标准化基地和规模化基地发展,朝天椒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表4 2016—2020 年遵义市朝天椒新技术示范、标准化种植及规模化基地面积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辣椒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不足

生产基地规模有待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不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机耕道路、田间生产便道匮乏;育苗设施、生产机械、植保器械、烘干设备、冷藏设施、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等严重不足。

2.2 科研研发有待加强

目前只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遵义市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中心和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体系遵义综合实验站等3 家科研单位,新品种选育、生产技术研发、辣椒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人才引进、奖励措施、项目支持、优惠政策等有待加强。

2.3 市场建设不完善

以朝天椒为交割品种的期货交割区建设尚需完善;资金流量不大、交易数量有待提升、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亟须改善;品牌知名度亦需提高;以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为核心的国家级辣椒产销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加强。现有产地交易市场不足且需完善功能,占道经营尚未完全消除。

2.4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目前遵义市年加工朝天椒制品32 万t、加工产值35 亿元。辣椒素、辣红素、辣椒碱等提取加工为空白,增值空间巨大。虽然2020 年加工企业增加72 个,但主要为朝天椒烘干企业,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以原料供应为主。

2.5 现有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2020 年全市朝天椒生产企业落实订单213 个,最低收购价在1.6~3.2 元·kg-1之间,但订单种植面积仅6.4 万hm2,还不到遵义市朝天椒种植面积的一半,同时企业与种植户之间联系不紧密。

2.6 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

贵州地区土地细碎,不适宜大型机械耕作,小型机械推广相对滞后;气候潮湿,朝天椒需多次采收干制,人工成本较高。一次性采收品种、采收机械严重匮乏。

3 发展思路及原则

依托遵义红色革命圣地影响力,打造“遵义朝天椒”红色品牌,突出“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产品特点。确定“一心两翼多点”加工企业集群构架,围绕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遵义综合保税区、黔北物流中心,积极打造企业集聚核心,力争成为世界辣椒食品及火锅原材料加工生产集聚区。完善辣椒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生态辣椒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提高辣椒产业科研研发能力,扩大辣椒精深加工规模,引进和帮助辣椒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增强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

3.1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加工贸易建设。

3.2 坚持以农为本,融合发展的原则

紧紧围绕服务农户、服务辣椒产业的原则,做好国家级产地市场产销平台与优势产区的有效对接,紧密连接农户和生产基地与加工基地,推进三产融合,提高国家级市场辐射带动作用。

3.3 坚持创新机制,多方参与的原则

以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的国家级辣椒产销平台和辣椒品牌培育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产地市场辣椒交易为基础,建立合理机制,推动“五大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科技交流中心)的建设。

3.4 坚持品牌培育,引领示范的原则

充分利用遵义辣椒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产业潜力,提高遵义朝天椒产品的附加值,提升遵义朝天椒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国家级品牌,示范带动全国朝天椒产业发展。

4 目标任务

4.1 建成一区、两平台、五中心的世界辣椒贸易城

以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为核心,建设集期货交易、冷藏冷链物流的世界辣椒贸易城。把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打造成为具备一个期货交割区、两个平台(产销服务平台、品牌培育平台)、五个中心功能的世界级辣椒贸易城。

4.2 建成三大基地

一是以国家级遵义(虾子)辣椒市场为核心,建设全球优质生态辣椒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13.3万hm2,完善生产基地基础设施、绿色防控设施、产品烘干设施。实施换种工程,主推“遵义朝天椒”系列品种。强化职业椒农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建设区域性辣椒科研研发基地,以虾子辣椒智慧产业园为平台,吸引辣椒科研机构和人才进行朝天椒新品种选育、生产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展示。三是建设世界辣椒食品加工及火锅原材料加工集聚基地,加快产品开发,同时引进辣椒素、辣红素、辣椒碱等提取加工企业,形成全国辣椒精深加工基地。大力招商引资,壮大经营主体,打造加工集群。

5 具体措施

一是围绕市场抓产业,二是围绕科技抓人才,三是围绕龙头出政策,四是围绕产销培主体,五是围绕链条抓金融。

5.1 稳定面积提质增效

依据市场需求,稳定遵义朝天椒种植面积在10 万hm2以上,通过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提高朝天椒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做到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态栽培技术全覆盖,增加生产效益。

5.2 提升科技研发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扩大优惠政策、增强项目支持、加大奖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建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提高朝天椒产业科技研发力度,从品种研发、生产技术、采收烘干、精深加工等全方位进行突破。

5.3 政策到位推动发展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为朝天椒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发展建议等服务。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个人、民营资本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采取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和投资市场、基地建设。

5.4 产销对接服务品牌

加快推进“遵义朝天椒”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培育国家级辣椒品牌。构建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产业信息服务,提高物流集散能力,拓展辣椒博览会会展贸易功能,积极参与农博会,宣传遵义优质朝天椒产品和品牌。

5.5 组织保障目标管理

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遵义朝天椒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宏观调控和技术指导,加强督查考核奖励,把生产任务、换种工程、椒农培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等纳入目标管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工作进度。

猜你喜欢

虾子朝天椒遵义市
红晶朝天椒等5个小山椒品种在清镇市的引种表现
消失的朝天椒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话说虾子种种
虾子捞面
虾子借眼睛
钓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