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主观创作思维培养

2021-03-13叶凌飞马硕丹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

叶凌飞 马硕丹

摘要:随着舞蹈艺术的普及,如今报考舞蹈艺术类考试的人数不断增长,舞蹈专业在艺术门类中占据较大比重,这也预示着舞蹈专业的就业压力在日益增加。舞蹈编导是承载舞蹈作品灵魂的重要部分。相对于舞蹈艺术中的其他专业,舞蹈编导对人员的选拔要求更为严格,对其肢体能力、艺术思维等要求较高。各高校渴望培养出具备编舞与导演双重能力的舞蹈編导专业人才,因此舞蹈编导专业的培养难度较大。相比舞蹈艺术中的其他专业,舞蹈编导专业应具备更为全面的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舞蹈基本技能也是舞蹈编导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对学生肢体的开发与编创技能的培养应相辅相成。高校应尽快完善舞蹈编导教学理论、健全技法体系、创新思维。

关键词:主观创作思维;舞蹈编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1 教学中主观创作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各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舞蹈编导专业已经从一门专业发展成了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舞蹈编导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与革新。培养舞蹈编导人才应抓住舞蹈编导专业的核心教育理念,以创新为根本,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指导,在启发中使其形成主观创作思维,只有不断创新与突破,才能对舞蹈领域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主观创作思维的内涵

主观创作思维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其本质是以个人作为活动的主体,自发地进行创作,包括自主的分析意识和判断意识以及独立的创作能力。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个人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是主要表现,是在直觉的基础上认识和判断事物。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构成了个人的主观思维。创作的核心是想象力,想象力比认知更为重要,想象力可以包含世间的一切,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会有创意。创意是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产物,创意也是一个作品成功的关键。

1.2 主观创作思维的影响

第一,发展个人的主体性。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培养主观创作思维对学生的创作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在培养中应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这成为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核心,能使学生创作出更具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培养创作的积极性。在编舞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刺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潜力,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自我认可与自我否定,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创作水平。

第三,避免创作思维固化。固化思维也称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创作中的主要障碍,具有消极性。其往往会忽略定式以外的事物与观念。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观创作思维,丰富学生的思维视角,能够避免学生的思维固化[1]。

2 主观创作思维的培养

艺术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成为舞蹈编导专业的教育核心。只有拥有创新意识与创作欲望的学生才会在生活中反复思考,在作品中探索研究。如今,新颖的舞蹈形式与内容深刻的舞蹈题材才是推动舞蹈事业发展的关键。

2.1 启发式教学运用

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包括情景式启发教学、创造性启发教学与示范引导教学。其中,情景式启发教学是通过情绪训练使学生快速投入不同情节、不同人物的情绪中,也是戏剧表演中运用的“解放天性”训练。我们通常把情绪分为喜、怒、哀、乐、惧、恶、欲,通过表演情绪训练和动作表现情绪训练,启发学生情绪状态的本能性、情景性、多变性的特点。

创造性启发教学首先应具备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体现个人风格的过程。通过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独特的方法、视角去思考,从而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在培养创作意识的同时要避免习惯性思维,鼓励创作的独特性,开发学生的可能性,打破课堂的一贯性,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增强主观思维,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基础差异,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情感,把世间万物作为可创作的对象,引导学生树立“一切皆有可能”的思维。

示范引导教学也可称为口传身授法[2],通过教师的解说与示范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习惯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承“点到为止”的教学目的。在动作编排教学中,强调新颖性与突破性,在有限的空间与方位中,以情绪与创意为载体,编创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动作。

2.2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高校对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与发现创造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的。除了舞蹈编导技法与教学内容以外,在课堂中可增加肢体与感官体验。例如,可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运用肢体感受不同的空间,并与空间产生联系;或者通过参观画展等课外活动,从而产生艺术之间的碰撞,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将舞蹈编导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的舞蹈作品。

2.3 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教学是理性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舞蹈编导技术技法则是理性的要素。舞蹈编导学科中,技术技法作为创作的基础,是固定的理论体系与框架。只有奠定了理论基础,才能进行更好的创作,理论作为基础,但不是全部,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3]。在理论技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性,避免太多的技术技法带来的习惯性思维与作品的统一化。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会给予创作者源源不断的灵感。对于创作者来说,感性也是编创者观察生活应具备的条件。编导应有敏锐的视觉和敏感的内心,从生活中捕捉形象,产生创作灵感,学会品味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大自然是最能直接启迪创作者和使其产生联想的先天条件,瞬息万变的云彩、数不尽的山川河流、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市井百态也是创作灵感之源,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和不同职业者,个体差异造就了独特的风貌,人们的喜怒哀乐、神情表态成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以感性的内心去观察与捕捉。

理性与感性是相辅相成的,所有的情感表达都应该建立在舞蹈理论的基础上,既要熟练运用舞蹈技法,又要充分发挥主观创作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舞蹈创作。

2.4 即兴舞蹈的重要性

即兴舞蹈是最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具备节奏、力度、速度、空间等元素,在即兴中达到下意识创作的目的[4]。在舞蹈中,肢体为创作工具,由思维引导身體的运行,结合事物、音乐、内心因素,从而构成由心而发的舞蹈动作。例如,即兴舞蹈中最常见的是限定式即兴,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力,通过教师的启发与指引使学生的肢体与空间产生联系。不同的肢体条件与能力塑造不同的肢体语言,所以创作者的肢体条件是限制创作者本身的因素。由此看来,在舞蹈编导学科中,肢体的开发与解构也是尤为重要的。

肢体语言能体现舞蹈编导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是作品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舞蹈动作体现,这就需要编导运用肢体语言刻画人物。如今,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结构趋同,只有肢体语言才能体现作品的个性与特色,因此肢体语言成为舞蹈编导教育中重要的训练部分。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芭蕾基训、古典基训、现代基训作为必修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增强学生对动作的力量、速度、质感的把控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可塑性,从而为之后的动作编创打下扎实的基础。

芭蕾基训主要训练腿、膝盖、脚的力度、幅度、柔韧性和灵活性,使下半身得到全面的锻炼。古典舞基训有着中国舞“圆”动律的特性,对头、颈、肩、腰、髋有回旋幅度的要求。刚柔并济是中国古典舞素质能力的训练特点,独特的运动方法和运动意识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上半身,起承转合、行云流水的律动方式能使肢体得到各个维度的解构。现代舞基训是最能开发身体各个关节的一门课程,也是唯一一门通过身体接触地面发生关系产生连贯动作的素质训练课程,通过地面的快速流动以及三度空间的瞬间转换让学生在肌肉控制力中体现爆发力与重心的移动,多为快滚地、移动性跳跃、空中控制落地、跑跳流动等组合性动作。

2.5 技法中的创作运用

编导技法分为独舞编创技法、双三编创技法与群舞编创技法。在舞蹈作品中,主题的编创与题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部分,题材的选择决定舞蹈作品的立意体现,从立意中构思舞蹈结构,通过创作者的主观思维选择用何种舞蹈形式体现作品的核心。这就需要编导提升综合素质,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独舞技法是以单人进行表演创作,以某种特定的情感直接外化,在形式上具有个人独特的风格特征。在教学中,首先要在空间、时间、力量、动力等方面打下基础,运用肢体语汇来解构空间,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从造型解构开始逐渐过渡到造型连接变化,最后形成舞蹈小品。双三舞的编创技法同样有完整的结构和独立的主题。在内容与情节上可变化,双三的舞蹈结构能揭示内心世界,同时也能推动情节发展,其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训练舞伴之间的信任能力,从接触练习到重心之间的转换,其中包括缠绕、对抗、流动、复合托举等。在此期间应讲究接触的把位与造型的空间对比。能够完成各个基础把位托举后,可编创三分钟的舞蹈小品。群舞的编创最考验编导对舞蹈立意的把控。在群舞中,各种形式的体现最为多样化,群舞的叙事能力相比独、双、三舞也最为全面,能在舞蹈中看到叙事的情节变化与主人公的内心走向,这都取决于编导对舞蹈形式的选择。在群舞技法教学中,首先要捕捉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格、重复、卡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限制的环境中进行节奏空间、动机的训练等。

3 舞蹈编导教育未来的发展

舞蹈编导是舞蹈艺术中培养人才最全面的一门专业,各高校为培养各类舞蹈创编人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以使学生同时具备表演、教学、科研、编创的综合能力。时代在发展,教育方式也应该不断革新。在教育领域,不但出现很多少儿肢体与思维开发的新形式,也存在很多传统教育弊端,如何更好地培养舞蹈编导专业人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1 舞蹈编导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教学方法、观念和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热情、学习心理以及未来的发展。在高校中,舞蹈编导培养是最全面且具有难度的。很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固守传统的教学思维,往往容易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定义美与丑、对与错,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自主性、自发性的创作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思维上一直跟着教师的步伐,很难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其个人风格,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创作风格和作品情感的表达。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运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走出教室,在不同的环境中,使学生运用肢体融入其中,去感受空间与自己的关系,或者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中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使学生从内心出发,对编创更加热爱,从而能自主地进行创作。

3.2 纯粹身体意识创作观

纯粹的身体意识是由心而发的肢体表达,把身体作为语言,去诉说内心的情绪,可以把肢体看作由精神转化的物质存在,也是精神抽象的具体表现[5]。肢体作为内心表达的载体,能够根据创作者不同的内在情绪形成不同的肢体语言。这是创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创作者不断探索突破身体的过程。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多以现代舞的编创理念为主要的启发点。现代舞中,纯粹的身体体现使学生在创作中更能无限地拓展自己的身体动作,自由的现代舞编创理念拓宽了思考空间,因此学生思考的角度各异,形成的结果也不同。纯粹的身体意识创作观是今后舞蹈编导教育中的核心理念。

4 结语

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革新,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更好地培养学生。要摒弃固化思维,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形成自主的、自发的学习方式。在编创中时刻保持主观创作思维,这是培养舞蹈编导人才至关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赵蓉.地方院校舞蹈编导课堂教学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2] 高志毅.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王玉.“教学性”舞剧对舞蹈创作影响的新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梁婷.“启发式”教学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 尹珂.论舞蹈思维的意义[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作者简介:叶凌飞(1978—),男,宁夏银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理论。

马硕丹(1996—),女,山西阳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舞蹈理论与教学。

3451500338211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