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环境中的学科融合

2021-03-12张高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日记习作学科

学科融合是指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已有课程进行整合性构建,是课程改革纵向发展的一个新的态势。

一、怎样认识“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应该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融合”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不是现有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实践中,“融合”不是简单的“这个学科+那个学科”,不能搞机械简单的“贴标签”。

二、为什么要“学科融合”

教育改革中“融合”的思潮,是针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今后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理性选择。当前的中国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学科化”或者“模块化”特点。我们熟知的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这属于学科课程;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德育则是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教育模块”。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教育模块,都存在各自为战、互不关联的弊端。事实上,学校的学科教育以及模块教育,共同的施教对象是同一个学生群体和个人,可谓“千条线一根针”;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综合性的,如同“万涓溪流归大海”。作为教育发展方向中的“全面综合”的要求。与当前中国教育课程设置条块分割、彼此割裂的“学科化”和“模块化”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环境中尝试学科融合

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它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若将跨学科的学习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对增强语文课程的整体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辅助策略,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辅以音乐,情境渲染

语文是看的艺术,音乐是听的艺术。高雅的音乐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得以潜入心扉、润人心田。翻开语文课本,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歌词,音乐和语文的结合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相同题材的教学内容,带来的体验会更深刻。

在进行《月光曲》这篇课文教学时,重点在于第9自然段中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这首曲子的具体情境,学生很难理解清楚。如若是播放这首钢琴曲,引领学生在曲子中细细品味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头脑中画出曲子中的相应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配乐作为课文朗读的一种情感渲染道具,也是语文课上经常使用的。真情的朗读与美妙的音乐合璧,既可以渲染气氛,又能使朗读者的语言表达得到情绪上的依托。如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欣赏配乐演唱,将轻松欣赏与用心体悟相结合,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借力美术,图文并茂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尽管语文教师费尽心思,但是学生依然觉得无处下笔。将美术与习作教学有机融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的很大原因是缺乏想象力。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借助视觉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的习作练习,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写画结合,既降低了取材的难度,同时也放缓了习作的坡度,而且还不断融入学生新的想象和创造。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文《爬山虎的脚》学习后,要求学生练习写植物生长观察日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试着把植物生长的变化过程用彩图绘制出来,辅以文字说明。最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做成册子,让他们相互传阅,这样既有亲切感,又有成就感。

(三)糅合体育,实践并行

体育课与语文课有机融合,增添课题活力。如果词语本身是体育活动的名称,适时将其与体育课相融合,身临其境的理解,肯定比读词记词翻字典要学得快。表示体育器械的词,光靠教师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到位。若亲眼见过器械,请体育教师当场示范,效果立竿见影。对于一些表示运动的词串,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最常用的“我做你来猜”。游戏前,一个人看过词语卡片,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学生来猜。沉浸游戏时,不用教师刻意强调,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为什么投篮球的“投”、打排球的“打”是提手旁,而跳高、跳远的“跳”、踢足球的“踢”是足字旁。还可以举一反三,玩的过程思考还有哪些用手或用脚完成的动作,知识的扩展由此而来。

(四)渗透科学,答疑解惑

学生囿于课本,生活积累少,谈“写”色“变”,畏难心理重。写作文时,尤其是写景状物类,或无病呻吟,或硬背死套。科学课老师要求写观察日记,学生往往敷衍了事,语言味同嚼蜡,死板生硬。语文、科学老师布置作业前钻研教材,有机结合,布置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作业,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会改换面貌,更容易写得丰富真实,科学日记也会完成得扎实有效,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蝙蝠与雷达》一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學习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科学知识《声音的传播》,科学老师领着学生观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做教科书上的小实验,写三篇观察日记。斯帕拉捷的疑问—“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学习探究,小组学习斯帕拉捷做的实验,完成每次实验设计的表格。实验和观察日记作铺垫,学习过程易如反掌。原来做一两次科学实验觉得神奇、有趣,而斯帕拉捷式的持之以恒的实验精神极难坚持,引导学生意识到称之为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在常人所不能忍,常人所不能为的境遇下造就的。了解观察日记写作,培养探索精神,巩固科学知识,多管齐下,融会贯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学科巧妙融合,拨动语文教学这池水,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真正提拔起来!语文是一生的事业,把握这一学科基因,不止于课堂,不止于学科,启蒙学生从小树立起漫长人生不断求索不断融会贯通的理念。

四川德阳绵竹市南轩小学 张高华

猜你喜欢

日记习作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