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辨之花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中绽放

2021-03-11施小容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摘要】在现在这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很有必要。群文阅读方兴未艾,一个议题,多个篇目,阅读教学离不开比较和讨论法,而通过各个点的比较和讨论,正是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群文阅读;思辨意识;求同找异;讨论交流

在高考新的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的引导下,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也开始在教学上做出新尝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学生。为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学业的发展,除了知识方法的传授外,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也应当成为教学重点。近年来,语文教师们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期许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学习任务群和专题学习等新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其中多文本的群文阅读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渐渐渗透到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始终是指向人的思维情感的。这种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重要平台,而多篇文章的群文阅读除了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阅读量之外,更大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养成举一返三的习惯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群文阅读选取多篇文本,给学生呈现的是多种观点、多个事实、多种情感、多种表达、多种风格,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整合、判断,这就有利于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

蒋军晶老师在他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里指出,群文阅读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和筛选信息、推论、比较、整合、分析、讨论、判断、创造等。其中“求同”与“求异”是群文阅读中特有且比较突出的两种阅读能力,而这两种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这个平台给学生创设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在群文阅读后通过独立思考,而后发表个性化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也会起积极的作用。

因此,这里结合个人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在群文阅读中通过寻找相似点、寻找相异点、讨论交流等方式,尝试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一、通过寻找相似点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群文的选择组合有多种方式,鉴于目前的教学情况,我们尝试在教学中依托教材,以单元为依据,逐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所选的一组文章,往往都是围绕一个议题的,在不同的表象之下,都有共同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共同点,也就是求同。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比较、思考、发现,其间学生可以慢慢摸索出比较的方法。而比较意识,就是思辨意识的基础。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杨振宁的《邓稼先》、臧克家的《说和做》、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选自《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

在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先快速阅读四篇文章,思考这几篇文本在内容、情感、主题、手法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設计这组问题让学生将这几篇文章横向联系起来比较阅读,使学生对单元群文阅读的内容情感等有了整体感知。同时也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单,学生就会自觉对文本进行比较整合,然后对文本形成整体的把握。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离不开思考、辨析,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辨意识不知不觉得到开发与提升。

二、通过寻找不同点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多篇文本,会因为共同点安排在一起,但每一篇文本又必然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这就是文本的相异点。在群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相异点,也就是求异。求异就是找出文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群文中是普遍存在的,或许是观点的差异,或者是情感的差异,也许是事实的差异,还可能是表达方法的差异,甚至是风格的差异,等等。有些差异是明显的,比如体裁、风格、观点、情感等,学生稍作思考就可以明确,而有些差异是隐性的,比如表达方法,这需要学生调动知识储备,深入思考。而深入思考,是形成思辨意识的最佳途径。

同样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为例。在学生进行过一轮比较阅读,初步感受了四篇文本的共同点之后,老师可以请学生再读文本,思考这几篇文本在内容、情感、主题、手法以及其他方面有何不同,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可以感受到同一类型的文章,因为作者的不同、人物关系的不同、表达目的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风格。老师可进一步通过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而总结文章写作的规律技巧:

1.写人叙事类文章如何写出人物特色?

2.如何在叙事中抒发情感?

3.你认为写人叙事类文章用哪种人称更好?

明显的异同点,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比较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异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通过讨论交流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明中考将向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向发展,实现从对学科知识的全面评价到向学习能力的重点测量转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后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途径,他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或小组讨论,甚至可以开展辩论。通过设置一组跟学生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学生把群文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很自然地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不仅容易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也能让他们更乐意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而这样通过群文阅读后联系现实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思辨意识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学习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

还是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为例。经过寻找异同点,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深度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自主表达。

1.作为新时代青年,学习了这几篇文章,从这些人物身上,你认为应该涵养哪些品格?

2.在这样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

3.在这个丰富多元、张扬个性的时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说”与“做”的关系?

4.萧红笔下的鲁迅和你印象里的鲁迅有何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一个人?

5.面对不同身份、不同关系的人,我们的劝说方式能一样吗?假设你要劝某人戒烟,请从朋友、家长、老师这三个身份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劝说的文字。

类似以上这组问题,既与所学课文有关,又与现实紧密结合,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兴趣大增,更愿意主动地投入到思考中和进行个性化的展示。这不但营造了热烈有序的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单单教会学生们读懂某篇文章、某本书,而是教会他们思考,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辨的能力,从而成为有思想的人。单篇文章的教学当然也是可以引发思考的,但不能否认,多篇文章、多个方向的文章比一篇文章、一个方向的文章更能引发思考。群文阅读能让我们在比较阅读中思考得更深、更广,收获更多。

群文阅读作为单篇文本阅读的补充,在文本解读和思维培养上有一定的优势。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群文阅读的课堂实践策略,让学生的思辨之花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中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于漪.解放思想,释放语文教学的活力[J].语文学习,2017(3).

[2]顾之川.语文考试改革新进展[J].语文学习, 2017(3).

作者简介:施小容,女,1973年生,福建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