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融合 共促发展

2021-03-11胡妙琴

天府数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思政数学教学

胡妙琴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政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那么如何将思政巧妙融入小数教学之中?本文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从提升教师对思政的认知出发,以小数教学融入思政为着力点,对课程中融入思政进行探究。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政;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是一门高效的基础学科,教师在遵循科学教育的同时,更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升课堂教学魅力,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有效地将数学课程与思政理论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其严谨尚理的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结合日常课程融入思政的思考与实践,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阐述。

一、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政 延展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数学学科本身是理性的、生活的。教师在遵循学生心理规律时,将思政渗透于内容中,引导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1. 深挖知识背景,自然渗透

数学中的概念、符号、定理、公式等都是前人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学生想透彻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的实质与联系,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例如人教版《圆的面积》一课。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里提出“割圆术”,阐述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的方法。这不仅解决面积问题,更高度论述极限思想与方法。教师深挖知识形成的背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感受祖先们的探究精神,无形中对民族自豪感的培育与探究精神的传承起到正向作用。

2. 融合知识特点,适时渗透

数学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反映客观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发展辩证思维提供基础。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融入思政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如《年、月、日》的教学,结合知识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到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建党节”、“香港回归日”等,增加社会常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政教育。

3. 设计拓展活动,有效渗透

思政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更应向课后延伸。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能将思政教育具体化、操作化,能让数学思政教育的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如五下的综合实践内容:《统计“白色污染”》。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不仅学生的合作实操能力能得到发展,而且环保意识会提升,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理解也更深刻。

二、教学方式中融合思政 提升综合能力

结合新课标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核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无形地融于其中,感染学生的行为意志,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 示范导行,优化习惯

低段课堂教学非常重视习惯的养成。思政教育的过程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亦是习惯潜移默化的过程。

数学课中,针对概念、理论性知识点采用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得体的仪表开展课堂对话;针对几何空间等知识点采用演示法、参观法教学时,教师以精炼的语言展开精准评价;针对综合实践类的知识点采用探究法、发现法教学时,教师以激励的方式引领学生前行。发挥教师的指导、典范作用,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2. 激励引导,深化能力

教师根据知识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融入思政教育,激励学生不断思维创新,提升学习能力。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学生对某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论证,整个讨论过程学生获得思维碰撞的乐趣,无形中学习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教师适时以思政教育为着力点对讨论中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学生会备受鼓励而增强学习自信,主动探究的欲望更强烈,从而深化学习能力。

三、教学评价中蕴含思政 引领价值取向

新课标诠释: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和选拔,也不是单一地判断是非,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尝试思政教育的介入,更能让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

1. 以点带面,培育奋进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由点及面,教学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知识难点的解决,更要关注难点解决背后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诉求。扩宽关注面,让学生的情感诉求得到回应与指引,逐步培育学生积极奋进的意志品质。

比如,教学“9+4”的计算方法时,学生会想到“数数法”,虽是最麻烦的方法,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给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学习环境,给不善表达的孩子轻松的氛围,由点带面激发全员思考的积极性。

2. 由浅入深,指引精进的方向

任何一个课程活动都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显性的课程,与数学知识有关;第二是隐形的课程,即数学活动背后渗透的价值观。由浅入深,落实两个层面,能有效指引学生不断精进。

解决问题:某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15天完成。现任务增加到6000套,假如你是厂长,你会怎么做?大部分学生会依据已有信息获取原工作效率,再计算出6000套的工作时间。若教师以思政教育为着力点,及时评价“惯性思维”的解决方案:作为厂长,你有没有更人性化的办法?学生很快会将问题思考推向更深处:(1)工作效率不变,增加工作时间;(2)工作时间不变,提高工作效率。各种人性化思考被展现出来,无形中思维被深化。这类思政教育的指引,让学生懂得人性化运作、人文关怀等的重要性,同时在学识和人品上得到成长与精进,有效发展正确的价值观。

综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掌握丰富的知识,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以日常教学为着力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展开策略探究,能有效地将数学课程与思政理论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材。

参考文献:

[1] 况守国.小学数学思政教育实施策略 [J].考试周刊,2012,(9)

[2] 罗加新.小学数学思政的渗透思考 [J].中华少年,2017,(13)

[3] 毛丽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

1886500520220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思政数学教学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