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玄武湖和西湖的园林设计

2021-03-10刘宇阳曹加杰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玄武湖园林设计西湖

刘宇阳 曹加杰

摘要:玄武湖自古就是南京的一个重要的地标式景点,其造园手法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园林设计师。在现代化的框架下,更应该重拾经典,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西湖自古享有盛名,是杭州的一处重要景点。本文主要简单地将玄武湖和杭州西湖进行对比,浅析两者的共通与不同之处。希望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相互参考借鉴,更深层次地走进传统文化。

关键词:玄武湖;西湖;园林设计;植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

杭州与南京是江南两大古都,“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可见南京、杭州两座城市皆有名湖,且城湖之间关系紧密,存在几分相似。玄武湖之于南京,正如西湖之于杭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座湖已与所在城市融为一体,伴随着城市的兴衰,共同潮起潮落。历史上,两座湖都经历过数次的演变。也因为南京和杭州纬度上的接近,所以两地的气候大致相同,这就使两地的对比更加具有科学性。

1 历史演变

1.1 玄武湖

起初:蓄水练兵之地。

隋唐后:玄武湖败落,直至元朝疏浚完工后稍得改善。

明朝[1]:玄武湖因城市扩建成为南京东北墙外的护城河,湖面缩至六朝时的三分之一大小,且成为禁地。

1909年:被辟为公园,正式开始园林绿化建设,筑翠虹新堤,开辟绿地,种植花草树木。

1928年:更名“五洲公园”,得以重见天日。(五洲之中,梁洲有梧桐与秋菊,环洲有春梅与杨柳,翠洲有紫薇与修竹,樱洲有樱桃,菱洲有花红与柿子)

1934年:重新更名“玄武湖园”,绿地面积有所拓展,且植物物种得到丰富。

1937年底:公园内绿化遭受十分严重的破坏,树种也进行了替换,整个公园发生了大变样。

1950年:政府进行大规模扩建及改造,大量种植树木花草,并增加景点,使其改头换面。

1966—1975年:公园遭受摧残,杨柳花桃被经济林木取代。

1980年至今:复建。800多株日本樱花形成的樱花林将50年代前的樱桃林取代;梁洲盆景园;增加红枫、雪松、杜鹃、荷花。

1.2 西湖

南宋时期(顶峰):西湖十景和苏堤。

清朝:巡游西湖,重修“西湖十景”。

衰落的民国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

1949—1965年:起步复苏阶段,园林建设工程。

1966—1976年:破坏倒退阶段。

1977—1995年:稳定发展阶段。

1996年至今[2]:快速发展阶段。

1.3 小结

从玄武湖和西湖的演变中,不难发现,整个湖泊的发展是有极大起伏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权更替的影响。相比玄武湖,西湖总体来说受到的破坏较小,除了民国时期。这是因为南京的政治格局更加复杂[3],作为六朝古都,虽然在发展时受到了政府更多的关注,但另外一方面,当大势已去,国覆人亡时,已有的繁华会受到新政权毁灭性的打击。追溯中国历史,每次王朝的陨落都伴随着对文化的重大打击。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很少依托于纸张的传播,更多是寺庙、公园这种地标性景点给人带来的精神依托,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民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回顾两座湖的历史,更是在提醒如今的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座城市需要有公园来很好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点上,纽约的中央公园是教科书式的典范。身处城市的喧嚣当中,人更渴望与自然搭建一种联系,以舒缓心情,放空思维。如果这时候,公园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那么长此以外,城市病会愈发明显。

所有的设计都不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到人的心理与需求才是最重要的。看到这两座湖的历史,更应该立刻行动起来,通过湖来更好地搭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概况分析

2.1 场地分析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占地约490公顷,湖面积638公顷。1912年,倚湖而建湖滨公园。西湖位于杭州市城西,有較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繁华的商业街区分布于其周围。湖滨公园不仅是杭州市民常去的地方,每年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看。

玄武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占地约502公顷(含情侣园30公顷),其中湖面积达到472公顷。玄武湖公园于1909年基本建立,然后不断完善和发展。位于南京市城北,湖两岸有南京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新街口地区,以及南京的许多高校。

玄武湖公园在功能上与西湖的湖滨公园类似,都是市民常去的休憩之所。但有所不同的是,玄武湖少了一些商业气息,而且游客更多是本地的市民,很少会有外地游客来参观。从这种角度上来说,玄武湖更像是南京本地市民的“私家花园”。

2.2 景观比较分析

2.2.1 开发定位对比

西湖三岛:立于湖心,与湖岸相离,只能靠游船游览,成为外地游客游览景点。

玄武湖五洲:以堤、桥与湖岸相连,成为南京市民公园,主要满足城市居民需求。

2.2.2 总体开发

西湖:保持着12世纪以来的“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空间格局,人工建筑破坏较少。

玄武湖: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处于城区的绝佳地理位置,高层建筑林立,紧框在有限的湖域范围内。

2.2.3 湖中岛、洲的布局

西湖三岛:约占整个湖面的1/80,立于外西湖,呈不等边三角形分布,且三个岛大小、形态各异,三潭印月、阮公墩引水入园。

玄武湖五洲:约占整个湖面的1/10,链条式串联,在形态、尺度上差异不明显。

2.3 小结

玄武湖和西湖的水域面积差不多大,但是这两座湖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西湖的水面[4]给人更加宽敞的感觉,而玄武湖的水面显得更加狭小。

北方的颐和园或者南方的拙政园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如颐和园,因为是皇家园林,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展现皇家的气派与恢宏。因此,颐和园的水面与西湖很像,其中也有一条仿照西湖苏堤修建的长堤。给人整體感觉水面宽广,气派十足。玄武湖的水面更具有南方的瑰丽秀气的特点,不能与皇家园林在气势上相比。如拙政园等私家园林,水域面积虽然不小,但却被亭台楼榭分割出众多小的部分。水中有假山,体现了“一池三山”的思想,纳须弥于芥子。

3 地被植物

3.1 玄武湖

玄武湖共计283种地被植物[5],隶属于68科152属。以蔷薇科、木樨科、菊科植物居多,均为观赏性植物,如绣线菊、孔雀草、万寿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等;百合科、禾本科、豆科植物次之,如玉簪、萱草、紫荆、合欢、伞房决明等。

新优特植物。玄武湖近年来逐步改变了地被品种单一、色彩太少的问题,及时运用市场上的一些新奇品种,如粉黛乱子草、鼠尾草、冰岛虞美人等,富有景观时尚感。缺点是这样会使花坛造价过高,而且因为本身花坛就具有时效性,所以性价比并不高。

多种地被混栽。近年来,混栽形式变得愈发流行。如萱草和石蒜混栽,鸢尾与石蒜的混栽,延长观叶观花期,冬夏两季正好互补,同时又解决了黄土裸露的问题。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美化需求,同时又具有生态价值。

观花地被植物。玄武湖一直推崇观花地被植物,不仅因为观花地被发展前景大,并且观花地被植物花期长,花色艳丽,以花取胜。景观美丽,实际应用广泛,其中又以多年生宿根类草本最受欢迎。它花色丰富,品种繁多,种源广泛,而且繁殖力强,可以做到短时间覆盖地面,适应能力强,是值得推广的园林地被植物[5]。

3.2 西湖

西湖共计227种草本植物[6],隶属于54科128属。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百合科、蔷薇科植物最多,均为观赏性植物,如一叶兰、朱顶红、凤尾兰等花卉;菊科、忍冬科植物次之,如藿香蓟、黄晶菊、琼花、忍冬等花卉植物[7]。

苏堤是西湖的著名景区之一。“苏堤春晓”景区是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融合。堤上种植玉兰花、樱花、芙蓉、木樨等用于观赏类的植物,点缀了整个堤岸,不同时间都有花开的景致。苏堤创立了以西湖疏浚工程的淤泥堆筑堤岛的景观设计风格[8],使得人与自然完美和谐互动,发挥了交通价值、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可谓“天人合一”的代表之作[9]。

3.3 小结

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植物配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美观,更需要因地制宜。一般来说,一年生花卉多为耐热不耐寒的物种,而二年生花卉多为耐寒不耐热的植物,在配置的时候需要注意搭配使用。南京和杭州的纬度相差不大,地形也基本一致,两地的气候条件大致相同。在考虑植物配置的时候,温度条件是相同的。

4 结语

新时代的中国,景观发展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近代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景观营造理念,成了摆在所有园林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原有的快速发展的红利已经过去,以后的中国更需要的是精细化的设计。通过2020年的疫情,可以发现公园绿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着极大的比重,在城市中的人们渴望得到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城市公园应增加居民的可达性。近年来如浦口公园等,已经在往中西方结合的方向发展,值得学习。中国的公园是不能摆脱传统园林的影子的,西方现代化的手法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因此,学习和借鉴原有典型案例极其重要,玄武湖和西湖都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范例。

参考文献:

[1] 胡运宏.从皇家苑池到近代城市公园——南京玄武湖的历史变迁[J].广东园林,2017,39(01):4-8.

[2] 郑涵中,史建忠.杭州西湖风景区历史变迁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06):129-133.

[3] 郑辰暐.江南都城城市形态变迁研究[D].东南大学,2019.

[4] 邢宇.变迁中的水与城市——杭州历史空间整合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 许蓉.浅谈地被植物在玄武湖公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9(11):208-209.

[6] 刘雷.杭州西湖苏堤植物景观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7] 韩丹萍.杭州西湖植物景观历史变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

[8] 蔡小媚.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8.

[9] 俞祎晨.基于西湖文化景观特色的植物文化与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5.

作者简介:刘宇阳(2000—),男,江苏句容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曹加杰(1979—),男,江苏姜堰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湿地生态修复、环境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玄武湖园林设计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水系历史变迁视角下的玄武湖生态功能退化原因探析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南京北湖艺舫 (玄武湖店)
江苏省南京玄武湖水利风景区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