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效性探析

2021-03-10张丰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实效性高校

摘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直接影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高校需要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武装,旗帜鲜明地开展舆论斗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实效性;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02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政治安全,关系党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1]。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对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

1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分析

党中央把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着力探索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体制机制愈加完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根本的指导和遵循,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形势向好。

1.1 意识形态极端重要性的共识已经形成

“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3],这个论述突出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凝聚了全党上下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共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高校党委负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业务与意识形态工作统筹协调、互相促进。

1.2 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党委(党组)意識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简称《办法》)的出台,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遵循。《办法》统筹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体系,着重强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4],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以及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清单,并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按照“统一领导、健全考核、注重过程、形成机制”的思路,成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意识形态工作,整体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体系。

1.3 意识形态工作经验逐渐累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完整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系”[5]。这些系统论述和重要指示为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清晰路径。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6]。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注重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价值导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形势下,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渗透力度加大、方式更加多元,加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7]。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多种利益和社会矛盾交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2.1 西方文化的冲击明显

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更便捷,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对我国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根本对立,使得其交流往往带有一定的侵略性目的。西方势力鼓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宣扬所谓的“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的普世价值和经济自由化,攻击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方略和基本经济制度。高校师生在没有充足把握我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些没有经过中国实践检验的错误文化思潮影响,直接将中国的现状与西方社会进行简单对比,脱离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接受、盲目向往西方社会思想体系教条。

2.2 网络发展的挑战巨大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师生群体查找学习资源和学术资料的途径,学术在线交流与分享也更频繁。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和新媒体的互动性,给高校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社交平台成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媒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对网络平台的管控存在一定的漏洞,有些网络平台甚至不需要实名认证,部分网络人士为追求点击量,通过博人眼球的标题,放大社会矛盾,对社会个体事件作出歪曲解读,甚至通过庸俗化的内容生产来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信息的即时发布、裂变传播、广泛参与及便捷、低门槛、个性化等特征,使得网络世界为非主流社会思潮传播留下了空间,成为各种思想观点的“伪自由”市场,误导师生产生极端化的社会认知[8]。

2.3 思政工作的实效不足

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不明确,人财物投入不足,考核评价和监督不到位,还存在制度体系建设的漏洞或短板,不能有效激发全员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政课是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但高校中部分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深厚,课堂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联系社会现实的普遍问题,仍以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为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导致抬头率不高,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不强。个别教师忽略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的边界,不严格遵守课堂讲授纪律,一些不负责任或者错误的言论在课堂、学术论坛、讲座沙龙等公共场合出现。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作为一种“软指标”,摆在虚设和较高的位置,尤其是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对缺乏,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抉择。

3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效的对策

在新的时期,高校要主动适应意识形态复杂多变的态势,积极面对意识形态工作挑战,真正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做细做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防线,切实保障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9]。

3.1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师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尤其要重视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全体党员及教师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让师生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国家总体安全,进一步增强和激发广大师生的主体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认真学习落實好《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高校广大干部特别是一线干部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能力、分析判断复杂形势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思想舆论的引导力”[10]。

3.2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深入持久地开展好理论学习,发挥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开展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的意识形态工作业务培训,定期举行专题研讨和集体学习,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通过学习和研究,提高工作队伍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途径、载体、话语方式、时机等方面的知识,推进工作开展,保障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抓好教职工理论学习,加强宏观指导,保证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新闻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

3.3 着眼凝心聚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让每位师生心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构建信息化、全媒体的思政育人体系。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防火墙”维护校园政治安全,构建以讲座论坛管理、课堂教学监管、教材使用审批、学生社团管理等为抓手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凝聚力,着重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基因,以及学科发展史资源,借助音乐、话剧、诗歌、多媒体视频等艺术元素,推出一批如口述史、学科通史、编年史、院系宣传视频等系列成果。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景观文化,挖掘身边人、身边事,讲好教育故事,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3.4 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推进工作方法和方式创新

将工作关口进一步前移,推动意识形态工作重心下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主动、经常性深入基层一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师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变化,避免出现意识形态工作盲点,打通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要不断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更多运用微电影、微视频、微宣讲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针对工作对象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适应和满足师生在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

3.5 加强阵地管理,打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的阵地战

压紧压实主管主办管理责任,明确阵地管理的责任区,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为抓手,以提高学生“抬头率”为重点,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线下与线上课堂有机互动,把“纸上谈”变成“实践行”。要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注意把握对意识形态的前沿问题的探究,通过有效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力”[11]。重点抓好网络体系建设,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构建和利用学校媒体传播矩阵,进一步完善网站、微信、微博、QQ、贴吧等宣传矩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大对抖音、微博等学生使用率高的载体的建设力度,在人力、资金上予以倾斜。加强专兼职网络信息监管和网络评论骨干队伍建设。健全学校网上舆情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学校信息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各部门和各单位所属网站的管理,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自媒体的管理,做好学生用网习惯的动态调查研究,做到学生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增强政治敏锐性,强化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提高对意识形态突发事件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落实好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在校园网、主流网站上的动态。

3.6 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要按照文件相关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定期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学校党委常委会要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情况向全委会报告,领导班子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述职报告。完善责任体系,拉紧责任链条,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巡察工作的专项任务,每年组织开展专题督查,督查结果向学校党委作专题报告,对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且发生重大事件的组织和个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4 结语

增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效,(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高校必须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眼凝心聚力,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推进工作方法和方式创新,加强阵地管理,搭建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强化主体责任,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1.

[2] 祝念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05):19-27.

[3]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4] 赵明刚.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守正与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5):31-35.

[5] 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7-21.

[6] 孙秀玲.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根本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143-147.

[7] 张志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05):41-47.

[8] 罗馨,尚庆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精神实质[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7-12.

[9] 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49-154.

[10] 林建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时代意蕴和旨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6):18-23.

[11] 袁银传,史素花.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7):37-41.

作者简介:张丰(1984—),男,江苏邳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实效性高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