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流理论的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设计研究

2021-03-10姜和倩邓嵘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

姜和倩 邓嵘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开放,在消费结构和意识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产后康复行业逐渐进入黄金期。这无疑对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产生了巨大的潜在需求。本文将心流理论引入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的设计研究,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优化使用体验,拓展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与心流理论结合的理论空间。

关键词:心流理论;用户体验;产后康复平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

0 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给产后康复领域的线上平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新生代家庭的可支配消费能力、健康意识和时尚个性消费刚需稳定增长,更加重视产褥期母婴健康和产后康复问题,对产后康复的要求也更全面和多元。线下的产后康复医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变化的产后康复需求。产后康复是指女性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身体发生变化需要后期恢复和保养,涵盖了产后5年内的孕产女性,其中主要包含形体康复、子宫康复、盆底康复和心理康复。

心流理论是衡量互联网产品体验的重要标准,通过心流理论洞察用户的行为及其需求,使用户在使用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时能达到沉浸式的用户体验,从体验中获得快乐,以达到忘我的程度。

1 心流理论概述

心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心理状态和交互体验的心理学理论[1],从心理学角度探究用户的行为特征,其中心流体验是心流理论的重要概念。他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专注于事情本身,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时,经常会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和周围所处的环境,沉浸于所从事的事物中,从而获得乐趣,收获真正的幸福。他将这种由全神贯注而产生的心流体验看作是最优体验,称之为心流。人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心理能量便会积聚向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获得更加充实、沉浸、愉悦的体验感受,而集中注意力是造就心流的关键。

在心流理论中[2],挑战与技能是心流体验的两大主要因素。从技能与挑战两个维度的组合关系中,可以总结为焦虑、觉醒、心流、控制、放松、厌倦、冷漠、担忧8种常见的行为模式。只有当挑战与技能相匹配时才会进入心流通道产生心流体验,当挑战的目标高于或低于技能水平时,便会产生焦虑和厌倦。挑战可以让个人的行动与平台间的反馈形成立体清晰的互动,注意力会被及时地反馈吸引,增强个人意识。而环境也逼迫着个人意识作出回应,达到积极的心理状态,产生快乐“效应”。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了创造心流体验的五大特征,分别是:拥有全神贯注的注意力;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可以即时回馈,拥有秩序井然的体验;能够忘却、屏蔽日常恼人的琐事,从内在秩序中创造出无穷的意义与乐趣;达到忘我状态。

2 心流体验下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的设计分析

2.1 线上平台的复杂多样性

产后康复类领域零散的知识体系与线上平台的复杂性、多样性结合,必定会增加用户的认知难度。将复杂多样的线上信息视为挑战,克服挑战后必然会使一个人觉得自身更有能力和技巧,从而加深自我的独特化。基于心流理论构建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搭建系统化的线上知识体系,是以用户的情感为出发点,提升用户情绪,优化其精神状态,创建最优体验进行设计的。不同于以内容为导向的平台设计,以情感为导向的设计更注重用户的内在动机和情绪感受,从而驱动行为提高用户参与效率及优化体验,增强易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将个人的精力完全投入到線上活动中产生沉浸式体验,提高平台价值。其中,价值的计算包含了体验的品质与复杂性,一个能从活动各个方面提供享受乐趣机会的社群,可以大大提高体验的品质。同时让人在追求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发挥个人的潜能,而不是因为它科技先进、物质富庶,才称得上是好。

2.2 用户与平台间的交互关系

明确用户与平台间互惠共存的交互关系,挖掘出产后康复线上平台如何为用户提供能被看到、易于使用、快速理解和心流体验的产品。怀孕和分娩给女性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带来了转变,就产后康复而言,在心理方面,部分女性因产后生活状态、角色转变难以适应,情绪调整出现问题;在生理方面,女性骨骼、肌肉、神经发生改变,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尿失禁、腰痛、肌肉神经损伤和软组织损伤等产后问题,影响日常活动。产后康复不单单是产后减重问题,而是各个方面身心的康复。用户通过在平台中感受最优体验,发挥出体验的延续和可记忆属性,即便在线上交互过程结束后,记忆依旧会给用户在心理与情感层面带来可持续回味的使用体验,在持久性回忆中带来自我改变,从而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3 产妇碎片化时间管理

频繁的哺乳次数与照看婴儿,让产后妈妈的时间变得碎片化,时间被划分为若干时间段。将时间段清单化,靠程序去执行,制定有效的计划,将干扰少、专注力高的这段时间安排做高效产出的事情。培养打卡的习惯,制定计划,每天复盘打卡,积累成就感。培养良好的习惯,引导用户关注终极目标,着眼全局,制定合理的期望值。给用户提供个人可选择安排的空间,控制这些资讯。

产后康复运动应是自发的追求,但碎片化时间结构问题影响了康复目标的实现。通过调整情绪,及时转变适应产后的生活节奏,了解周遭的事物,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培养得其乐的性格,建构价值观,用户会从里面找到深邃的乐趣。

3 激发心流体验的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设计策略

3.1 明确清晰的目标任务

心流体验的首要条件便是确立明确清晰的目标任务。产后康复活动需要较长的阶段性时间才能完成,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规则易于用户快速进入心流状态,易下决定。通过兴趣、享受与内在满足等内在动机,奖赏、互动等外在动机,引导用户确立一个最终目标,并将最终目标变为一个个实际可行的阶段化小目标。动机驱动行为,通过创造美好的线上经历,与孕前生活产生共鸣,建立有意义的挑战,集中注意力,投入到一个有限的体验范畴,让体验变得实际可行又充满乐趣。心流体验将目标与努力之间连接起来,产生对应关系。开始时用户主动参与靠目标来证明努力的必要,逐渐培养习惯,到后来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将目标与努力合为一体,通过平台环境辅助引导,培养内部主动性,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化解孕妇产后不良情绪,使其主动感受全情投入的乐趣,逐步强化自信心与成就感,培养更高的技能。

3.2 适时有益的反馈

反馈本身往往不重要,它的价值在其象征的意义:成功实现目标,产生内心满足,富有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反馈可以帮助意识创造秩序,强化自我结构。当用户发觉收到的资讯与目标亲和时,心理能量便会源源不断积聚产生,注意力也将投入其中,以求实现目标。当用户得到明确的鼓励“你做得很好”时,积极的反馈会强化自我,进而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平衡内心与外在环境,建立内在的心理秩序,产生心流体验。

从目标与挑战中确立行动的体系后,在培养技巧的过程中,对不同目标阶段下的平台互动进行阶段性划分和界定,注意用户在行动中造成的结果,调整态度,只有当用户的行动与行动体系提供的机会相称时,才可能真正投身其中。通过平台个人数据调控体验感受,留意所有回馈,保持密切注意,对可能引起的反应作出准确预估,有助于平台更好地了解用户在不同阶段对平台互动的不同需求,让用户学会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体验中找到快乐与意义,提高用户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用户与平台体系疏离,阻碍技巧的发展。

将用户与平台体系相结合,建立平台鼓励机制,主要包括情感鼓励、利益鼓励和荣誉鼓励。情感鼓励通过平台的社交功能,为用户提供社群间良好的成员互动交流场景,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利益鼓励用于平台运营之初,对用户的吸引过程中;荣誉鼓励通过勋章和等级制度,让用户得到其他成员和系统的认可,适当增强自我的复杂性,把注意力投注在互动关系上,不为自我烦恼,不再聚焦于独立个体,沉浸于平台体验。心流的目的是持续不断地流动,激励用户长期坚持。

3.3 平衡挑战与技巧的关系

产后生理机能受损,对心理也产生消极的回馈。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方向确立目标,必须把它解释成一项可能的挑战,易于用户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之后才能培养适当的技巧。创设平台竞争性环境,让用户寻求挑战,竞争性的挑战会带来刺激和乐趣。那些能带来乐趣的活动往往是为挑战而设计的,但只有当它以提高个人技巧为目标时,才有乐趣;如果挑战本身成为了目的,活动的趣味性便大大降低了。

产后碎片化的时间结构使用户注意力不容易快速集中到主要目标上,失去自我控制力。应制定积极的行动策略,把不利情况转为中立,进而变成有助于自我成长的复杂的挑战。在行动的机会与本身具备的技能之间取得平衡,在体系中妥善运作,使环境的要求与行动的能力保持均衡,拥有“自得其乐的自我”。

3.4 流畅的操作

互联网上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用户的心流体验带来了考验,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分散了注意力,提高了进入心流通道的时间成本。线上平台的功能和体验决定了用户的选择,因此在保证功能良好的条件下,优化体验、提高操作的流畅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流畅的操作需要平台简化使用步骤、明确清晰的流程、减少界面噪音。引导注意力集中于任务中,形成一套循环的因果关系。同时创建注意力架构,在第一阶段,通过注意力帮助用户重塑自我,从产后失序的状态中逐渐找到孕前状态;第二阶段,培养用户刻意主动地追求知识,自我开始塑造注意力;第三阶段,主动学习,转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第一、二阶段的注意力塑造,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增强秩序感,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型,培养运动习惯,投入活动便越容易。投入需要专心,保持投入要不断专注。

流畅的操作能使用户不因界面的原因而中断,有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心流体验被迫中断,是提高体验品质的重要工具。建立清晰的平台信息架构,信息分区布局,程序式引导用户正确操作,让用户可以在有限的界面空间内迅速完成任务,达到预想的目标状态。

简化不必要的交互操作,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学习成本,降低误操作率,避免在操作流程中给用户带来干扰负担而打断心流体验。

3.5 情感化的界面

界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界面内的信息简洁有效地传递给用户,界面作为一个信息的传递者,连接着用户与平台,给用户带来最直观的感受。界面如果不舒适合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参与程度,增加用户的认知难度,使其不易快速进入心流通道、形成沉浸体验。界面设计是否简洁美观,取决于平台的视觉元素、色彩风格、信息架构。其中视觉元素包括平台中字符、图形、按钮等的颜色大小的统一协调;色彩风格包括界面的整体色彩搭配、色调统一、色彩饱和度明亮度适中,在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的界面设计中尽可能使用低饱和度色彩,以明亮的暖色调为主,配色不宜过于艳丽刺激;界面信息布局合理,主次划分明确,通过界面的分区布局,引导用户集中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减少发生错误选择的可能性,让用户的体验感受一气呵成、不被打断。投入需要专心,保持投入要不断专注,清晰的界面布局至关重要。

在产后康复线上平台中融入陪伴式情感理念,通过多感官通道设计,融入额外的情绪诱发材料,如添加母婴元素提高用户在康复学习过程中的陪伴性,推送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视频等来达到诱发外部情绪调节必要的生成认知负荷,消除用户因康复学习产生的疲惫感,让用户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的刺激中寻找当前体验中的乐趣。

4 结语

心流理论是在优化用户体验方面一个非常有效和实用的工具,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人们集中注意力,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本文对产后康复线上平台的心流体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将心流理论引入产后康复类线上平台的设计中,引导用户在使用时达到心流状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为产后康复类线上平臺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角,拓展了线上平台设计与心流理论结合的理论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金亮,赵锋,张倩.基于心流理论的健身APP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8):146-153.

[2] 欧细凡,谭浩.基于心流理论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04):70-74.

作者简介:姜和倩(1996—),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交互与体验。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