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评价分析

2021-03-10杨天浩

商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城市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熊 鹰,杨天浩,王 策,张 坤

(1.长沙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6;2.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3.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中心支行,河南 漯河 462000)

一、引言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整合规划早已形成,但由于诸多原因,直到1997年长株潭城市群才正式进行一体化建设。200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2018年底,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得以提出。可以预见,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的建设必定有着积极向上的趋势。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和“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之一,其一体化发展对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规划文本难以实施、统筹机制缺乏动力、长沙一城独大、城市群总体实力不强、产业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行政壁垒难以打破等问题[1-2]。因此,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的现状出发,衡量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作出引导作用,并提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优化策略,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区域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打破行政壁垒,积极构建合作框架,推动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通,缩小各个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最终形成一个区域发展联合体的过程[3]。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区域一体化评价研究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包括国家[4-5]、地域[6-7]、城市群[8-10]、城市、经济区[11]等层面,尤以城市群为研究重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部分学者以单一影响因子为基础进行研究,比如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进行量化分析,运用商品贸易模型、相对价格法、熵理论和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等构建模型测算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联系[12-14],并进行经济一体化水平评估[15];从行政主体博弈演化特征的角度,使用信令博弈模型和市场信号博弈模型构建基于信号博弈的行政代理构建协作机制模型研究行政一体化对城市群一体化的影响[16];运用引力度量模型、交通综合距离模型、道路加权密度模型综合研究长株潭城市群交通通达性及交通一体化水平[17]。也有学者从多个影响因子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比如利用经济联系和城市流动强度模型分析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影响关系[18];以交通一体化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9];采用市场、行政、社会三个方面的一体化来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进行评价[20];使用熵权法,从布局一体化、要素一体化、制度一体化三个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分析[21];采用相关分析、规模位序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个方面,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2];从经济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五个方面构建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8个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行评价等[23]。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群一体化评价分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构建的指标体系不够全面,且现有的指标体系更偏重经济层面,对医疗、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一体化评价有待加强。本文基于2000—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空间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五个主要方面的数据,采用了13个二级指标及49个三级指标,组成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综合评价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一体化水平,以此分析得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水平程度。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经济一体化是城市群一体化的核心,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群一体化的基础,科技创新是城市群一体化的动力源泉,资金流动体现了区域发展中经济要素的相互融合。空间一体化立足于区域内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其中城市建设体现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人口布局是空间一体化的基础,空间流动要素是空间一体化的驱动力。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市群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基础建设中的交通路网建设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骨架,邮电业务也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一体化由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社会保障组成,三者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障。生态环境一体化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日益显著,其中生态保护体现了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生态空间起着维系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的作用。

(二)权重确定

在本文中,选择熵权法作为权重确定的方法,即目标权重由指标变化的大小确定[24]。熵权法是根据指标的变异性来衡量它的比重,其离散幅度越大,信息熵就越小,那么它对整个指标的影响也就很小,因此在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就会偏小。相反,如果指标信息熵较小,则权重较大。本文用2000—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原始数据,采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测算结果见表1。

表1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指标体系各权重

续表

(三)评价模型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确定好权重之后,运用线性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具体操作公式如下: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本文参考大多数学者的方法,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1)

(2)

2.计算熵值的公式

(3)

3.效用值的计算

Dj=1-ej

(4)

4.权重计算

(5)

5.综合得分的计算如下

(6)

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后,再运用综合得分公式,求出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得分和综合一体化得分。

四、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

由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本文选择2000—2017作为研究时期。这个时间段揽括了该城市群各项政策的出台。通过上网查询《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以及三市各自的统计年鉴等获取数据,非直接取得的数据是参考相关文献间接获取或采用分段插值法获取。

(二)一体化评价分析

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综合评价

通过计算可得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评价各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见表2。

由表2和图1分析可知:从整体来看,2000—2017年间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在逐年上升,而且增幅很大,其综合得分从2000年的1.7869增加到2017年的4.4171,增长了2.47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其一体化建设成果显著。本文选取的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五个方面,都在稳步提升,说明相关方针政策都能有效实施,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表2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评分

由时间序列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具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至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上升幅度不大;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7年。第二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比前一阶段增长更快,原因可能来自于两方面,一是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颁布了区域规划,并得到了高效实施。这一规划也极大地促进了该城市群金融经济的提升。同时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逐步改善,这也加速了该地区各个要素的流通。二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使得长株潭城市群的内部要素流通更加频繁。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湖南省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得以相继颁布并有效实施,这使得该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逐年大幅提升。

总的说来,五大一级指标经济一体化、空间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如图1所示。其中,经济一体化对区域一体化影响最大,其得分达到0.2476,这表明在研究期间,它的影响力对于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是最大的。在城市群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资金流动是最主要的。空间一体化的权重不大,可能是自1998年基础设施建设“五大计划”以来,长株潭三个城市空间要素的提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变化程度不大。

图1 长株潭城市群五大一体化变化趋势

2.经济一体化评价

经济一体化测度所选取的变量有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人均GDP、GDP增速、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单位GDP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存贷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数量、财政科技支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数、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根据图2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指数变化,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指数在稳步提高。2000—2017年增长趋势平缓且稳定。2000—2001年,经济一体化指数由0.6338下降到0.5264,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指数下降幅度太大,由0.4253下降到了0.3181, 其中主要因素是GDP增速指标下降。该指数在2001—2003年间略有上升,2005年又略有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在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人均GDP的差距增加。经济一体化的评分虽然稍有波动,但是在近几年有着良好的一体化水平。总的来说,发展态势良好。在2005—2006年,经济一体化评分上升幅度很大,由0.5395上升到0.6335,原因主要是在2005年《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在2006—2008年经济发展指数下降幅度大,主要原因是GDP增速指标一直在下降,由1.4482下降到了1.1679,单位GDP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存贷比在2008年大幅下降,由0.6150下降至0.5618。2008年国家将长株潭城市群定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后,经济发展指数开始大幅上升。长沙、株洲、湘潭3座城市的招商引资能力逐渐提高,实际利用外资从2000年的81310万元上升到2017年的766896万元。银行信贷方面,其总额在2017年高达18972.48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幅度超过了13倍。科技创新在2008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特征。

图2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变化趋势

3.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评价

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市区面积、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户籍人口、城市人口密度、非农就业、人口流动、物流作为指标来衡量空间一体化。由图3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评分也在稳步提高。2000—2017年增长趋势平缓且稳定,长株潭城市群在空间一体化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空间一体化对该地区一体化的影响能力在逐渐加强。2000—2017年指数由0.2483快速上升至0.7590,增长了3.05倍。2007—2008年城市建设指标陡增,主要原因是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由585034万元上升到了883282万元,上升了1.5倍。二级指标中,城市建设、人口布局、空间流动要素等指标总体实现快速增长,人口流动指数变化较小。分析可知: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是有赖于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2000—2017年,长沙、株洲、湘潭3座城市的交通基础建设成果显著,这也加速了人口与货物的流动,人均道路面积在2017年是19.4566米2/人,是2000年5.5166米2/人的3.52倍,然而与其他要素的增长幅度相比仍偏小。人口布局指数从2000年的0.0661,提高到了2017年的0.3010,一直趋于稳步提升。仔细比较分析可知,人口布局在2010年评分提升较大,原因主要是在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住房公积金的互认政策,有效提高了人口布局指数。

图3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变化趋势

4.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评价

基础设施一体化选择的变量是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每万人公路里程、区域道路网密度、高速公路总长度、可达性、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和移动手机用户。根据图4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变化趋势可知。2000—2009年基础设施一体化指数由0.3831快速上升至0.6752,2009—2010年基础设施一体化指数由0.6752下降至0.6423。但是整体上2000—2017年基础设施一体化还是有较大提高,增长了2.59倍。由权重值分析可得,在所有测量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指标之中,基础建设的权重值最高,也就是说,对该一体化的测评中,基础建设的影响是最大的。由二级指标来看,基础建设指数的变化是最大的,2000—2017年,它的评分由0.1949 提高到了0.5454,这是因为在最近几年以来,3个城市之间的公路里程在不断加大,在基础建设的三级指标中,长株潭城市群每万人公路里程从2000年的17.242 千米/万人提升到2017年的83.176 千米/万人。在2010—2012年,基础建设指标由0.4446下降到了0.4240,主要原因是人均道路面积由15.7下降到了14.05,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由44.82下降到了36.28。在研究期间,高速公路总长度增加了1085千米,加上京广高速铁路和沪昆高速铁路的运营,3个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在这个阶段,从长沙连接株洲和湘潭的高速铁路只需15分钟和12分钟。邮电业务总指数一直在增加,从2000年的0.1881提高到了2017年的0.45,增长率为1.39。其中2009年上升幅度加大,其主要原因是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启动通信一体化,该政策提高了邮电业务指数,从而有效提升了基础设施一体化指数。

图4 长株潭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变化趋势

5.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评价

对于公共服务一体化评价,变量有每万人占有医院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城市教育投入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保险密度。由图5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变化趋势可知: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指数呈总体上升趋势,2000—2017年公共服务一体化指数由0.3131上升至0.8153。2000—2017年医疗保障指数由0.0973上升至0.2263,并且2012年至2013年增加的幅度逐渐加大,原因是2012年长株潭城市群开始推行医保试点,医疗保障得到了有效提升。在2000年至2017年间,教育保障指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0.1150稳步提高至0.2911。2000—2017年社会保障指数的上升有效促进了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提高。其得分从0.1009上升至0.2978。由图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社会保障的评分在2015年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收集相关资料可知,2014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4年调整),提出了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建设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株潭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和社会保障及医疗等服务体系。由图5可知,该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图5 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变化趋势

6.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评价

对于生态环境一体化的衡量,本文选取的变量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指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保护投资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绿地面积。根据图6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变化趋势可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指数呈总体上升趋势。2000—2017年生态环境一体化指数由0.2086上升至0.8487。2000—2017年生态空间指数从0.1357上升到0.5177,但在2006—2007年间有一个下降,主要原因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0.4633下降至37.2067。2000年至2017年,生态保护指数由0.0729上升至0.3310,主要原因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0.0261上升至0.1208;且长沙、株洲、湘潭3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2000—2017年内始终保持在39%左右,其评分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是人均绿地面积在这18年中提高了约2倍,从而极大地带动了生态环境一体化指数的增加。从2012年开始生态环境一体化评分稳定上升,原因主要是2012年制定的《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通过,有效地提升了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指数。

图6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变化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0—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主要方面的数据,采用49个指标,组成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综合评价经济、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并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通过定量分析可知:第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在研究期内一直在不断上升,一体化综合得分从2000年的1.7869上升到2017年的4.4171,并且在2008年后有明显的加速特征;第二,在经济一体化中,2005—2006年评分上升幅度很大;第三,在空间一体化中,城市建设、人口布局、空间流动要素三者都在快速提升,2007—2008年城市建设指标陡增,人口布局在2010年评分提升较大;第四,在基础设施一体化中,基础建设和邮电业务都在不断提高,但在2010—2012年基础建设指标下降,邮电业务指数在2009年上升幅度加大;第五,在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社会保障上升幅度较小,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两者上升明显,医疗保障指数从2012年到2013年增加的幅度逐渐加大,三个指数在2015年的评分都有很大幅度提高;第六,在生态环境一体化中,生态空间波动上升,是生态环境一体化提升的主要因素,而生态保护上升幅度较小,从2012年开始生态环境一体化评分稳定上升,但生态空间指数在2006—2007年有所下降,长株潭城市群在后续的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城市绿心建设。

针对以上分析,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对于经济一体化,长株潭城市群应完善城市群功能,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三市的招商引资能力;另一方面要合理构建产业集聚,降低产业同质化以降低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竞争关系,增强长株潭城市群与周边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推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科技创新指标较低,因此应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空间一体化,要优化整合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要素,以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划为引导,完善政策体系,以促进区域内空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要加强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资力度,强调以社会服务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加大对“新基建”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以提升基层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水平。从以上研究还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政策的推出,能有效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打破行政壁垒,构建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制,进而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大交通网络、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共享力度,整合城市群资源。对于生态环境一体化,要注重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意识,同时要强化长株潭城市群跨区域的生态一体化环境治理机构的地位与作用,三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磋商机制,以对城市群内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协调治理。

猜你喜欢

城市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