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2021-03-10袁玲丽姚新新张巧玲樊怡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睑眼轮缝线

袁玲丽,姚新新,张巧玲,樊怡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河南 焦作 454000)

睑内翻指眼睑向眼球方向卷曲,引起流泪、刺痛、畏光等症状,老年性下睑内翻急性发作会加重症状[1]。下睑缩肌无力,下睑、眶隔皮肤松弛,造成老年性下睑内翻。老年性下睑内翻多伴倒睫,引起流泪、畏光,并可能引发角膜溃疡、上皮脱落等并发症,长期不愈会导致视力下降。下睑缩肌移位术是通过上提下睑缩肌,使睑缘外翻,增强下睑缩肌力量,进而矫正睑内翻。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通过折叠局部眼轮匝肌,使眼轮匝肌归位,解除睑缘所受压迫,增强眼轮匝肌对睑板下缘的压迫作用,粘连眶隔,矫正睑内翻。本研究观察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60~73岁,平均(66.72±3.03)岁,病程1~7 a,平均(3.68±1.14)a。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60~72岁,平均(66.45±2.89)岁,病程1~6 a,平均(3.39±1.02)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眼科学》[2]中有关睑内翻的诊断标准;②单眼发病;③年龄≥60岁;④睫毛上皮呈点状着色;⑤符合手术适应证。(2)排除标准:①乱睫;②双行睫;③存在手术禁忌;④睑内翻手术史。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接受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用亚甲蓝设计切口线,距下睑缘约2 mm,局部麻醉。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眼轮匝肌,分离睑板前组织与眼轮匝肌至睑板下缘下约2 mm,寻找下睑缩肌,在下睑缩肌用6-0可吸收缝线做3对褥式缝合,调整缝线松紧,矫正睑内翻至合适位置。术中如有睑内翻欠佳处可加强1对褥式缝线,此时下睑缩肌已移位至下睑板前。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切口,涂妥布霉素眼膏(西班牙ALCON CUSI,S.A.,注册证号H20160312),对患眼进行加压包扎,冰敷24 h,术后1周拆除皮肤缝线。

1.3.2观察组 患者接受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下睑缩肌移位术同对照组。分离皮肤、眼轮匝肌,暴露、游离眼轮匝肌束,长15 mm左右,宽6~8 mm,重叠后用6-0可吸收线褥式缝合,将肌肉游离端固定在眶隔前表面,将眼轮匝肌束固定在下睑板下缘,轻压下睑板下缘。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切口,涂妥布霉素眼膏,对患眼进行加压包扎,冰敷24 h,术后1周拆除皮肤缝线。两组均随访1 a。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优,即眼睑正常,泪小点、睑缘内唇紧贴眼球表面,睫毛对眼球无影响;良,即睁眼、闭眼正常,下睑缘轻微内翻,泪点无移位,无倒睫;差,即存在明显眼睑内翻或外翻,泪点移位,睫毛触碰眼球[3]。

1.4.2满意度 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1 a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总满意度为满意率与非常满意率之和。

1.4.3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睑球轻度分离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优良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照组优31例,良7例,差8例;观察组优35例,良10例,差1例。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7.83%(45/46)]较对照组[82.61%(38/46)]高(χ2=4.434,P=0.035)。

2.2 满意度术后1个月和术后1 a,观察组总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术后1个月总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术后1 a总满意度比较(n,%)

2.3 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切口血肿2例,睑球轻度分离1例;观察组发生切口血肿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与对照组[6.52%(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6,P=0.307)。

3 讨论

老年性下睑内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下睑缩肌断裂或力量减弱,下睑缩肌长度是眼球下转弧长的2/3,无法有效缩短下睑,导致睑板上缘内翻;(2)眶脂萎缩引起眼球内陷,导致眼睑后缺乏有效支撑;(3)下睑皮肤松弛,张力减弱,睑板下缘眼轮匝肌上滑,导致睑板上缘受压;(4)筋膜或皮肤松弛,肌层连接减弱,致使下睑下坠,睑板内翻。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睑板下缘张力下降,睑板上缘张力升高,引起睑内翻[4-5]。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睑内翻,但疗效欠佳。

手术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重要方式,如眼睑皮肤切除法、眼轮匝肌折叠术、眼轮匝肌切除术、下睑缩肌移位术等。通过切除眼睑处多余皮肤,提高垂直方向皮肤张力,解除下睑内翻。在进行眼轮匝肌折叠术的过程中,通过折叠部分眼轮匝肌恢复正常的眼轮匝肌位置,解除睑缘所受压迫,增强眼轮匝肌的压迫作用,粘连眶隔,矫正睑内翻[6]。切除睑板前痉挛眼轮匝肌,减轻睑缘所受压力,减轻下睑内翻[7]。下睑缩肌移位术通过上提下睑缩肌,外拉眼睑前层,外翻睑缘,增强下睑缩肌、眶隔力量,以解除下睑内翻。下睑缩肌移位术、眼轮匝肌折叠术等可有效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但仅从单一解剖因素矫正,术后睑内翻可能出现复发。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对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松弛因素均进行矫正,增加眶隔力量,对眶脂肪形成压迫,增加球后眶脂肪,有助于改善眼球内陷。顾志敏等[8]研究发现,借助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可提高长期疗效,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可提高手术效果。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术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对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的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下睑眼轮缝线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在下睑膨隆型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
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30 例效果观察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缝线抗议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