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悉娃的脑洞 看“画”能知道

2021-03-09严虎

大众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线条绘画情绪

严虎

天马行空的线条,

不拘一格的颜色用料,

飘忽不定的画幅大小,

……

父母往往把绘画当作孩子取乐益智的游戏。殊不知,绘画是一个工具,是成人能够读懂儿童五彩缤纷内心的解码器。

倾听孩子画里的故事

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用各种无缝对接的培训班,催生出了一批批“鸡娃”。“鸡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一只小小鸟,想飞却飞不高

这是一位11岁女孩的绘画。妈妈反映,女孩最近做完作业老躲在自己房间,锻炼身体时懒懒散散,参加培训班心不在焉。

孩子在画板正中间画了一只又大又漂亮的鸟,线条清晰、有力,色彩丰富。看来小女孩有着自信、敏捷的一面。不过你仔细观察:这只鸟正努力前行,显得不堪重负(左图①)。

满身的装饰, 是外界对她的高期许,而娇小的翅膀,则是她重负下的努力。

“陪着”不等于陪伴

9岁的女孩,因为“行为叛逆”被妈妈带来咨询。我问孩子话,孩子默不作声,妈妈在一旁“代言”,数落孩子沉迷电视,与父母对着干。

孩子画了一幅家庭互动画。看到这幅画,我心里已有了答案,但我依然想听听孩子怎么说——家里,爸爸一个人在客厅玩手机,妈妈在房间里面“陪”她看书,不过妈妈也在玩手机。爸爸妈妈玩手机时,还经常自说自话,有时还会笑出声来。她觉得这样的场景很可笑,也跟爸爸妈妈说过很多次,但他们都不听。她不想要这样的陪伴,她宁肯自己去看电视(左图②)。

陪孩子在错误里多呆一会儿

7岁的女孩洗手时总把衣服弄湿,大冬天能弄湿半个衣袖,家长怎么讲都没用。

画里,孩子因为弄湿衣服也很烦恼,感受到了爸爸当时的语气和神态。最后,她自己写下了预防的方法,提醒自己:洗手前记得拉袖子。孩子画下这幅画后,就更“长记性”了(左图③)!

孩子想什么,或许“画”知道

如果说, 话语是儿童的第一种语言,肢体动作表达情感需求是他们的第二种语言,那么用图像和颜色表达想法和意愿则是他们的第三种语言。

儿童绘画是儿童潜意识层面信息的投射。绘画时,儿童颜色的选取、构图的大小、线条的长短及排列、下笔力度的轻重等,都能够从侧面反映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情绪状态。

对儿童自身来说,绘画可以促进其动作发展。画画时的手眼配合,也会刺激大脑发育。绘画作用于儿童的感知、情感、表达等心理层面,继而影响儿童的审美能力、情商、个性发展等其他方面。儿童在绘画中锻炼到的各种能力也会迁移到学习上,比如观察力的加强,主动探索习惯的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等。

对成年人来说,绘画将孩子的想法转化成可视物,让成年人与儿童通过绘画实现交流,让我们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有什么想法,喜欢或不喜欢什么。同时,绘画能反映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情绪状态、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对学校的适应性、焦虑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等信息。这些客观信息能帮助成年人制定儿童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三招帮你解读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解读是指通过儿童绘画的过程和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和分析儿童的内心世界、性格倾向和情绪状态。解读儿童绘画时,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招:看表层内容。

有时也被称为“ 显而易见的内容”,就是儿童绘画中明显表达出来的内容,如高兴的样子、开心的场景、难过的情绪。这类情况很常见,也很普遍,我们按照直观感受理解就可以。

第二招:看关联内容。

儿童绘画的关联性内容会在孩子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中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与孩子充分沟通。为了理解关联性内容,成年人必须充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观察者,跟随儿童的言语来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听他们给自己的画作取的名字或者讲述的故事。

比如可以提问:你的画中都有哪些人?画中的某人某物感觉怎么样?某人某物正在想什么?这幅画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三招:看象征内容。

象征性内容在绘画作品里常常指潜意识层面的内容。作为家长,可以简单从大小、布局、线条、颜色等几个方面了解。

大小:畫面整体的大小与孩子自我评价相关。

画面大小适宜(一般占画面的2/3左右),说明孩子的自我认知比较好,有自信。画面过小(小于纸张的1/9),可能代表孩子比较内向、自卑等。画面过大(大于纸张的4/5),表示孩子可能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有攻击性。

布局:孩子绘画时,会对画面进行构建、组合。大约4岁以后,孩子会逐渐将物体画在正确的位置上。

如果画面偏左,代表跟妈妈的关系较好。画面偏右,表示受父亲的影响较大。画面偏上,那么孩子可能比较注重精神层面,也就是说想得比较多,或者说比较乐观。如果画面偏下,那么孩子可能比较务实一些,或者可能缺乏安全感。儿童的家庭画中,人物位置的排列也有特别的意义,画面正中或者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心中比较重要的人。

线条:不同的线条形式蕴含着不同的意义。线条的长短代表孩子自控能力的强弱。

如果孩子画中以长线条为主,说明孩子的自我控制性强,而短线条说明孩子易冲动、兴奋。喜欢画直线条的孩子可能目标性比较强,情绪稳定,但也可能比较固执。喜欢画圆滑线条表明孩子富有同情心,对生活积极向上。

颜色:当儿童感觉心情愉悦时,通常会使用橙、黄这种暖色系,甚至会多种颜色齐上阵。在表达伤心的情感时,则多使用紫色、深蓝色、灰色等冷色系。在表达愤怒时,多使用大红色及黑色。

特定内容:绘画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隐喻,如暗淡的太阳、月亮和雨水可能与抑郁情绪有关。儿童画中的锤子、刀子和其他危险的工具,一般是愤怒或攻击性的表现。

利用绘画心理学辅助育儿

家长通过学习儿童绘画心理学,可以将绘画心理学的智慧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辅助育儿。教育情绪中的孩子,讲道理往往是不管用的。如果其他方法不奏效,可以试试绘画。绘画本身具有情绪宣泄功能,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表达渠道。家长也可以通过问话的形式,抽丝剥茧地帮孩子梳理情绪,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每天用少量的时间来画日记,表达和宣泄情绪。

亲子绘画能增加陪伴的质量。如果家长的时间有限,可以一家三口齐心协力绘画,用巧手勾勒温馨、幸福的画卷。

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个涂鸦画册,把孩子的作品贴在画册上,并记录下日期。还可以让孩子以主题作画,比如开心的一天、难忘的经历等,帮助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线条绘画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情绪认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