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成硕暖色调的鼻科医生

2021-03-09徐瑶

大众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鼻息肉手术患者

徐瑶

医学的道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唯有勇气与智慧并存,方能披荆斩棘。人的鼻腔有如深邃幽暗的峡谷,里面却别有洞天。他用敏锐的眼、灵巧的手和仁慈的心去探索发现,不负光阴,奔跑向前,成为国内鼻科领域临床和科研均走在前列的青年翘楚。

最新出炉的首批青年北京学者名单中,北京市临床医学领域仅有两人入选,他便是其中之一。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科副主任王成硕。

跟着榜样,大步向前走

2003年10月,第十届国际鼻科学大会在韩国汉城(现今的首尔)召开。那年王成硕28岁,初出茅庐。

在他讲演结束后,外国专家提出一个关于慢性鼻窦炎Toll样受体的问题,比较尖锐。王成硕流利作答,虽然答案并不完美,但引起了在场另一位中国学者的注意。这人便是时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助理的张罗副教授。会上一番短暂交流,张罗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

3个月后,两人再次相遇,是在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教授的博士后面试会上。当时有4个人来面试,都很优秀,可博士后名额只有1个。张罗向韩德民教授极力推荐了王成硕。

王成硕从此与同仁结缘。两年做博士后期间,王成硕专攻鼻过敏性疾病。那时,北京同仁医院刚刚成立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一切都刚刚起步。

15年后的今天,团队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从过敏性鼻炎的快速集群免疫治疗,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理分型,再到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一个个开创性研究和行业标准问世……不仅让国内同行侧目,更让世界聆听到了同仁鼻科的声音。

王成硕本人的成长速度也比一般人快很多。他32岁晋升副主任医师,当选北京市科技新星;3 5岁担任鼻科副主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2岁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4岁入选首批北京青年学者。

韩德民院士和张罗教授当年没有看错人。王成硕常说:“我生性懒散,率性而为,之所以有如今的成绩,都是老师们的督促。总有一种榜样的力量鼓舞着我往前走。”

三个问题,钻研十五年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再反哺临床,改进临床技术,服务患者,是王成硕这15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目前,过敏性鼻炎(AR)最大的问题是检查繁琐昂贵,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误诊误治极为普遍。王成硕团队将临床要素与实验室数据整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慢性鼻炎内在分型,极大地减少了过敏性鼻炎的误诊率。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鼻分泌物IgE检测诊断AR的新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创诊断。

解决了诊断问题, 再就是治疗问题。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和秋季蒿草花粉,随后提出快速集群脱敏治疗,将起始治疗时间从四个月縮短至四周,安全、快速、高效地治疗了4万余名患者,节约医疗支出6400万元。这项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海德堡大学Pfaar教授高度评价该疗法“是这一领域的新治疗方式,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成硕没有止步于此。随着临床经验逐渐丰富,手术做得多了,他又发现,鼻息肉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疾病。有些病人做完鼻息肉手术后就不再复发,而有些病人术后半年不到息肉就长了出来,甚至有个别病人一生经历几十次手术,痛苦不堪。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通过研究他发现,鼻息肉的复发主要和一种特殊的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有关。当该细胞数在鼻息肉中超过一定比例时,90%的患者会复发。在此基础上,他首次提出中国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理分型,并开创了针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经鼻雾化治疗新技术。针对不同分型的鼻息肉,手术后主动干预,大大降低了复发风险。通过前瞻性研究,他还确立了针对难治性鼻息肉的最佳术式。

近年,王成硕团队又攻克了鼻科学领域的另一大难关——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这是鼻科发病率第一的良性肿瘤,极易复发,且有癌变风险。王成硕率领课题组分析、总结了上万张鼻窦CT和MRI片子,终于发现通过磁共振影像找到肿瘤根基部的方法,从而针对性地设计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根基部,减少肿瘤复发。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开展了全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根据肿瘤起源和复发风险制定新的肿瘤内镜手术分期。该研究发表在头颈肿瘤领域排名第一的《头和颈》杂志( H E A D & N E C K ) 。这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第一个头颈肿瘤分期标准,将该病的总体复发率从10%~ 2 0 %降至6.2%。在此过程中,还研发出两款鼻内镜手术用可吸引针状止血电极,并实现临床转化。

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年轻医生孟一帆透露,王成硕在手机备忘录里列着人生要实现的8个目标,其中一个就是创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内镜手术分期。对他而言,科学研究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

从屡败屡战到硕果累累

谈到论文,王成硕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投稿时的情景。那是一篇关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论文,一开始投到过敏科学领域权威的期刊《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Clinical Immunology,JACI)。这也是他们团队首次向5分以上的杂志发起冲锋。结果是直接被拒稿,但同时收到4位审稿人密密麻麻好几页的修改意见,读后获益匪浅。

接着转战影响因子比JACI略低的《过敏》(ALLERGY),仍需要大篇幅的修改,补充实验数据。那段时间,正赶上王成硕的夫人怀孕即将生产,胎心不稳又要住院监测。在妇产科病房里,他等妻子熟睡后,在病床旁继续修改文章。可是,这一次仍然惨遭拒稿。科研道路上的坎坷,可见一斑。

现在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王成硕的团队仅2020年上半年就在JACI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迄今为止,王成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 I 论文47篇,影响因子共182分;专利4项,转化产值550万元;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工程”。

功力养积深厚,自然水到渠成。但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最初拼搏的岁月里,他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刚开始做鼻过敏反应研究,王成硕白天出门诊,下班后仍待在诊室总结资料。保安一遍一遍过来问: “ 什么时候下班?我们要锁门。”王成硕说:“你把门锁上吧,我今晚不走了。”但这也不行,按规定门诊楼晚上不能留人。最后,王成硕只能把半米高的几千份手写病例资料抱回家继续整理。每次团队有重大课题标书需要撰写,也经常交给王成硕,他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事。

为了做实验,王成硕还会拿自己当“小白鼠”。变态反应的过敏原激发实验,需要健康人做样本对照,他就让同事用过敏原直接给自己做激发试验。做流式细胞学实验,需要大量新鲜血液,他卷起袖子,直接抽自己的血。主管技师王阳粗略算过,这些年王成硕至少贡献了800毫升血液。可是,现在当他得知有学生做实验互助抽血时,总会从经济上给予补偿。他不在乎自己的牺牲,却在乎他人的付出。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王成硕常说,如今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如果我们再不珍惜,就是辜负了前辈的苦心开拓。

做得更多的是劝人不做手术

王成硕对患者高度负责。据科里副主任医师娄鸿飞回忆,一次王成硕在手术台上突发带状疱疹,胸背剧烈疼痛,直冒冷汗。但手术刚刚做到一半,患者还在台上躺着。王成硕没有把患者交给旁人,用上止疼药后,继续将手术做完。他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鼻科手术中经常用到填塞材料,有些费用较高。但即便再大的手术,他从来不会刻意去用高值耗材,尽量为患者节省费用。

最近几年, 他做得更多的不是劝人做手术,而是劝人不做手术。他总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治疗是患者真正需要的,然后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跟患者交流,他也有自己的风格。曾经有一位3岁的哮喘患儿,被父母带来求诊。小女孩一见到医生,顿时紧张起来,大哭着依偎在爸爸怀里。王成硕不慌不忙地拿出自己的印章,拉着孩子的小手说:“来,叔叔给你个护身符,保平安。”接着,他在孩子手背上盖了个印章。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小女孩瞬间停止了大哭,觉得这“护身符”既新鲜又神秘。慢慢地,她开始对眼前这位医生叔叔产生了亲切感,乖巧地配合做各种检查,包括把冰凉的检测设备深入到鼻子里。診疗非常顺利。

有患者这样评价王成硕: “ 平日里,王主任看上去酷酷的,言语不多。貌似不苟言笑,实际外冷内热,耐心细致。交待病情时,他话语精炼,但一语中的,让你的心安定下来。”

学生面前,他是严苛的老师

王成硕团队有个logo,名叫“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山代表鼻腔, 火代表鼻病的痛苦,风代表鼻腔的通气功能,林是嗅神经,代表鼻腔的嗅觉功能。“风林火山”课题组,最初只有五六个人,现在已经增加到2 8 个人, 由临床医生、基础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组成,梯队建设合理。

人越来越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王成硕自己列有一个表格,哪个成员什么时候该晋升,科研进展到了哪一步,论文发了多少篇,他都记着,时刻督促提醒,并坚持每周开一次课题组会,交流最近阅读的国外文献。

他非常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鼻科的手术,术者起绝对主导作用,如果什么都不说,也不让学生练习,手术可以很快结束,节省时间。但王成硕总会做得很慢,讲得很细,经常放手让下级医生操作,并在一旁耐心讲解。为此,他连续7年被评为最受进修医师喜爱的带教老师。

学生写的论文,他会仔细审阅,提出的意见经常细化到错别字、图片配色等问题。他的博士孟一帆说,最近有篇文章要投稿,其中一幅图已经改了四五次,自己觉得可以了,但王成硕看后回复:“太难看了,上皮细胞请改为暖色调。”投到国际顶级期刊的文章,代表着中国研究者的水平,也体现着北京同仁医院的形象,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他总会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有时,学生们觉得王老师太严苛,但过段时间再回过头看,他的意见总是正确的。

据娄鸿飞回忆, 2 0 1 2 年前后,她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留学,一篇文章被退回修改。娄鸿飞的导师张罗教授告诉她,可以请教王成硕。那时,娄鸿飞和王成硕并不熟,没想到王成硕不仅把问题讲得很清楚,还非常无私地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对她说:“这是你毕业要用的文章,不用把我列为作者之一。”因为这次经历,娄鸿飞从心底感激,回国后义无反顾加入了王成硕的团队。

提到王成硕,不少同事会说出两个词:处女座、O型血。星座和血型之说虽不可全信,但王成硕追求完美、乐于助人的特质,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守擂者,王成硕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刻也不敢休息。这些年,大家眼看着他增添了不少白发。

岁月会老,但理想不会。他喜欢看武侠小说,心中有一个江湖梦。这个江湖没有刀光剑影,打斗厮杀,而是医学的江湖。医生是现代社会最能帮助他人的职业,他就像一位侠客,踏遍千山,习得妙术,祛除病痛,救死扶伤。

猜你喜欢

鼻息肉手术患者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恐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