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9朱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间隔丙泊酚芬太尼

朱祥

动脉瘤能够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其中脑动脉瘤是病情比较严重的一种,是指脑部动脉内腔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出现了异常扩大而引起动脉壁出现瘤状突出,与动脉腔内高压以及局部的先天缺陷有关[1,2]。该疾病可直接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大威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3]。介入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式,麻醉对介入术的风险程度以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影响[4]。因此,临出上十分重视对该手术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本院在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本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抽取双色球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47.50%),女21例(52.50%);年 龄43~67 岁,平 均 年 龄(55.16±10.08)岁;体重47~80 kg,平均体重(63.52±15.66)kg。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45.00%),女22例(55.00%);年龄43~66 岁,平均年龄(54.67±10.17)岁;体重46~79 kg,平均体重(62.77±15.57)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其变化情况。麻醉诱导所使用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具体为:丙泊酚1.5~2.5 mg/kg,咪达唑仑0.04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艾司洛尔注射液0.6 mg/kg。之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保持机械通气,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

研究组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具体为: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6.0~15.0 μg/(kg·h),均采取微量泵泵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追加肌松药,手术时间≤2 h 不追加,>2 h 追加,选用顺阿曲库铵,剂量为0.1 mg/(kg·h)。为了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给予患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羟乙基130/0.4 氯化钠注射液,同时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持续泵注,剂量为7.5 μg/(kg·h)。

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具体为:丙泊酚3~5 mg/(kg·h),芬太尼3 μg/(kg·h),均采取微量泵泵注。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进展决定是否追加芬太尼。

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后停止用药,当患者完全清醒,进行拔管处理,然后将患者送入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0 min、股动脉管留置后1 min、手术期间、气管导管拔除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苏醒间隔时长与拔管间隔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 麻醉诱导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10 min、股动脉管留置后1 min、手术期间、气管导管拔除后3 min,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苏醒间隔时长与拔管间隔时长对比 研究组的苏醒间隔时长为(9.59±4.19)min、拔管间隔时长为(15.88±6.11)min,对照组的苏醒间隔时长为(19.85±6.42)min、拔管间隔时长为(28.86±10.21)min。研究组的苏醒间隔时长、拔管间隔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64、6.899,P=0.000、0.000<0.05)。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例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缓、1例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40<0.05)。

3 讨论

脑动脉瘤介入术作为一种神经外科手术,为了确保手术能够安全有效进行,对麻醉具有较高的要求[5]。在既往的麻醉方式中多采用局部麻醉与神经安定药物,但是往往容易出现麻醉时长不够的现象[6]。在该手术麻醉中,既要求患者能够得到深度麻醉,又要求能够尽快苏醒[7]。全凭静脉麻醉是指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后,使用多种短效的麻醉药物,进行间断性或者是持续性静脉注入的一种麻醉方式[8]。该种麻醉方式具有镇痛完全、用药方便等优势,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

丙泊酚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短效麻醉药,其优势是能够快速起效,并且麻醉效果强,麻醉作用时间短,在使用时具有很强的可控性。瑞芬太尼属于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麻醉药物,该药物使用1 min 后就能够实现血-脑平衡,且该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于组织和血液中水解[9]。在此次研究中,气管插管后10 min、股动脉管留置后1 min、手术期间、气管导管拔除后3 min,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控制效果更显著,进而更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确保麻醉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需要在术后早期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定,以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这就需要患者能够在术后尽快苏醒。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的苏醒间隔时长与拔管间隔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的半衰期较短,麻醉起效快,并且麻醉效果消除也快,能够确保患者在术后尽早苏醒[10]。并且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丙泊酚能够降低颅内压以及脑血流量,减少脑耗氧量,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颅脑组织。

综上所述,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猜你喜欢

间隔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间隔问题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间隔之谜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