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1-03-09高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阿替普介素丁苯

高薇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由脑供血出现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同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失语、偏瘫等功能缺失症候[1]。而急性脑梗死起病急,通常会出现半身不遂、严重头痛、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甚至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2]。目前,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临床上多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3]。本研究旨在探析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7~70 岁,平均年龄(58.39±10.64)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6~71 岁,平均年龄(58.59±10.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结合脑部CT 进行确诊[4]。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NIHSS 评分>4 分;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脑血管意外者;有过外科手术者;严重休克者;药物禁忌证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即调节血脂、营养神经、降血压、清除自由基等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1)治疗,于100 ml 氯化钠(0.9%)注射液中加入0.9 mg/kg 阿替普酶,静脉推注10 ml,在1 min 内推完,剩余的90 ml 于1 h 内静脉滴注。治疗24 h 内关注病情,24 h 后确诊无出血后,行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治疗,阿替普酶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25 mg(100 ml)/次,2 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NIHS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NIHSS 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7 个项目,分值0~42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5]。脑血流动力学指标:Qmean、R、Zc、Vmean,以上指标采用颈动脉彩超仪,对梗死区的以上指标进行评价。血清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以上指标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 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Qmean、R、Zc、Vmean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 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NIHSS 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3/3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使得急性脑梗死发病率直线上升。急性脑梗死的出现多因脑血管供血与供氧功能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所致。而急性脑梗死多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中,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等特点[6]。且此类患者还会伴发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耳鸣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不同程度地神经功能损伤,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据相关临床资料统计[7,8],目前,我国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已达80 万人,致残率处于临床首位,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同时还与血流动力学、血液、血管异常等有关,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脑组织还会因缺氧、受损等出现坏死,从而影响神经功能,诱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因此,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实践表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需以恢复脑部血供、重建侧支循环系统为主要原则,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以往,急性脑梗死常用静脉溶栓治疗,此方法可清除动脉血栓、促进脑组织血管的恢复,但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时间窗,如患者发病时间>6 h,则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急性脑梗死应早发病、早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目前,相关临床研究[9,10]发现,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治疗效果显著。阿替普酶是溶栓药物,可以激活纤维蛋白原,有效预防或是减轻出血风险;同时,此药物还可增加梗死区域内血流量,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效改善预后效果。丁苯酞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抑制血管的收缩,促进或是修复毛细血管再生,增强脑组织局部血流量;同时,丁苯酞还可提高线粒体酶活性,使其保持正常的能量代谢需求,减轻梗死面积,抑制脑水肿现象,提高治疗效果。当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后,可以提高药物协同作用,快速增强梗死区的血流量,减少脑组细胞死亡,保护神经细胞,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改善脑血流量。此外,联合用药后,可以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恢复血流动力学和脑组织供血及供氧能力,促进血液流动,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改善血流量。本次研究示: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Qmean、R、Zc、Vmean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临床医学研究还发现[11,12],脑梗死的出现与脑组织出现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梗死面积与C 反应蛋白与细胞介素等相关指标呈正比,炎症因子水平越高,则梗死面积越多。当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后,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病情尽快好转。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后,不会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后,均可有效缓解,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可缓解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介素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