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引导学生解读《记念刘和珍君》

2021-03-09高冬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鲁迅

高冬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的刘和珍是他的一名学生,年仅22岁的她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追忆刘和珍,也是为了悼念为国家大义而死的中国青年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觉得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解读《记念刘和珍君》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矛盾”

在引导学生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关注文本中一些自相矛盾的语句。这些“矛盾”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难以理解文意,不明白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他们提前把这些句子整理出来并仔细分析。学生只有透彻地理解了这些语句,才能真正地读懂文章,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生找出了这些句子:

1.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4.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6.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7.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些句子相互之间的语意明显充满了矛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这些“矛盾”一一解开。

首先看第一个句子“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当时,程君向鲁迅先生提及刘和珍生前爱读他的文章,还订阅了《莽原》杂志,所以想让他为刘和珍写一篇文章,于是鲁迅先生说了这句话。这句话里的“必要”二字展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爱护。然后,他又提到“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明明说有写文章的必要,为什么又觉得无话可说呢?其实,这句话是个引子,由此引出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的事实。作者感到无比的哀痛与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了,所以觉得无话可说。再看第三个句子“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和第四个句子“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作者叙述了在“庸人”的世界中,烈士流淌血液的印记是会被时间冲淡的,于是他又用了两个“必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人们应该记住那些人,不能遗忘历史。第六个句子是“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作者到底说了什么?在这句话之后,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刘和珍及其他爱国青年遇害的经过。这些青年即使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也依然互帮互助,这样的一群人怎么会是“暴徒”呢?作者从侧面揭示了真正的“暴徒”是段祺瑞执政府……

在解读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对爱国青年的爱护、痛惜,对麻木庸人的谴责、失望,对段祺瑞执政府的痛恨、讽刺。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寻找类似的语句,仔细品读文章,理解其内涵。

二、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转折”

提到“转折”这个词,高中生并不陌生。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就是“转折”。需要注意的是,“转折”强调的是变化后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什么是转折句,再引导他们关注文本中的“转折”。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学生会发现作者有着冷静且理性的处事态度。从表面上看,作者的情感似乎并不浓烈,但是细看转折句,就会发现作者的情感其实是极其强烈的。教师可以让他们找出文中的转折句,然后逐一分析與解读。

在整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转折句,其中有12个句子用了关联词“但”或“但是”进行转折,有8 个句子用了关联词“然而”或“而”进行转折,有3个句子用了“却”进行转折,有2个句子用了“可是”进行转折。

各个分句的情感是在不停变化的。比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这两个长句都是转折句,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之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带领学生解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他们读懂其中的深意。

1773500511395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于质疑处涵泳,在思考中提升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
孔乙己
生活
阿迅一族
“不假思索”与“不加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