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校园贷成因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2021-03-08钟亿华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防控策略校园贷成因分析

钟亿华

摘要:通过研究发现,“校园贷”的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校园贷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校园贷”的心理成因和防范措施角度展开论述,目的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使用“校园贷”,并且告诫其要防备各种金融风险。

关键词:心理学 大学生 校园贷 成因分析 防控策略

校园贷在大学校园兴起,且疯狂蔓延。校园贷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各种风险,大学生深受其害。因此,了解大学生“校园贷”心理情况,把握他们使用“校园贷”的动机和心理特征,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校园贷“的危害,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

校园贷是指某些网上贷款平台为大学生展开的所谓的低门限、低利钱、无典质的金融贷款交易,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模式,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挑战,同时它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目前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审核有漏洞,身份可冒用

由于“校园贷”平台没有实体办事处,因此其贷款业务是通过互联网处理的,实际上并不面向借款人。此外,大多数大学生在互联网贷款平台上交易时,并没有认真的看相关条约的内容,也不要求向其要收条和发票,甚至有的交易平台根本没有提供合同,这导致了对借方信息审核的巨大漏洞。

(二)高利贷性质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生活经验不丰富,历来都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重点人群,也因此不法分子展开短期、小额的贷款勾当,故意掩瞒其非常高的利率,让不了解校园贷实质的大学生错以为利率很低。为了拉到客户,故意掩瞒高利率等伎俩是很常见的。

(三)导致家破人亡

滚雪球式的债务,让大多数普通人家无法承受,尤其是那些受到校园贷款困扰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家庭经济很一般,而校园贷款的危害对这些家庭造成的危害性更大。当家长得悉学生欠钱时,学生的欠款已经很多了。背上巨额债务后学生自残、自尽的后果一旦发生,一个家庭不仅要承受丧亲之痛,还有难以偿还的债。

(四)正常教学秩序受影响

根据网贷的流程和要求,大学生在贷款时都要求写下自己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如果他们不能按时还款,债权人将以暴力手段迫使借款人还款,就连借款人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也会遭殃,同样受到电话和短信的暴力胁迫和骚扰,使老师无法正常教学,学生无法安心上课。

二、大学生校园贷心理成因分析

(一)攀比求荣心理

大学生消费选择会彼此受到影响,有些大学生缺乏自我意识,禁不住诱惑,没有条件,但是想追求一种奢华而愉快的生活,在网上贷款的支持下知名品牌的追求强烈。这类倾慕虚荣,依托款项和物资来攀比的消费行为,给经济比较落后的学生及其背后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当这些相对较贫困的学生出现物欲横流的思想时,就会冒着风险去网上贷款,从而使自己有了沉重的校园贷款担子。

(二)超前消费心理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网络金融中非现金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大学生是新事物的尝试者,他们更喜好選择新的东西,喜好购买时尚的东西,喜欢提前消费。而“校园贷款”的出现恰好符合一些习惯于超前消费的大学生的需求。由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收入,贷款后常常没法还款,因此堕入“校园贷款”的泥潭,没法解脱,终究被其淹没。

(三)猎奇心理

世界之大,作为年青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求知欲是超级强烈的,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他们往往对一些新出现的事物要比其他人更加敏感,他们这个群体比其他人更愿意去尝试接触和使用这些新事物。而校园贷作为一个网络金融中的新事物本身就有一定的诱惑性,在不了解其中真实问题的情况下大学生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态度就入瓮了,最终受到伤害。

(四)幼稚单纯心理

校园贷宣扬其具备“低门限、低利钱、无典质”的特征。易于操作,快速审核和快速借出,不需要保证就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看起来似乎要求很低,事实上有许多隐藏的陷阱。大学生只要具有一点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就能够轻易的识破,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轻信了校园贷的谎言,最终被骗,从中反映出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和缺乏法律常识,更反映出大学生单纯心理。

三、大学生“校园贷”的防范措施

(一)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体制

1.加强监管,完善监管体制与规范

当前,政府机构应使网络贷的法律法规更加的完善,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规范,使校园贷款平台的监管对象进一步明确,对网络借贷的准入限度进行提高,避免出现学生仅用ID卡就可以进行借贷交易等的问题,加强监管,加大审核力度,明确处罚标准,增加违法成本,加强对消费群体的保护,杜绝“变相高利贷”现象。实行一票否决制。一旦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应该严肃处理这些平台,而对于技术不完善、没有安全认证服务的平台,监管部门应该强制关闭这类平台。

2.完善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

每个高校都设立了勤工助学机构,有奖学金、助学金、励学金、助学贷款等各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和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国家在助学贷款这一方面力度很大,同时还提供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类型的贷款,鼓励大学生创业,解决了大学生的部分资金困难问题。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教育引导,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校园不合理网络贷款日常监控体制

高校有很多预警机制,比如安全,个人意识等方面,完全可以把不合理的校园贷纳入日常的预警机制里面,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校园贷的情况就立即响应预案,及时介入,避免更为严重的情况出现,也将这类信息的出现告知其他学生,引起其他人的警觉。

2.多管齐下增强大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选择校园借贷的重要缘由是想要有更高消费能力,说明了许多大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有很严重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通过相关的理论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鼓励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培养他们的自立和吃苦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赚钱的辛苦和父母培养自己不容易,从而形成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强自立和合理消费成为校园的新趋势。

3.加大普法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校园贷存在很多问题,收费不合理,但许多大学生并不觉得有问题,他們还是愿意签这样不合理的条款,这说明很多没有大学生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针对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高校应展开一些相关的课程或讲座,促进大学生了解相应的金融和法律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校园贷款的陷阱,强调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防范学生信息泄露,帮助学生提高识别和防备网上欺诈性贷款的能力,并提高防备意识。

4.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我们清楚的知道校园贷的滋生和不断的出现问题,与大学生的内心所追求的攀比、炫耀等高消费心理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已进入校园的时候就有必要进行一系列以价值观念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在问题发生之前做好大学生心理干预,预防大学生误入“校园贷”的深渊。如果出现了个别特别严重的个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形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尽早的解决问题。

(三)家庭:承担起教育大学生的重要责任

家风良好,教育得当,可以培养孩子不攀比消费、不提前消费的优良习惯。家长应以身作则,合理安排家庭的开支,时刻关心孩子花钱的去向,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合理的花钱行为,应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并制止。家长在给予孩子钱财的情况下,教他们进行财富的再创造,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理财知识。让孩子在假期进行生活实践锻炼,让他们体会艰苦的生活状态,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四)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大学生应增强防骗意识。大学生比较简单,易相信他人,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大学生要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等。

大学生应学法懂法提高防范意识。大学生应该自主学习金融知识,了解贷款平台运作模式、相关法律规定,提高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不被常见的金融陷阱所迷惑。

大学生应树立积极的消费理念,避免超前消费、豪奢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念,知道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实用购物,不攀比,不盲目追求知名品牌。

大学生应学会自力更生。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父母收入的来之不易,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个平台,在自己时间、工作能力的限度内参加勤工俭学,俭朴生活,分担一部分家庭的经济开支。

四、结语

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贷”危机,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需全部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方监督,帮助和教育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吉利.“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126-128

[2]杨丽丽.大学生校园贷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9):67-69

[3]陈曼曼.乔占泽.从高职学生消费观的视角探究校园贷[N]宁波职业技术学报,2018(10):33-37

[4]刘诗姝.张越.章航.季梦怡.张懿.大学生校园贷的认知及其外因内因分析[J],金融经济,2018(6):6-8

猜你喜欢

防控策略校园贷成因分析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采用BT投融资模式建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浅议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