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与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研究

2021-03-08刘天任高媛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公信力渠道

刘天任 高媛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公共危机的事件的发生也变得领域多元化,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站在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角度中,政府的应急反应和信息披露等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对紧急事件进行应对的过程当中,权力受到了约束,责任追究机制存在着欠缺。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深思,通过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地方政府 公共危机 应对能力 建设研究

引言

无论是古代的行政诚信,还是西方的契约论精神,都能够充分的看到政府的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凸显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是非常明确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何高速有效的应对这些问题,是目前政府公信力在建设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需要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来思考公共突发事件应对问题,在整体事件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的应对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一目了然。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1. 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内涵

地方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当中,能够反映出社会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信用方,也就是政府,另一方是信任方,也就是社会公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桥梁,并非是上传下达的单行线,其实是双向沟通的,公众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政府也要自觉的有为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二者缺一不可。与此同时,政府和公众桥梁的宽度和整体的承载度,也是体现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方面。政府对于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关乎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整体的发展,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不断的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能够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也是我国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体现。

2. 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暴露的问题

2.1 地方政府反应和信息披露相对滞后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相较于公众在信息上会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地方政府在进行抉择时,会考虑稳定和信息公布之间所存在的平衡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披露不及时。随着互联网新媒介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的治理。政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针对群体事件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回应,那么就会降低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本来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那么在信息披露的过程当中就会存在着滞后的现象,从而也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2.2 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政府权力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政府在极大程度上代表的是公民的意愿,政府的决策也必然是为了实现公民的整体利益,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利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在几起突发事件,如“大理截留口罩事件”“少数基层政府暴力执法”“个别发热人员突破‘封城回京”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嚴重影响到了公民的权利,降低了相关政府的公信力,也反映出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民主法治的意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了对政府权力的规范化、制度化缺乏权力的约束和责任的追究机制。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违法的成本比较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就渐渐的淡薄了。

2.3 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渠道有限或效果欠佳

根据以往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够提高参与的整体效能。在此次事件期间,通过微博、微信公众等网络渠道,能够看见更多的民意表达,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大多数都是公民个体和自媒体。网络上的信息量非常的庞大,鱼龙混杂,再加上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水平还不够高,对这些信息的辨别能力参差不齐,通过网络渠道来发表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扭曲民意所要真正表达的内容,从而造成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在我国存在着一些社会团体和人大代表,他们更多的是扮演着上传下达以及桥梁的功能,具有非常明显的单向性,他们并没有和社会公众进行密切的联系,在此次事件当中,这两者发挥的作用尤显不足。从这一方面能够明显的反映出,现阶段,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我国社会公众民意的表达还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社会组织,以至于公众在表达意愿的时候不愿意参与或者是呈现出无序参与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反映出了现阶段,我国缺乏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舆论表达渠道。

3. 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建设

3.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破除“官本主义”

地方政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遵循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不断的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之上,从制度和思想上作出努力,对政府的评价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加大力度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人本意识,政府应该将民意放在最为关键的位置,时刻关注舆论,敬畏民意,积极地回应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3.2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官本思想根深蒂固,权利和利益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政绩和私立,不惜铤而走险。地方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的开展进行公开和透明化,让社会进行监督。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效率低,这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经常会忽视公众利益。

3.3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

有关公共危机的相关内容和应对危机整体的流程一直是公民所感兴趣的热点,无论是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还是后续的事情发展,这些内容一直是公众所关心的。地方政府应该拓展公民参与的渠道,由于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体系和相关的制度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积极的引导。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公众通过正当的渠道去获取应对危机的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正当的渠道,确保公众不会陷入到无穷无尽的恐慌当中。为公民提供参与社会治理有序的渠道,是沟通政府和社会群众良好的桥梁,这个桥梁是政府公信力重要因素的表达,需要具备足够的宽度和承载。地方政府不仅要拓展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接受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观点。政府在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只听一种声音,只听一种声音所开展的治理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封闭性。

总结

面对突发公共危机,地方政府要强化自身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做到下承社会公众,上承上级政府,针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提升政府自身的应对危机处理水平,确保社会的稳定。其次,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需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拓展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不断的对这些意见表达渠道进行深层次的设计和规范,从意识层面上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地方政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国,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拓展各方面的渠道和相应的措施,提高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的积极性。在拓展公众参与治理的渠道的过程当中,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使得公眾能够更加积极和高效的参与到治理过程当中,从而双方进行积极的配合,更好的去应对公共发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陈永国,钟杨.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中国城市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调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03):16-23.

[2]刘翠莲,李璟.网络舆情视域下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5):205-206.

[3]李晓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2):42-43.

[4]潘俞彤.浅析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167.

[5]李静.网络舆情视角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04):183-184.

[6]王亚囡.公共政策效益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6):127-128.

[7]王佳欣,高媛.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0):239.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公信力渠道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