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传承国学之家校对接策略

2021-03-08祁晓华

家长·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家庭教育互联网+

祁晓华

【摘    要】走进国学经典,品味其博大精深,揣摩其丰富底蕴,需要家长的大力督促和共同参与。家长应多一些儿童视角,让传承更自然;多一些故意“示弱”,让传承更温馨;多一些无痕教育,让传承更高效。而这离不开“互联网+”的保驾护航。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视角;无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82-02

【Abstract】To walk into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learning, to taste its breadth and depth, and to figure out its rich heritage, requires the strong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Parents should have more children's perspectives to make the inheritance more natural; more deliberately "showing weakness" to make the inheritance warmer; more seamless education to make the inheritance more efficient. And thi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scort of "Internet +".

【Keywords】Family education; Children's perspective;Seamless education

父母在孩子还稚嫩之时就播撒德育的种子,将是孩子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而这需要一定的凭借和抓手,需要重构行之有效的实践框架与路径。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家庭中亲子共同经受国学经典的洗礼,就是一种很有质量的精神陪伴,就是高质量的“抓手”之一。国学经典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文化基因、文化养分和文化底蕴,如那些妙趣横生的歇后语、灿若星河的古诗词、婉转动听的民族音乐、飘逸俊秀的书法对联等,它们是孩子成长中珍贵的精神食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仅靠学校课堂中零星的渗透是不够的。走进国学经典,品味其博大精深,揣摩其丰富底蕴,需要家长的大力督促、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家长应借助“互联网+”,注重国学经典传承细节,构建适合传承的框架和路径,让传承更自然、更温馨、更高效。

一、多一些儿童视角,让传承更自然

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不一样。前者强调理性,后者强调兴趣;前者较多考虑以后的考学就业等,后者较多考虑自己的感官需要。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既要考虑成人的理性,也要兼顾儿童的兴趣,国学经典的传承也是如此。所谓强调理性,就是在文化的传承中要剔除那些玩乐的成分,弘扬精神滋养的成分;所谓强调兴趣,就是一定要注重儿童的兴趣所在,一定要以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国学经典中有的注重娱乐的成分,有的注重道德的引领,有的注重文化的渗透,有的注重性情的陶冶。对此,家长要深入孩子的内心,真正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合理引导——把娱乐的部分也变成正向的,变成精神滋养和道德纯化的一部分。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让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能一股脑儿地一把塞给他们沉甸甸的传承资料。我们必须依托“互联网+”,多一些甄别、取舍和选择,从儿童视角出发,从孩子兴趣、天性和现有实际出发,理性而科学地接触国学经典。所谓“儿童视角”就是想孩子之所想——他们的内心究竟怎么想?究竟渴望什么?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实践多次证明,愈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其优秀文化的传承就愈自然,当然发挥出来的正效应也就愈长久。对此,家长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正向的引领者——引领孩子在自己最感兴趣并且最能发挥其天分的国学经典方面做出选择,使之一触碰就兴致盎然,学得有滋有味;一个适度的调整者——当孩子的选择向玩乐靠拢时应该坚决予以调整、纠正和杜绝,另一方面适度调整参加的时间、学习的进度和多少的数量,不至于因为传承优秀文化而耽误正常的学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自己的孩子共读、共写,共同体验酸甜苦辣,共同演绎成长的精彩和多姿,共同经受国学经典的浸润、锻造和滋养。

二、多一些故意“示弱”,让传承更温馨

面对国学经典传承中的困难,家长应适当示弱,必要的時候拒绝——包括对一些古诗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也应该让孩子自己依托“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进行理解,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还有其他方面的文化传承,哪怕是自己的长项也要隐藏,让孩子自主攻克难题,自主理解优秀国学经典中的重难点,成为一个自主、坚强、创新、实干的人,成为一个国学经典的受益者。

比如,一些孩子想练习国学经典中的“书法”,家长哪怕是书法家也要示弱,应该引领学生通过网上的“帖子”进行临摹,其中会有犹豫和放弃,但一旦自己鼓足勇气,或有不一样的收获……哪怕一开始书法作品有点粗糙,特别稚嫩,但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作品。之后,依托“互联网+”天天晒书法作品,天天进步,长期自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功夫到家了,自然而然,作品质量就上去了。其中,家长只是鼓励者、支持者和引领者。文化的传承需要孩子内心的自觉,需要从内到外的生机与活力,需要一定的自信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既然如此,家长的“瞎帮忙”和“捉刀代笔”应该予以摈弃。家长不但不能包干,而且应该鼓励孩子亲力亲为,自己动手实践,在不断地磨砺和淬炼中传承国学经典。在此过程中,该拒绝时就拒绝,该出手时就出手,多一些故意“示弱”,让传承更温馨,让彼此之间既有张力又有助力,应该成为中华优秀国学经典的传承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之一。实践一再证明,家长多一些放权,孩子才有经受风雨的机会,才有自主触摸国学经典的动力;家长多一些示弱,学生才有自主自立的舞台,才有对国学经典个性解读和多元传承的可能;家长多一些“拒绝”,孩子才有茁壮成长的勇气,才有亲自啃下“硬骨头”的决心,才有走向优秀文化纵深处的可能。适当地示弱,适当地给予孩子恰到的帮助,应该成为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点。

三、多一些无痕教育,让传承更高效

在适宜、多姿、新颖的情境中传承优秀文化,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的确,仅有死记硬背是不够的,特别是一些需要记住的,一些孩子背几遍可能就记住了,但未必对心灵和情感形成冲击;还有一些孩子背了很多遍,当时记住了,过一阵子就忘记了。长期下去,孩子虽然触摸到了不少国学经典,但实践性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家长应少一些唠唠叨叨,而多一些“载歌载舞”。家长应变一变唠叨的“面孔”——动画类的更符合幼儿的天性,故事类的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情境类的远胜于枯燥的理论,其他的如活动类的、话剧类的、书画式的等等均可以大胆一试。而这应该通过“互联网+”,让国学经典在“载歌载舞”中发生最好的正效应。

比如,一味地让孩子死记硬背《三字经》、唐诗和宋词等,孩子恐怕兴致不高,不如依托“互联网+”进行微视频互动;还可以学唱唐诗,“舞蹈”宋词,绘画“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还比如在游玩于古亭中,偶然发现几首古诗词后,不妨拍摄下来,上传到微信群中让孩子议议、看看、说说、想想,而不是压在家里背会多少首才作罢。当亲子以一种更为无痕的方式触摸国学经典时,包括爱与责任、宽恕与忍让、坚持与利他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能更自然地进入孩子的内心。实践证明,变一变文化传承的面孔,如变强迫灌输为无痕介入,变单向灌注为情境铺垫,孩子更容易接受、传承更高效、影响更久远。

從儿童视角到故意示弱,再到情境育人,彰显着家长对文化传承的正确把握,彰显着成人对孩子的信任和正确理解,彰显着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为此,家长应有高度的警觉和敏感。家长,应该是孩子的贴心人,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在触摸国学经典中的进展情况;家长应该是优秀文化传承中的更新者和参与者,和孩子共读、共写、共赏、共乐,一起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欣赏国学经典、品味积极人生。而这之后,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将和以前不同,家庭中的“育人场”将会不同,家长和孩子的人生必将都有不同。家长应俯下身子,关注日常,注重细节,巧搭“互联网+”平台,与孩子共同发力,让中华优秀国学经典辈辈传承、代代接力。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支撑下国学经典传承之家校对接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98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易利民.夫妻可以散场,父母不能缺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5)

[2]王荣.做水还是做槌[J].教师月刊,2016(08).

[3]张锋宝.借助“互联网+”优势,探索家校合作发展新模式[J].才智,2020(06).

[4]张建萍.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传承策略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1).

[5]何正堂.“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家校合作的策略探索[J].好家长,2018(08).

[6]王家丰.互联网下家校联手共同德育的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0).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家庭教育互联网+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